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曾先后三次东巡,六次南巡,创有清一代巡幸之制。康熙帝东巡,是中外学者颇感兴趣,且着墨较多的一个问题。但是由于史料匮乏,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本文依据满文档案资料及有关文献,仅就康熙帝东巡中物资消费概况、在盛京的驻跸处所及其三次行幸规模等史籍所不录者,略作钩补,舛错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
<正>康熙皇帝玄烨冲龄即位,在位61年,先后三次巡幸盛京。每次举行东巡前均会颁布诏书,遍行晓谕天下,说明东巡是为将所取得的重大成功告慰祖宗,感谢祖宗的保佑,表达感恩孝心,并祈求祖宗的继续护祐。回乡祭祖,告以成功,用展孝思,是康熙创制东巡及其后嗣皇帝举行东巡的最直接理由。康熙东巡除祭祀祖陵外,还举行清宁宫祭神祭天,并被后嗣皇帝所遵循。在山海关外清朝发祥地有三座清皇室祖陵,兴京(今抚顺市新宾县)永陵和盛京(今沈阳市)福陵、昭陵分别安葬清朝皇  相似文献   

3.
康熙创制     
<正>清代皇帝巡幸盛京回乡祭祖意起清世祖福临,虽筹划数次但终未遂行成为遗憾。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年(1671),第一次巡幸盛京,开启清帝东巡之始,之后又分别于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七年两次回归故里,创立了清帝东巡定制及各项活动仪轨,后嗣皇帝遵循并发扬光大。根据辽宁省档案馆所藏《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及"盛京内务府文书档案"记载,我们还原康熙皇帝东巡创制过程。康熙九年九月初二日,玄烨颁谕礼部明志东巡缘由,不替父亲完成东巡祭祖夙愿寝食难安:"太祖高皇帝创建鸿图,肇兴景  相似文献   

4.
刘鸿臣 《兰台世界》2024,(1):151-153
沈阳史称盛京,在清代,盛京是“龙兴之地”,是清朝满族统治的大后方,有清帝先辈的旧宫、陵寝,更有皇室经济来源的皇庄等,备受清历代统治者重视。通过历史档案中关于“清帝东巡”的相关记载,重走“清帝东巡”之路,探寻辽宁满族地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5.
关于里耶秦“户籍”档案简的几点臆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历史档案》2008,(4):32-36,40
在湘西龙山里耶所发现的秦简有36000多枚,现已公布的虽仅是冰山一角,但也让学术界感到兴奋.据发掘及研究者确认,这批简的年代属于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稍晚于云梦睡虎地秦简,故更能够反映秦统一天下后的历史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秦始皇嬴政五次巡游的具体分析,指出其巡游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秦始皇巡游对秦朝统一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统治者在维护统一上所作出的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秦始皇嬴政五次巡游的具体分析,指出其巡游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秦始皇巡游对秦朝统一的影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秦朝统治者在维护统一上所作出的努力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黑图档·道光朝》是记录清代盛京总管内务府处理往来公文的副本档,对于研究道光皇帝东巡盛京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整理与研究《黑图档·道光朝》中收录的道光帝东巡盛京档案,阐述了盛京内务府、盛京将军衙门等盛京地区部门所开展的各项东巡后续事务,并分析了道光帝东巡对于盛京地区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期补充对道光帝东巡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焚书事件反映了代表地主阶级的统治者对其他阶级思想的控制,但是其遗书和流传告诉我们,历史文明发展中,民众思想自由和开放是历史发展潮流,文化专制不可能禁锢得了民众的思想,更不能阻碍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玄烨,清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难得的文武全才文治武功皆优的帝王。他冲龄即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一生3次东巡、6次南巡、3次西征,无论是在京理政还是离京远巡,留下诗文墨迹数以千计,著有《御制诗文集》4卷,收集诗词1135首、制文12篇,共计1147篇,其中3次东巡期间创作诗45首、御制文2篇。康熙皇帝东巡期间创作的诗文,多为有感而发,即兴之作,叙史、怀古、记事、抒情、歌咏,壮景抒情,感物言志。经过祖先征战之地,写下《萨尔浒·并序》《吕翁山》《松山》《憩小凌河》《驻跸大凌河》《山海关·并序》等,追忆缅怀太  相似文献   

