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儿童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成就,是"发现了儿童",并确立了儿童在自身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教育史上发生的一场重点转移的"哥白尼式的革命".而对儿童的重视莫过于对儿童活动的强调.现代儿童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说是走向"活动"化的教育.例如,世界著名的现代幼儿教育的创始人蒙台梭利就认为,解放儿童的实质就在于让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倡导儿童中心论的美国教育家杜威更是提出了以活动为本位的课程体系,主张通过活动促进儿童的自由生长.尽管这些观念未尽完善,但却暗示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根本趋向.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无法回避的问题。研究以苏中X地区为例,对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监护状态、学习品质、心理健康等差异进行实证调查,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深入剖析留守经历所导致的教育问题,多视角分析影响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的制约因素。以关怀伦理学为逻辑起点,以教育平等为指导思想,以系统管理理论为关键策略,阐述教育公平视阈下的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策略,提出政府主导城乡联动的"政府—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留守儿童"多中心教育支持体系,为有效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顺应儿童的天性。尊崇天性、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这是儿童教育的灵魂。但是,在现实的儿童教育中却存在着诸多违背儿童天性的现象,如教育内容超前,教育方法机械,教育评价标准单一,这种教育严重地阻碍着儿童的健康发展。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育资源的缺乏以及人们不正确的观念。尊重幼儿的天性,按照其成长的自然节奏实施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慢的艺术是对当下教育快节奏现象的反思批判。慢教育的思想有其历史沿革,可见诸某些思想家关于教育思想的表述中。依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慢教育理应成为儿童教育的秉性。然而,现实的诸多因素消解了慢教育,形成他者对儿童"占有"的课程化生长,自然对儿童成长产生一定的危害。慢教育理念可以得到科学理论的论证,亦为儿童教育发展阐明了指向。  相似文献   

5.
对特殊儿童而言,个别化教育计划非常重要。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就如同"开方",必须先"问诊""把脉"——对特殊儿童进行较为全面有效的教育诊断评估。教育诊断评估是特殊儿童教育的起点,也是为特殊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必要过程,更是特殊儿童教育质量的保障,也可为制订教学策略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秉持自然法则的儿童教育始终以儿童的生成发展作为衡量自身法理性存在的基本尺度,坚决秉持抵制知识导向的"基础主义"教育观,主张儿童教育需要回到"原点",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和引导儿童的兴趣发展,时刻以儿童的主动性健康成长为己任,给儿童提供一种"适合的教育",既守护儿童个体的"私密花园",又引导儿童走向开放的生活和开放的自我,避免成人的权威意志渗入并支配儿童的自由成长空间,从而维护儿童的生命成长秩序,以保全儿童的自然天性、守护儿童的诗化童年和建构儿童的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对儿童及儿童教育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儿童教育也渐趋科学化.但由于受传统儿童观与教育观的影响,儿童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着许多误区.误区一、“加速发展”或“超前教育”儿童发展存在一定的阶段性与顺序性;外部条件不断影响发展阶段的顺序、时间与速率.虽然活动、教育、文化环境影响儿童发展,但这种影响作用不是没有限制的,而是局限于阶段的时限以内,卢梭曾指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象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正如卢梭所言,儿童有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教育者必须而且只能按照这些客观规律对儿童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8.
夸美纽斯在儿童研究与儿童教育领域的工作是开拓性的,西方近现代儿童观念与教育观念的确立得益于夸美纽斯的奠基性工作。《世界图解》是夸美纽斯专门为年幼儿童编写的一本入门教材,它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形式、以事物的自然进程与儿童内在自然性发展为基本线索,揭示出不同于传统儿童观念的"新儿童",具体表现为夸美纽斯对儿童观念的"破"与"立",即由"成人的"转向"儿童的";其次是他对儿童研究的推进,论述了自然的儿童与儿童的自然教育;最后他力图证实儿童在世界中的位置,即从"消极的弱小者"到"积极的重建者"。这就需要今日之儿童教育研究回到"夸美纽斯",寻求儿童与儿童教育学发生的近现代源头。  相似文献   

9.
<正>"生长"不仅是一个诗意的语词,而且是一个具有理论渊源的概念。近代以来,西方教育思想已经逐步形成了以卢梭、杜威为代表的教育生长论。"教育即生长",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陶行知、陈鹤琴等国内学者、专家从对儿童深刻的爱出发,提出"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强调儿童教育必须为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  相似文献   

