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丘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思的“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王充的“古今法”:“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  相似文献   

2.
《诗·关睢》“寤寐思服”一句作何训释,前人意见不一,如: 毛亨:“服,思之也。” 郑玄:“服,事也。求贤女而不得,觉寐则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乎?” 孔颖达:“觉寐之中服膺念虑而思之。” 朱熹:“服,犹怀也。” 朱骏声:《诗·关睢》‘寤寐思服’,传‘思之也’。愚按:‘伏而思之也’。” 郑玄不同意毛享的训释,本《尔雅·释诂》文训服为事。服训事,思服则是“思事”或“思职事”,郑却说成“思已职事当谁与共之”,增字为训,辗转迂曲,龃龉不通。孔颖达本王肃之训(王  相似文献   

3.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实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相似文献   

4.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同学们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  相似文献   

5.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长,高中语文第六册83年版、88年版注为。高”,此视“长”为形容词。第二册2000年版试验修订本(以下“试验修订本”五字省去)注为“长(zhang),生长”,  相似文献   

6.
阅读三法     
提问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相辅相成,学因思而成,思因学而高。提问法是边阅读、边思考、边提问,带着问题阅读并设法解答问题的阅读方法。 提问法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深刻理解、把握阅  相似文献   

7.
诗之有思①,卒然遇之而莫遏,有物败之则失之矣.故昔人言覃思、垂思、抒思之类②,皆欲其思之来,而所谓乱思、荡思者③,言败之者易也.郑綮“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④,,唐求“诗所游历不出二百里”⑤, 则所谓思者,岂寻常咫尺之间所能发哉⑥?前辈论诗思多生于杳冥寂寞之境,而志意所如,往往出于埃(土盍)之外⑦,苟能如是,于诗亦庶几矣.小说载谢无逸问潘大临云⑧:“近日曾作诗否?”潘云:“秋来日日是诗思.昨日捉笔得‘满城风雨近重阳’之句,忽催租人至,令人意败,辄以此一句奉寄.”亦可见思难而败易也.  相似文献   

8.
在几何学习中,许多同学满足于单纯解题,不重视解题后的思考,只会机械地重复解题,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我们先看一例.例1已知:如图,△ABC中,AB=AC,D为BC上任一点,DE⊥AB,DF⊥AC,CH⊥AB,垂足分别为E、F、H.A求证:CH=DE DF.分析:证a b=c型题目,常见思路是“截长法”和“补短法”.“截长法”可在CH上取一点G,使HG=ED,则问题变为证GC=FD,这时只要证△DGC≌△CFD即可.“补短法”与之相类似,可在EDBCMD延长线上取一点M,使EM=HC,则问题变为证DF=DM,这时只需证△DMC≌△DFC即可.许多同学在解…  相似文献   

9.
△闭读下列短文。解释加点的字词,翻译划线部分: 李裕识才李裕知泗州。有刘复者,多才敏思。会朝中有信遗御书至,裕曰:“冀子为吾草表,能立就或归以创之?”复曰:“文贵理不贵其  相似文献   

10.
[设计意图]《邹忌讽齐王纳谏》篇幅短小,没有什么特殊的文言现象,内容也容易把握,如按课文自然顺序讲解,则很难启愤发悱。我抓住一个“思”字,贯通全文,分步设置障碍,以引发学生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设计提要]本设计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思”之除蔽;二、“思”之讽谏;三、“思”之验证。[设计实施]一、“思”之除蔽[问题]邹忌“暮寝而思之”,他“思”了些什么?(这个问题是设置的“障碍”,学生容易不假思索地答为“私、畏、求”这个结论。一个看似容易的问题却回答得不全面,这就调动起他们动脑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以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相似文献   

11.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起伏跌宕,有张弛有度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能充溢着灵动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美好的、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名言集锦     
△托尔斯泰:“最大的幸福是在一年结束之际感到自己年初时更加好了一点这一点上”。 (《人民日报》94年9月27日载) △苏询:“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出自“管仲论”《古文观止》第10卷)△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被之固也,且惟群臣赖之”。(《诗经·大雅·荡》)这两句话意思是说:“没有谁做好事不有个好的开端,但很少有能够坚持到底的,如是象这样的,能够补过者少也。若有始有终,不但巩固社很,而且会得到人们的信赖和依靠”。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民…  相似文献   

