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期的诗圣杜甫.其创作的诗歌被后人喻为“诗史”。因身逢乱世,他所创作的诗歌中也自然而然地反映出许多人生悲剧。本文就此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杜甫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一生也是悲剧的,"立功"仕途的悲剧是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安史之乱与建功立业、重振家声、执着的性格之间尖锐的矛盾,这是理想与现实不了调和的矛盾。仕途的悲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生活的悲剧和"立言"的悲剧。生活的悲剧是由于贫困和老病。立言的悲剧是由于诗人的风格与当时主流的盛唐气象相异而不被认可。这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互相影响,综合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并可以从中探讨杜甫人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3.
民胞物与。物与,是杜甫仁学精神的合理外推,而同时,大自然以其所涵载的宇宙生气昭示着人类生命应具的秩序。诗人在其诗作中以喜剧性(自由)自然意象展示了这种心灵与自然双向交流的形上内涵:自然对生命的启示,在自然的映照中对人生悲剧的理性观照与超越要求;对“天人合一”的体认,是诗人宇宙化了的泛人性(“本善”)精神。  相似文献   

4.
杜诗是杜甫用一生心血凝结而成的,杜甫的一生,由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形成的理想幻灭之感,国弊民瘼所引发的忧国忧民之情,流离困踬所产生的怀乡思亲这心以及生活困顿所造成的生命衰谢之叹,时时萦绕于诗人心头,这使他的诗歌渗透着浓度的悲剧情感,凸现了时代社会的悲剧和人生自我的悲剧,表现出一种绵绵不尽,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5.
悲剧是诗艺的高峰。词作为诗歌的一员,最适合表现主体的悲剧审美体验。半塘词正是王鹏运悲剧人生的写照,是其国忧家难的悲歌。他生活在“天地日流血”的晚清时期,亘古未有的变乱,国家的败亡形成了浓烈的时代悲剧氛围;命乖运蹇的遭际更增添了人生的悲剧性。悲剧性时代和人生化育了他的审美心态,形成了观照世事人生的悲剧情感积淀,释放在词中,主要体现为曝怀君国,失志不遇、感逝伤离、羁旅怀乡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完整的封建儒士和一个忧国 民的诗人,杜甫既有效忠封建王朝的强烈的功名心,又向受时代苦难而真诚地悲悯人民。两方面互相牵扯,注定了其思想、性格中二元背反的矛盾、冲突。这种思想矛盾和性格冲突,具有一种悲剧性质,杜甫终其一生也未能克服和改变,从而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但其面对时代苦难的执着的现实主义歌吟,凭藉其真挚的悲悯情怀与卓越的艺术天才,毕竟造就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7.
在杜甫执著“奉儒”的追求中,包含了他对儒家人伦规范的接受和遵从。“忠爱”作为儒家人伦理念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规定,也成为了杜甫在人伦理念与行为取向上的行动导向和人生价值的自认尺度,并在其忠诚君国、诚信友朋、挚爱亲人等人生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忠爱”人伦情怀,成为杜甫“奉儒”人格与诗道精神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晚唐社会的衰亡破败,个人事业的失意、困顿,家中亲人的生离死别,决定了李商隐一生的悲剧性。试从“含蓄”和“悲美”两个角度分析李商隐悲剧人生对其诗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深受汉文化儒道思想影响,一生在“入世”与“出世”、“有为”与“不为”矛盾冲突中苦苦挣扎,其悲剧人生由其性格悲剧、爱情婚姻悲剧、朋友交游悲剧、仕途社会悲剧构筑。  相似文献   

