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4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力目标:通过确定位置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朱志湘 《湖南教育》2007,(6):33-33,26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教材第三册“确定位置”.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有条理.  相似文献   

3.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技能目标: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活动,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0~8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张瑛 《陕西教育》2007,(7):37-3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92-93页内容。 教学目标:1.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简单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现象,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知道生活中如何确定位置后,进一步学习在地图上怎样找到自己想知道的地方,以及自己在地图上的位置。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贺敏 《甘肃教育》2004,(3):29-29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计应遵从以下原则:1.目标的完整性。要全面地设置目标,从认知、情感和发展能力三个方面来设计。2.目标的具体性。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有针对性,能落到实处。3.目标的可操作性。即在教学中,师生双方都知道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和怎样学。4.目标的可测性。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要能采  相似文献   

9.
公慧 《辽宁教育》2011,(10):56-5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9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0.
陶静 《江苏教育》2006,(10B):36-37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0~41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学会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层第几个”等方式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初步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了解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方向与距离是确定位置的两个要素。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体验数学的简洁美.3.感受丰富的确定位置的现实背景,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80~81页。【教学目标】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2.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发展空间观念。3.感受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54~5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用有序的数对描述平面物体的位置,是21世纪数学课程改革新增的内容。按照《课标(2011)》的要求,其教学目标主要不在于用“数对”找位置,而是要为日后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提供直观的认识。但是,当前的一些教科书偏离了这一目标。许多教科书和教学设计都停留在寻找第几排、第几座的位置之类的生活常识上,局限于用“有序数对”确定位置的操作层面。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定,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方向与位置”信息窗2“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能够看懂简单的平面图。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思维与发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进一步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六年级(下册)第54页的例1,及随后的“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北偏东(西)、南偏东(西)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5~16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使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