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我省中专招生考试数学第六题是一道平面几何问题,原题:巳知△ABC的AB=2(3~(1/2)),AC=2,BC边上的高AD=3~(1/2).(1)求BC的长,(2)如果有一个正方形的一边在AB上,另两个顶点分别在AC、BC上,求这个正方形的面积.解法1 ∵AB、AC均比AD长,  相似文献   

2.
九年级数学练习题中有一道题为:如图,△ABC中,∠C=90.,AB=c,A C=b,BC=a,求其内切圆⊙O的半径r. 解法一:根据三角形面积求连结AO、BO、CO. ∵SΔAOC=1/2AC·r SΔBOC=1/2 BC·r S△AOB=1/2AB·r ∴SΔABC=1/2AC·r+1/2BC·r+1/2AB·r=1/2r(a+b+c) 又S△ABC=1/2BC·AC=1/2ab ∴1/2r( a+b+c)=1/2ab ∴r=ab/a+b+c 解法二:利用切线长性质求 作OD⊥AC,OE⊥BC,OF⊥AB,则四边形DCEO为正方形.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1,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C=3,以AB为一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ABEF,正方形的中心为O,且OC=4(2~(1/2)),那么BC的长为( )  相似文献   

4.
如何求 tan 15°?学生时常为这个问题所困扰,笔者经研究发现:利用特殊角(30°,45°和60°)之间的关系巧妙地构造几何图形,不难找到一些简捷、精当的方法,下面以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为基本图形,商榷几种求 tan 15°值的方法.基本图形:如图1,在Rt△ABC 中,∠C=90°,∠ABC=30°,AC=1.基本结论:AC:BC:AB=1:3~(1/2):2,即 AB=2,BC=3~(1/2),∠A=60°.1 以30°角为顶角,构造等腰三角形方法1:如图2,延长 BC 至 D 点,使 BD=AB,连结 AD.由作法可知,BD=AB=2,∠CAD=15°.所以CD=BD-BC=2-3~(1/2).  相似文献   

5.
每期一题     
题:等腰Rt△ABC中。在直角边AB上取一点M,使AM=2/3AB,在另一直角边上取一点N,使AN=1/3AC。求证:∠AMN=∠CBN。 1 利用相似三角形证一如图1,作NP⊥BC于P。因∠C=45°,∴ NP=PC=1/2(2)~(1/2)NC=1/3~2(1/2)AC=1/3BC, BN=2/3BC,∴NP/BP=1/2=AN/AM,又∠A=∠BPN=90°,∴△AMN∽△PBN,∴∠AMN=∠CBN。  相似文献   

6.
我们熟知两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的公式,如图,异面直线a、b成角为θ,且与它们的公垂线L交于A、B,则a、b上两点E、F的距离: EF=(AB~2+AE~2+BF~2±2AE·BFcosθ)~(1/2)活用此公式,往往可收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效果例1 棱锥S-ABCD,ABCD是矩形,AB=2~(1/2)。BC=1,SD⊥面AC,SB=2,求二面角A-SB-C的大小。解作AE⊥SB于E,作CF⊥SB于F,连AC。∵ SD⊥面AC,AB⊥AD,BC⊥CD。∴ AB⊥SA,BC⊥SC,则BE=AB~2/SB=1,AE=(AB~2-BE~2)~(1/2)=1,BF=BC~2/SB=1/2,CF=(BC~2-BF~2)~(1/2)=(3/2)~(1/2),EF=BE-BF=1/2,  相似文献   

7.
每期一题     
题:已知直角三角形ABC的两直角边AC=2,BC=3,P是斜边上一点,现沿CP将此直角三角形折成直二面角A—C P—B,当AB=7~(1/2)时,求二面角P—A C—B的大小。(1986年上海高考题)  相似文献   

8.
1分析解法首先看一位教师对2012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理科第15题的讲评:在△ABC中,M是BC的中点,AM=3,BC=10,则AB·AC=____.解∵AB=AM-1/2BC,AC=AM+1/2BC,∴AB·AC=(AM-1/2BC)·(AM+1/2BC)=AM2-1/4BC2=9-1/4×100=-16.老师讲完以上解法马上转入下一道题,没有分  相似文献   

