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巍 《大观周刊》2012,(45):316-316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对中年级提出:“能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学习从内容、此举、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作文”。高年级小学语文课本中,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写成后要进行认真修改。可见,放手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下面就此浅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记叙文是每个孩子小学作文的第一堂课,每个人在学生时期都写过《我的妈妈》、《我的老师》、《记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等作文,如何将人物写活、写出彩、写传神我们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在学习,并掌握了很多的技巧,但是,将人物写好并非一时之功,需要岁月的积累、阅历的积淀,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相似文献   

3.
胡国 《大观周刊》2012,(2):148-148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实现整体写作的准备,文章通过多年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摸爬滚打,阐明了如何让中年级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写好作文的一些见解和作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邓中群 《大观周刊》2011,(24):48-48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新起色。然而,目前小学作文的现状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学生对作文兴趣不浓,能力不强、效率不高等,甚至有部分孩子害怕作文,这些情况叫人担忧。我认为要转变小学作文的这种局面,首先要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黄海容 《大观周刊》2012,(14):226-226
小学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小学生口头氧达和书面表达的作文能力的重要阶段,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恰当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效果。本文谈到了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号,激情促写;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观察能力: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的思维能力;如何运用现代教有技术培养学生的写作的表达能力;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的评改等等内容从。从而为在现代教育技术下如何开展小学作文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俊平 《大观周刊》2012,(50):265-265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习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本人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朱新儒 《大观周刊》2012,(50):263-263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就作文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将会怎样去写”。有作家说:“人和文是永远不能分离的.一旦分离.人和文的价值都显得黯然失色。作文中的人。就学生作文的对象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表现自己的文章.即表达学生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包括日记、书信、感想文和“生活文”等。这类文章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基础。要求写出真情实感,以培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通过表达,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二是传达社会信息的文章.即发挥社会传达机能的文章,包括记录、通讯、报告、评论文等。  相似文献   

8.
孙卫民 《大观周刊》2011,(48):196-197
在新的教育观念下,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已成为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培养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需要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印让学生想写;让学生相信能写;让学生随意些;让学生会写;让学生完善写。只有经过这五步练习,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才可以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何书林 《大观周刊》2012,(26):180-180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农村小学沿袭着教师讲解—例文示范—学生习作—教师批阅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或模仿,或照抄,作文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随着现代教育手段进入课堂,效果作文教学有了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0.
田初 《大观周刊》2010,(37):80-80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偏远山区小学信息闭塞,思路狭窄,尤其是一些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缺乏积极的指导,学生一听作文心理就害怕。我们只有借图画启发联想,练词造句;组织活动,实地观察,练说学写;结合课文,指导仿写,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曹继蓉 《大观周刊》2012,(20):224-224,194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表明教师和学生之间只是单纯的传递信息、教授知识和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关系。随着现代科技的飞快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教师的教学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必须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作文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向恩武 《大观周刊》2013,(12):166-166
却十分害怕写作文,一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段话,就算写出来的也难避免不规范的地方方言“弊病”等等。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必须从训练学生作文能力上下功夫。小学生作文能力不仅限于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上,还在于对知识、思想、语言、认识、情感和智力的综合运用,在于平时的思维能力、认识能力、材料积蓄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训练学生作文能力,就要对上述各项能力进行有序的训练,并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针对农村小学的学生在作文上出现种种“弊病”,我认为在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3.
刘清平 《大观周刊》2012,(44):313-314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年级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句子;高年级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能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句子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半的作文,要求学生完成作文后要认真修改。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怎样培养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崔春霞 《大观周刊》2012,(22):206-207
新课标中指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小学看图写话是作文起步阶段的训练,是培养儿童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看图写话能力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要靠长期地积累。笔者通过大胆思维,认真观察,兴趣入手,畅所欲言,化难为易,大胆思维,注重方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5.
张素杰 《大观周刊》2012,(52):262-26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立足农村,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的根本。我们从农村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习惯,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村题材与习作知识紧密联系,促使他们形成技能技巧,逐渐使学生爱写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3,(1):133-133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主要通过语感能力的强弱来体现,因为语感的强弱直接体现了学生阅读文章和体会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蒙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刘洁 《大观周刊》2011,(6):205-205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围绕这个目的,阅读教学主要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朗读、说话、作文诸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崔丽花 《大观周刊》2012,(36):211-211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最集中的体现,抓好学生对作文的修改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关键;《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训练也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胡岚 《大观周刊》2012,(29):226-226
语文新课标提出,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也是字、词、句、篇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无内容可写,乱编乱造的多。(2)语言积累少,难以写具体。(3)对周围事物缺乏留心观察。(4)缺乏想象力。(5)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对如何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陈彦娥 《大观周刊》2012,(10):188-188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学生望而生畏的是写作文。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