10.
唐人曲江诗多写“乐”,杜甫曲江诗一“悲”字贯穿始终。这既与其人生遭遇、人格性情有关,亦与其所处的唐代政治背景及曲江在社会文化中突出的地位有关。从天宝末年的自伤身世到安史之乱后对王朝盛世的哀悼,对玄宗、杨妃命运的唏嘘,杜甫诗中的曲江,已经超越了山水胜迹的物质性意义,具有政治与人文的多重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11.
贾谊的政治才能和文学才能今后代文人惊叹并仰慕不已,其人生悲剧更引发了诸多争议。贾谊的悲剧是“怀才不遇”的悲剧,也是“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的悲剧。可以说,贾谊的悲剧是时代和自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贾谊人生悲剧成因的探询,于我们客观评价贾谊本人、反思汉初文人命运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崇高美,也可称之为壮美,是讲杜甫诗歌的悲剧性的美学特色。杜甫诗集被称“诗史”。诗史中所反映的现实,不仅是杜甫个人的不幸遭遇,而且是时代的悲歌;诗史是他痛苦磨炼出来的结晶,是一部极富人民性的痛史,是一种“社会悲剧”的类型,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它体现了悲壮美、崇高美。宋人黄彻曾说过,在杜甫诗中,“忧战伐,呼苍生,悯疮夷者,往往皆是。”近代梁启超对杜诗做了统计,他  相似文献   

13.
论海明威“准则英雄”的独特魅力及其悲剧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在西方学史上堪称一代宗师,他富有传奇色彩的悲剧人生故事已完全溶入他的悲剧艺术创作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海明威式悲剧英雄,成为美国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海明威的悲剧英雄,人们亦称为“准则英雄”,或日“生命英雄”,其特点:一、关注个体生命的律动与命运;二、注重个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高明 《职业技术》2006,(12):166-167
陆游以抗敌御辱,收复失地的民族使命为已任,终其一生为抗金大业而呐喊。他因“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屡次被黜,仕途潦倒。爱国情感是陆游心理结构的重要成份,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一种理想境界,一种爱国志向,它与南宋统治者苟安投降的卖国政策是相悖的,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注定了陆游的人生悲剧。但这种悲剧不是陆游个人的,它是民族的,历史的,本文通过对陆游“恢复”情结的形成和表现特征的阐述来分析这一情感的悲剧意蕴及诗人悲剧人生的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5.
郁达夫小说中着力塑造了一系列“袋中无钱,心头多恨”的“零余者”形象,他们或沉沦,或自戕,悲剧是其人生的主题。“零余者”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复杂矛盾的性格因素及其作为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所特有的觉醒等原因造成的,“零余者”形象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自尊自重,真诚做人”、“主仆真情、情情相绾”、“爱情追求,坚贞不渝”三个方面的论述,着重反映了林黛玉这一封建贵族小姐平等、互爱的爱情观和真诚、自然的人生追求,其爱情和人生追求的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启迪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甫一生习儒至深,他感慨地称自己为"乾坤一腐儒"。可以说,"腐"儒是他对自己尴尬身份的认定,是他遭遇复杂而腐败的社会政治现实的重创后无奈的自嘲,也是他沧桑一生的感叹,是他悲剧人生的深刻暗喻,有着显而易见的悲剧性。论其原因,一是因为杜甫的性格无法链路现实政治文化,二是因为当时社会政治体制极端腐败不能眷顾个人命运。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鲁迅悲剧观的形成、发展乃至成熟的过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著名论断“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和”几乎无事的悲剧“的内涵,发掘其悲剧观和悲剧作品新的美学意蕴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沈鸿 《双语学习》2007,(10M):70-70
在古诗文中,秋愁的内涵十分丰富,下面仅谈两点。 1人生暮年、壮志未酬之悲 如果把短暂的人生分成四季,那么,人生暮年则为秋天。秋天,许多动植物进入衰颓状态,人自然会由动植物的生命悲剧联想到自身,正所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中国文字里有“秋士”(《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这个成语,其意思是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完整的封建儒士和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杜甫既有效忠封建王朝的强烈的功名心,又身受时代苦难而真诚地悲悯人民。两方面互相牵扯,注定了其思想、性格中二元背反的矛盾、冲突。这种思想矛盾和性格冲突,具有一种悲剧性质,杜甫终其一生也未能克服和改变,从而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但其面对时代苦难的执着的现实主义歌吟,凭藉其真挚的悲悯情怀与卓越的艺术天才,毕竟造就了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及其在中国诗歌史上的杰出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