11.
袁晓莉 《新闻世界》2012,(7):327-329
琅琊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胶南市琅琊镇台东村,为齐国及秦汉时的著名文化遗址,是我国著名的秦汉遗址和海洋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琅琊台在琅琊山上,三面临海,一面接陆,海拔183.4米,山顶平敞,周长150余米,因山形如台并位于琅琊山而得名,《山海经》记曰:"海边有山,形如台,在琅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曾南登琅琊,徙民3万户修筑琅琊台,并立石颂德,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段被湮没13年的历史,虽然没有秦始皇兵马俑埋在地下那么长久。秦始皇的地下军阵破土而出,拂去历史的尘埃,射出灿烂的光彩,以“世界第八奇迹”著称于海内外。美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首相、法国总理纷纷前来参观。然而,是哪位功臣最先呼吁要保护秦始皇兵马俑?是哪位记者最先道报发现了秦始皇兵马俑?一直鲜为人知。甚至连新闻界,许多人也不晓得这位记者的名和姓。  相似文献   

13.
鲁菜作为北方菜的代表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胶东地区则是著名的鲁菜之乡,饮食文化资源丰富。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三次巡游胶东各地,其对胶东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由铁玉钦主审、王佩环主编韵《清帝东巡》一书,已由辽宁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8月出版发行。东北是清朝的发祥之地,祖宗陵寝所在。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自东京辽阳迁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年)尊为盛京,为清开国之都。清统治者入主中原,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兴京(新宾)的永陵为清帝先祖之墓,盛京的福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墓,昭陵为清太宗皇太极墓。清统治者十分重视祖宗陵墓与发祥之地,在其入关之后,曾有四个皇帝先后十次赴东北谒陵。即所谓东巡。其中康熙帝三次、乾隆帝四次、嘉庆帝二次、道光帝一次。清帝在谒陵的同时,行围习武,考察吏治,联络蒙古,关心农牧,修葺城垣,提倡文化,其中康熙帝第二次东巡(1682年)时,远行至松花江上吉林船厂,目的是为了抵御沙俄的侵略,其意义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康熙皇帝一生3次巡幸盛京,俗称东巡。3次因行进路线不同分别费时60、79、103天。每次随行人员成千上万,庞大的出巡队伍,路上的饮食绝对是个大问题。那么这一路上都吃些啥,喝些啥呢?清代官修典籍鲜有详细记载,辽宁省档案馆保管的《黑图档》中康熙年间满文档案恰恰可解开这些疑问。康熙三十七年(1698)皇帝三次东巡,距1643年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已然流逝半个世纪的时光。饮食习惯和食材种类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封建社会的帝国王期,一家天下,家事国政实难分得清楚。康熙皇帝开创清帝东巡之制,是将家事国政合二为一,共襄盛举的典范,回归敌乡盛京祭祀祖宗山陵就是皇室家族私事,并且是其及其后嗣皇帝举行东巡最直接的理由。每次举行东巡前均会颁布诏书,遍行晓谕天下,皇帝东巡是为将所取得的成功告祭祖宗,感谢祖宗的保佑,以表达后嗣们的孝心,并祈求祖宗的继续护祐。清帝东巡意起顺治皇帝。他认为其登极、入主中原是祖宗的护祐,欲回乡祭祖,将成功告慰祖先以表孝心,"睠怀陵  相似文献   

17.
张勇 《兰台世界》2014,(9):47-48
对于历史上秦始皇的“坑儒”事件,人们常常认为它是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强化统治而对读书人实施的一个歧视、迫害与残杀的举措,是秦朝暴政的重要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8.
对于历史上秦始皇的"坑儒"事件,人们常常认为它是秦始皇为了钳制思想、强化统治而对读书人实施的一个歧视、迫害与残杀的举措,是秦朝暴政的重要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东镇沂山,旧称东泰山,是沂蒙山主脉,素有"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东镇沂山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清[光绪]《临朐县志》载:"太初三年(前102年),帝东巡海上,公玉带援黄帝故事,请武帝封东泰山,武帝亲至其下,令礼官祀之".  相似文献   

20.
鲍鱼定律 秦始皇创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大秦帝国之后,考虑最多的是长生不老.在他49岁的时候开始了人生的第五次大巡游.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