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牧的散文,常常能于平凡的事物中,通过丰富的联想,发掘出闪光的思想,寄寓以深刻的哲理。他说过:“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海阔天空的散文领域》)《菱角》这篇散文正是这样。作者从菱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课文所选的两篇散文都是当代作家的作品。贾平凹是以写小说见长的青年作家,散文也写得很美。《丑石》这篇作品富有情趣,别具一格,给人以深刻的启迪。秦牧是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他的作品以知识性强,哲理性强,而深受读者的欢迎。《菱角》是秦牧的代表作品之一。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这两篇散文时,要注意两位作家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的课文《丑石》与《菱角》,编者把它们编为一组,总题名为“散文二篇”。这两篇散文虽然都是从写一个物开始,生发出深邃的思想,抒发真切的感情,但就取材、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来看,又都各有特色,为学习与掌握现代散文写作的不同样式与表现特点提供了具体的范例。教学这两篇散文,除各篇本身的思想、艺术分析以外,还应该着力于写作方法上不同特点的比较,力求避免就事论事,局限于各篇的孤立分析,这样,就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共选了四篇散文,两篇讲读课文是:《风景谈》和《天山景物记》;两篇自读课文是:《故都的秋》和《时钟》。 对于散文,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到了,知道散文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就是说所选取的一切材料都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但是可以这么说,初中课本上所选的散文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形”并不真的那么“散”,还是显得比较集中的,象脍炙人口的《井冈翠竹》、《白杨礼赞》,作者的视角自始至终很少离开所写事物本身,当然,这也是由于文章题目本身所决定的,这就好象时下流行的“跳跳球”,跳者再怎样用劲甩,但由于球上系了一根松紧绳,“跳跳球”总不离跳者的“脚”这一定点。而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散文才真正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这一特征。这四篇散文如果单从题目上来看,(“风景谈”、“天山景物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写于1927年7月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细腻、动人而受到读者喜爱的作品。作者写作《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时,正在北京清华大学任教。荷塘是清华园内一个平平常常的池塘。作者紧紧地抓住“荷塘”和“月色”这两个方面景物的描写,使文章绚丽多姿,引人入胜。《荷塘月色》很象一幅国画的题目,这篇散文正如一幅极其优美、秀丽的图画,画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读这样的散文,委实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6.
《菱角》选自秦牧的《长河浪花集》.原标题为《菱角的喜剧》,文字上略有改动.秦牧的散文,丰富博大,情文并茂,独具一格.正如他在《长河浪花集》序中所讲“写的是在悠长的数十年间,激起自己思想浪花的那些人事风物.”“尽管形形色色,林林总总(众多貌.柳楚元《贞符》:“惟人之初,总总而生,林林而群.”),但也可以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起来,这就是我所写的,都是曾经使我激动、感奋、欢乐、忿恨或者思索、寻味的事情,我以为这些事情,都有告诉旁人的价值,这才动笔写它”.素有“南国的花城”之称的秦牧散文,语言亲切、流畅,意境优美、深邃.“他善于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性往往寄寓在描写景物、讴歌英雄、鞭挞丑类、剖析事理、探索宇宙奥秘和回顾历史故事之中.知识性和趣味性的胶合,是其散文的特色.他善于从平凡的事物和史实中,运用深远的联想和丰富的引证,翻出新义,揭示其深刻的内涵,使人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生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有趣知识.”(《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十八所高等院校当代文学教材编写组).  相似文献   

7.
在义务教材初中语文《藤野先生》一文的课后“理解·分析”第二题中,有这样一个提问:“鲁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统摄全篇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此解说成:“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统摄全篇。”对如此解说,笔者认为有些偏颇。《藤野先生》这篇散文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10月12日写的,回忆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一些生活片断。文章的标题往往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这篇散文的标题是《藤野先生》,所写的事情是与藤野先生有内在联系的: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日暮里与水户表现出的忧国之情,是作者能在藤野先生教导下刻苦学习的主要动机;写  相似文献   

8.
我有几篇散文,被选进了全国中学统一语文课本,新近被采用的一篇,叫做《菱角》,收在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它的原题是《菱角的喜剧》,二十多年前首先发表于《人民日报》,后来收在北京版散文集子《长河浪花  相似文献   

9.
标题是文章的标志、“旗号”,用来揭示文章主题,概括内容.它给人以力量,富于号召力,或者直面讽刺,“一题”刺倒对方.标题要切合主题,要简明精练,要引人注目,毛泽东同志就曾说“标题要引人看”.茅盾著作等身,文字逾千万,标题超千个.他制作的标题很有特点,真正做到了贴切、简洁、醒目,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现据魏绍昌等所编的《茅盾著译书目》载,其中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共69部(篇),计题目70个;散文速写杂文则更多.为了说明问题,现  相似文献   