13.
徐敏 《贵州教育》2000,(6):15-16
一、学习艺术的回顾及界定学习是一门艺术,这一观点在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的言论及著作中涉及颇多。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主张学习时要“多闻”、“多见”,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欠也。他认为自己是通过多闻多见而获得的知识的。据统计,《论语》一书中论及“闻”知的有五十七处,论及“见”知的有七十一处。可见孔子非常重视通过感知获得经验。同时,他还强调学思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从而明确地论述了学习中感知与思想的关系。战国后期的唯物主义思维家荀子也主张学思结合,学用结合。他说:“君子之学…  相似文献   

14.
一根据《韩非子·显学篇》:“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可见自孔子死后,直至战国末期,儒家派别甚多。但八派之中,影响后世最大者,厥惟孙氏(荀卿)之儒与孟氏(孟轲)之儒。而孟子上与子思(孔伋)之儒、下与乐正氏(乐正克)之儒都有师承关系,所以从子思经过孟子再到乐正克,就形成所谓“思孟学派”。思孟学派的主要精神何在,可由孟子与荀子学说要点的对照比较而得知。我们知道,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从唯物方面发展了孔子的“礼”的思想的是荀子;从唯心方面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的是孟子。孔子论人性,只讲“性相近,习相远”。荀子则以为人性本恶,因而注重“礼义法正”的外部约束;孟子则以为人性本善,因而注重“善端扩充”的内部省察。应用到教育方法上,荀子注重“师法权威”,孟子则注重“启发诱导”。因此,孟子的思想,大体说来,其观点是唯心主义的(从性善论出发的),其方法是内省的(甚至是神秘的)。这是  相似文献   

15.
一、学法的研究与传授在我国,对学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孔子、孟子就多有论述,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积)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等等。到了现代,徐特立先生则提出学习要“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这些普遍意义上的学习方法也适合于英语学习。而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生导师胡壮麟教授概括的:“‘动因 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英语学习》2000.1)更是学习英语应遵循的规则。目前,国外有…  相似文献   

16.
呼唤有“思”的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中“思”的缺席表现为:教育中存在着技术之思的泛滥与解放之思的缺席,“我—它”之思的充斥与“我—你”之思的缺席,对在场之思的关注与超越在场之思的缺席。我们不满足于本真的思在教育中的缺席现状而呼唤有思的教育。教育中“思”的到场离不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离不开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自始至终所保持的惊异状态。  相似文献   

17.
勤学与多思     
思,是学习知识的钻头,思考越深,收获越大,恰如打井一样,打得越深,水就越多。凡善学者,都很重视思。古人常说“俯而读,仰而思。”读了书,就抬头把书中的道理思索一番。荀子读书是“诵数之贯之,思索之加通之。”朱熹则认为读书要“熟读而精思。”孔子说得更明确:“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我们在读完一本好书时,能反复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体会出艺人的匠心,知道美的所在。我们要想使书成为我们的奴隶,而不是成为我们的主人,那就要在学习的旗帜上写上“思”字。我们还要记住,勤奋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8.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19.
漫议双基与思维的关系王云霞双基与思维有着辩证的关系。双基是思维的基础,而思维是进一步掌握双基的必要条件。正如我国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所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可见,学习与...  相似文献   

2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考场如战场,大浪淘沙,能得高分的才是英雄。那么,考场上作文如何才能得高分呢?我以为考场作文只要念好“三字经”,就能取得比较满意的分数。首先是念好“思”字经。作文在做之前,需经历一个“思”字,“思”则通,“思”则顺,“思”则有数,“思”则事半功倍。那么,作文该“思”什么呢?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思立意。“意”即主旨,清代学者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而“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即文章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古语说:“意在笔先。”就是说,下笔前应先在脑海中确定主题。由此,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