10.
素有"过程哲学之父"称谓的怀特海,注重知识的选择与运用,以"文化"为根基点,以"现在"为切入点,将知识置于整个文化范畴之下,并且将教育的唯一主题界定为五彩缤纷的生活。教育的全部目的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他将儿童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目标贯穿于他独特的教育节奏过程中,即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浪漫阶段、精确阶段和综合运用阶段。儿童教育目的要回归本真,儿童思维要获得自由发展和儿童教育过程要更加科学,这是怀特海儿童教育观给予现代儿童教育实践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卢谦 《江西教育》2011,(12):27-28
<正>从本质上说,小学教育是儿童教育,因此小学教育要追寻儿童精神。而小学语文既姓"语",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学,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文化的特点。笔者认为"基于儿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2.
"儿童读经"是中国文化、中国教育的一种传统,却是不好的传统.薛涌称蒋庆的儿童读经理论是"走向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年轻学者刘海渡等人则为蒋庆辩护.刘海波崇信至今流传在他家乡的传统教育观念"棍棒底下出孝子",并宣称正确的是非观念、良好的习惯是灌输甚至惩戒的结果,以此为"儿童读经"辩护.刘海波虽然被称为"哈耶克式的自由主义学者",但事实上他的教育观念是与哈耶克的思想完全相悖的.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改造儿童教育的传统观念,建设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  相似文献   

13.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中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当今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着对子女的许多不合理的教育方式。陈鹤琴的儿童教育思想包括发展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热爱和尊重儿童、重视父母的作用等等,这些理论启示家庭教育要结合时代背景、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人的形象"是思考教育问题的逻辑起点,在以电子媒介交流为主导的当代,"电子媒介人"已成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人形象。电子媒介人的出现使儿童教育不得不直面如下遭遇:"合法性危机"、"童年的消逝"、"自然缺失症"。为更好地挽救儿童教育,我们要以"学习共同体"来应对"学校合法性危机",以"儿童是社会行动者"理论重估儿童教育中的"童年消逝"现象,将"身体生活"作为儿童成长的基点,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相似文献   

16.
正绘本为儿童而生,用最简单的方式传达了儿童丰富的生命诉求与理想的成长方式。经典绘本的作者绝对是与儿童秘密结盟的"同党"。他们用图画书的方式,表现了自己对儿童世界与儿童教育的理想追求。因此,我们转换视野,或许能够从一部分经典的绘本中透视出作者的儿童教育哲学——具有艺术形象力的教育理念、富有丰富色彩的儿童教育哲学。一、走"在森林里",寻找一种倡导"绿色嬉乐"的教育哲学绿色代表自然的生机,童年的希望,快乐的嬉游。"绿色"的教育哲学,强调良好  相似文献   

17.
当今,"全纳教育"的思潮已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我国刚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快发展特殊教育,把特殊教育事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议事日程",要"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形势下,本文以武昌区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为例分析了当前学龄前特殊儿童受教育情况现状,阐述了推进特殊儿童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意义,并提出了发展学龄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废名在抗战期间,从北大回到故乡湖北黄梅,从事小学教育。其自传体小说《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有大量的儿童教育片断描写,集中表现了其儿童观和儿童教育思想。废名认为"每个儿童都有他的世界",教育者应尊重儿童本有的世界;"自然"是儿童的好学校,主张让儿童接受"自然"的教育;学校教学要从儿童的生活和心理出发。废名对儿童天性的尊重以及对以儿童为本的教育思想的倡导,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教育小学化"以及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中国的教育之痛,也是中国的教育之病。病根在于不了解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违背儿童教育的现代立场和现代观念而不自知。由于缺少对儿童世界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认识,中国的教育观念还停留在"教"知识、道德、技能的层次上,即从外部向儿童灌输大量信息,这其  相似文献   

20.
对于儿童的教育,不宜一味地强调所谓的"现代化"。因为,这种"现代化"之中很可能就包含着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因素。在童年期,儿童应该"复演"人类种族发展的历史,因此他理应去接触自然,接触古朴的环境,并得到古典精神的熏染。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教育的现代化就是"去现代化";儿童教育是"一种等待的艺术",需要教育者耐心地等待其天性的自主生成与自由发展。惟此,儿童未来才能健康地步入现代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