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翻译研究的范式和视角的嬗变总是随着社会文化语境中主体文化精神和主流哲学思潮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这一始于西方且具有西方文化渊源的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浪潮,在我国译学理论研究界可以说是"百家争鸣",毁誉参半。本文以翻译研究"文化转向"在国内的现状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为基础,分析了"转向"的时代性特征和学科综合性需求,对"转向"后翻译研究具体的文化视域给予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出现了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从而进一步扩大了翻译研究的学术视野,并且为中国翻译研究提供了思考和认识问题的新视角。文章分别对西方翻译研究和中国翻译研究从语言翻译向文化翻译的转向进行了评介和分析,并对中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把翻译研究从纯语言层面解放出来,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拓宽了视野,开拓了领域。然而文化转向后期所呈现出的无所不包的研究倾向使得其研究缺乏重点性、一致性和连贯性,学科边界和学科独立性日益模糊,翻译研究本体面临被替换的危机。本文通过对文化转向的哲学渊源、产生背景、发展历程及影响进行分析,反思翻译的文化转向和文化学派研究,探讨当今翻译研究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4.
赵祥云 《培训与研究》2009,26(1):117-119
在二十世纪以前,整个翻译研究是建立在心灵感悟的基础上的,缺乏科学性。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两大“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带到了十分广阔的文化层面。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两大“转向”和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相似文献   

5.
在二十世纪以前,整个翻译研究是建立在心灵感悟的基础上的,缺乏科学性。二十世纪以来,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了两大“转向”,即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带到了十分广阔的文化层面。本文综述了西方翻译研究中的两大“转向”和四个范式(即语文学范式、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解构主义范式和综合研究范式等)的嬗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红楼梦》中部分金陵判词霍氏和杨氏的英译本不同译法为例,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历史渊源进行了简单追溯并分析了国内学者对该问题的不同观点;进一步说明了多维视角下"文化转向"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指出:面对文化转向的现状,研究者要选择有效的翻译策略,拓展翻译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学派是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比利时和荷兰等西欧"低地国家"兴起一种以探讨译文的产生和作用为主的学者群体。以詹姆斯·霍姆斯为代表的学者们把"独立学科"的概念引入翻译研究领域,翻译研究学派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翻译学学科的建立和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着重介绍了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的要点,希冀借此了解和探索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和趋势。  相似文献   

8.
施秋蕾 《考试周刊》2008,23(22):205-206
纵观两千多年的中西方翻译研究史,翻译理论家们研究探讨的问题基本都集中在两种语言文字的转化层面上.直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出现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即"翻译并非在两种语言的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两种文学(和文化)传统的语境下进行的.译者作用于特定时间的特定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9.
传统翻译研究思路的局限性越来越无法满足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要求。于是,一些有志于译学建设的学者,开始积极转变思路,使得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认为,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对传统译论的解构、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以及翻译研究的中西融合性构成了翻译研究的主要现状,本文将对翻译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翻译学者们都采取了语言学的研究途径.而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则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研究模式.他们特别强调文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以及翻译对于文化的意义.文化转向为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语言学研究模式的不足,但并不是否定了语言学研究模式.研究文化转向的概念由来及其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这一概念,以及更好地利用这种研究模式给翻译理论提供新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法国当代翻译家、哲学家安托瓦纳.贝尔曼(Antonie Berman)提出了"翻译伦理"的概念,并认为翻译的伦理就在于在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中"把‘他者’当作‘他者’来承认和接受"。"五四"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学翻译的高潮时期,西方文学作品充当了"他者"的地位,受到中国学者的青睐而大量介入,他们在承认和接受西方文学的同时填补了中国文学的空白,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本文旨在从翻译伦理的角度,以"五四"时期西学翻译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对中国现代文学体裁、题材以及语言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肯定并巩固翻译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两个转向"主要指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目前是学术研究的主流方向和必然结果。本文从大局角度仔细分析"两个转向"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流变,以深入研究其本质与现状,针对"两个转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总结出其对于推进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的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翻译和翻译理论的发展,新的翻译方法和理论,尤其是那些从文化差异的角度的翻译方法不断出现。其中,译者的主体性,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主观因素,成为研究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译者主体性"的概念的出现,对中国与西方翻译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1970年代的"文化转向"阶段。自那以后,翻译研究的范围扩展了很多。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开始阶段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强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翻译研究思路的局限性越来越无法满足翻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发展的要求。于是,一些有志于译学建设的学者,开始积极转变思路,使得翻译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本文认为,在“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对传统译论的解构、翻译研究的跨学科性以及翻译研究的中西融合性构成了翻译研究的主要现状,本文将对翻译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5.
翻译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文化转向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丰富了研究范围。文化转向把研究目标从纯语言层面扩展到政治、社会、文化等层面,人们开始关注影响翻译过程的诸多外在及内在因素。本文认为,文化转向不失为翻译研究的一条新路,可从社会文化研究的角度审视翻译作品。文化转向与翻译的本体研究并不矛盾,而且还可从文化角度分析翻译的本体研究。本文选定四个文化因素,即社会背景、外语知识、读者人群和译者自主权,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近年来逐渐受到国内外关注的异化翻译方法在现代汉语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翻译批评是伴随着翻译活动出现的,20世纪70年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开始从文化角度研究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评价体系——翻译批评也应从注重文本转向注重文本生产的相关因素,把视角转向译入文化,这一趋势符合"翻译批评必须具有多元化的开放视野、民族性的传统意识、建构性的学术追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翻译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呈现"文化外求"的横向开拓特征,从社会、历史、政治等多种角度对翻译全过程进行宏观的、外部的研究,使翻译研究范式从纯语言层面上抽离,转向探讨文化层面影响和制约翻译活动的各种因素。这种研究给翻译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新的视角,为外语人才翻译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本文在梳理翻译学文化转向的缘起和发展的基础上,详细界定和分析了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翻译能力,并挖掘了翻译学文化转向对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各个翻译子能力所能提供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翻译研究历经了二千余年的发展,发生了“语言学转向”和“文化转向”两次大的主流转向。其中,语言学翻译研究和文化学翻译研究分别又有了“功能转向”和“权力转向”的次转向。在今天众声喧哗的后语言学时代,新老翻译理论、学说或模式从不同的视角研究翻译,丰富了翻译学,但它们又都存在着不足,于是,融通互生的综合式翻译研究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两大分支 :一方面是以研究我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为主 ;另一方面是以研究西方的翻译理论为主。从翻译理论的角度上看 ,我们要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 ,引介西方的翻译理论为我用 ,构建以本族语言文化现实背景为依据 ,并能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中国翻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0.
翻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研究的发展势必会促进比较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翻译的文化转向完成之后,比较文学也实现了文化转向。鉴于比较文学与翻译的密切关系,在文化因素的引导之下,比较文学研究势必会发生翻译转向,从而使翻译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互为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