9.
1.在几何方面的应用例1 三棱锥A-BCD中,AB =AC=(13)~(1/2)/2,BC=CD=DB= 1,求AD的取值范围.分析如图1,设BC的中点为 E,连结AE、ED,易知  相似文献   

10.
例1 如图1,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矩形ABCD,连结AE、AF、AC, 求证:∠1=∠2+∠3. 证明设AB=a,则AE=2~(1/2)a,AF=5~(1/2)a,AC=10~(1/2)a. 在△AEF和△CEA中,  相似文献   

11.
<正>等积法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一种解题方法,利用这一方法解决某些问题,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下面举例供参考。一、求三角形的高例1(2014年贺州中考题)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每个顶点都在网格的交点处,则sinA=____.解析如图1,作AD⊥BC于点D,CE⊥AB于点E,由勾股定理,得AB=AC=25(1/2),BC=22(1/2),BC=22(1/2),AD=32(1/2),AD=32(1/2).由1/2BC·AD=1/2AB·CE,  相似文献   

12.
题目如图1,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AP=BP=AB,PC⊥AC.(1)求证:PC⊥AB;(2)求二面角B-AP-C的  相似文献   

13.
一、填空题 1、如果7:9=(3-x):2x,则x=___. 2、己知点D、E、F分别在△ABC的边AB、AC和BC上,且DE∥BC,EF∥AB,AD:BD=2:3,BC=20cm,则BF=__. 3、如图,△ABC中,DE∥AC,则AB:BD=__. 4、Rt△ABC 中,CD是斜边上的高, AC/BC=2/3,则AD/DB=__.  相似文献   

14.
动脑筋     
育英中学数学园地有奖征解试题:“在△ABC中,∠A=60°,BD⊥AC,CE⊥AB,D、E为垂足,BC=2(3~(1/2))cm,S_ΔABC=8cm~2,求DE与S_ΔADE的值。小明求得答案DE=3~(1/2)cm,S_ΔADE=2cm~2,试鉴别正误,并阐述理由”。  相似文献   

15.
联想与类比     
<正>在一节复习课上,老师出了一道思考题:题1如图1,点C在线段MN上,线段AB=10,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本题解答不难:∵点M是AC的中点,∴MC=1/2AC.同理,NC=1/2BC,∴MC+NC=1/2AC+1/2BC,即MN=1/2AB=5.解题完成后,老师继续给出一个问题:题2如何改变题1中点C的位置,使上述结论不变?  相似文献   

16.
题: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120mm,高线A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图1),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mm?(义教《数学》第五册《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一)》例2)  相似文献   

17.
题:有一块三角形余料ABC,它的边BC=120mm,高线4D=80mm,要把它加工成正方形零件(图1),使正方形的一边在BC上,其余两个顶点分别在AB、AC上.问加工成的正方形零件的边长为多少mm?(义教<数学>第五册<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一)>例2)  相似文献   

18.
<正>题目如图1,在△ABC中,D是BC上的一点,E是AD上一点,且AB/AC=AD/CE,∠BAD=∠ECA.(1)求证:AC2=BC·CD;(2)若E是△ABC的重心,求AC2∶AD2的值.  相似文献   

19.
第五届美国邀请赛有一试题是:如图1示,正方形S1、S2内接于直角△ABC,如果S1的面积是441,S2的面积是440,求:AC BC·在解题中笔者获得下面的数学信息:CD=AACC× BBCC.图1图2笔者还发现下面的试题,如图2示,在以AB为直径的半圆中,CD在AB为直径的半圆中,CD在AB上有一内接正方形CDEF,  相似文献   

20.
正方形是我们最熟悉的几何图形之一·一些几何图形,若能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恰当地添补成正方形,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解题效果·下面略举几例·例1△ABC中,AB=BC,∠ABC=90°,E在AB上,BM⊥CE交AC于M,且AE∶AB=999∶解29:91·求AM∶MC·如图1,以AC为对角线补出正方形ABCD,延长BM交AD于F·因为∠EBC=90°,BM⊥CE,所以∠1=∠2·又AB=BC,∠BAF=∠CBE=90°,所以△BAF≌△CBE·所以AF=BE·因为AF∥BC,所以MAMC=BAFC=BABE=ABA-BAE=1-9992991=21999912,故例2AM∶如M图C=2,1E99是2正∶29方91·形ABCD的对角线A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