10.
《济南的冬天》是“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一篇著名的写景散文,为读者勾勒了一幅温馨淡雅的冬日暖景图。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也有一篇描绘冬天美景的文章——《江南的冬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细细品读,这两篇散文无论是在艺术风格、文章布局还是情感表达上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是“五四”以来重要的散文作家。《绿》和《荷塘月色》是他写在二十年代的两篇为人传诵的名作。这两篇散文,写景细腻逼真,设色与情致俱佳,文采斐然,达到了高度和谐的艺术境界,很能代表作者的风格。本文试图就这两篇散文探讨一下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情恳辞切,娓娓而谈,不尚浮华,不摆架子,这是朱自清散文为人所称道的特点,也是这两篇散文的一个显著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这是一篇以写人为主的回忆性散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现行中学语文课本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两篇课文。也是从《朝花夕拾》里选出的。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对往昔岁月的“反顾”,“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反顾”,是为了更好地前进:“从记忆中抄出来”,  相似文献   

13.
《葡萄月令》是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自然的年轮”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也是汪曾祺先生散文的代表作。该单元的重点在“现代散文的疏与密”(散文的布局安排),为了能够上一节有“语文味”的课,我对这一课做了四次改动,并选取其中两种构思,完成了两次公开课。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的《背影》撷取了生活中的一个亮点,浓墨重彩地进行描绘,一幅画面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无论岁月怎样改变,这“背影”永远不会褪色。同样是父子题材,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则另具特色。这又是一篇写父子亲情的散文。文章的标题不同凡响,这是引用了父亲的话,耐人寻味,能激发读者探知究竟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5.
×××同学问:《榆钱饭》这篇散文在结构上的线索是什么? 散文的特点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一篇散文中,可以涉及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榆钱饭》从时间上看,囊括了40来年。散文的这种“形散”而“神不散”的两个方面是怎样统一起来的呢?那就是在结构上靠有一条明确的线索。这篇散文以“吃榆钱饭”为线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语文八二年秋季教材初中第三册上新选了两篇古代散文,称为《短文两篇》。一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一篇是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是两篇古今堪称的优秀短篇散文。编者之所以把两篇放在一起,是因为两篇有很多共同特点。其一,咏物抒怀,含蓄隽永。《陋室铭》具体描写的是“室”,从各方面的描绘来证明“陋室”不陋。“苔痕上堦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之景不陋;“谈笑有鸿儒,往  相似文献   

17.
读了刘心武这篇文章,不由大呼:“过瘾!”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也可以当做小说来读,文章中无论写人或记事都那样引人入胜,人物的形象写得鲜明生动,让人叫绝。记叙文有写人为主的,也有以写事为主的。刘心武这篇散文从《温哥华》的标题上看,似乎是写加拿大的名城温哥华的,其实作者是写绰号叫“温哥华”的这个人。写人重要的是要塑造好人物形象。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如果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就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像众所周知的《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三国演义》选自《作文世界》2003年第6期责任编辑/诺 陶中…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的: 一、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加深对三篇散文的理解。二、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内容: 一、比较三篇散文的相同点。 1.托物言志。三篇散文都是以物命题,都是在物上寄托思想感情。《灯》:托物抒情。抒发了作者对人民的信赖和热爱及对中国人民的胜利充满希望的思想感情。《丑石》:托物寓理。作者透过丑石,让人们认识现象与实质的关系,告诉人们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菱角》:托物说理。作者通过对菱角的联想,告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琦君的散文《泪珠与珍珠》是一篇构思独特新颖的文章,初读发觉似乎有点散漫,然细读后你会发现作者的构思是丝丝相连、环环相扣。试做如下分析。全文以少女时读奥尔珂德的《小妇人》写起,以“眼泪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统领全文。它既紧扣了标题中的“泪”,又作为下文全文的“纲”,  相似文献   

20.
散文《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充满诗意美的好文章。散文的诗意美 ,应该是散文中的自然景物理想化的最高境界 ;诗意美的散文 ,应该像许多诗歌那样 ,有着美丽丰富的意象 ,含蓄隽永的思想 ,充沛细致的情感 ,精练流畅的语言等要素。散文同其所具有的诗意美的关系 ,犹如苹果同其汁液、织物同其纬线的关系一样———苹果和织物的品类不同 ,其汁液和纬线的“诗意”也就有异了。因此 ,不同的散文 ,其诗意美也是独特的“这一个”。《紫藤萝瀑布》的“这一个”主要体现在意象的美好和思想的隽永这两个要素上。《紫藤萝瀑布》的意象 ,新颖独特 ,美丽动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