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功能性训练是在提高动作表现的任务驱动下,通过训练动作来使运动员的生成特定力量以及神经肌肉协调性的体能训练方法。本文通过对羽毛球运动中膝关节的专项力量要求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实际需求制定出提高膝关节力量的功能性训练动作,以期提高羽毛球运动员膝关节的力量并将动作转化在羽毛球运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解析了功能性训练对羽毛球技术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作用,结合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特点,论述了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教学中借鉴与优化的意义,通过羽毛球技术与功能性力量训练的结合,使羽毛球运动员在技术掌握与提高阶段按预期方式进行,加强了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和错误动作的纠正能力,有效预防了运动损伤,帮助运动员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各项羽毛球基本技术及功能性辅助训练方法,掌握预期球路目标,拥有创造优异成绩的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育项目中,核心力量的增强能够帮助运动员有效提升竞技能力,这一观念已被海内外众多体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所认可。核心力量作为一个研究的热点,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运动损伤、运动康复等诸多领域的作用也随着日益深入的研究显现得更加清晰。核心力量训练对竞技成绩的提升有着深层次的推动,任何竞技运动项目中对身体核心肌群的训练都是训练成绩的重要保障。因此针对不同的竞技项目,结合专项特点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就显得异常关键。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对羽毛球项目中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以及核心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羽毛球教练员、运动员和从事羽毛球项目研究的体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对力量和协调性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尤其是对核心区域力量的要求极高,所以核心力量训练这种专项力量训练备受羽毛球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归纳总结了核心力量的相关概念、对羽毛球训练的作用以及训练原则,旨在为羽毛球运动训练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结合少年标枪运动员训练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少年投掷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少年标枪运动员专项力量特点、专项力量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指出少年训练阶段,应重点发展全面力量、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爆发力量,并要对有关训练方法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对象进行合理的组合,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要与专项技术有效地结合,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竞技羽毛球训练需求与血流限制法的训练作用予以结合探讨,总结其可行性,为血流限制法的专项化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竞技羽毛球训练提供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血流限制法的训练作用可在无氧能力、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双侧肢体素质平衡、预防损伤与促进康复目标上满足竞技羽毛球训练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竞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在原有的普适性血流限制法训练计划中加以改造,以适应竞技羽毛球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磊  张欣然  潘璠 《精武》2013,(36):17-18
核心力量训练已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近几年来学术界对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的研究可谓是此起彼伏,人们日益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对运动成绩影响不可小觑。而几乎所有的竞技运动项目都不能缺少核心区肌群的训练,所以大多数教练员都结合自己运动员的专项进行合理的核心力量训练。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羽毛球运动中的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进行探讨与研究,旨在为羽毛球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力量训练方式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地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力量训练方法手段的不断细化与发展,力量训练经过了传统力量训练到电刺激训练又向具有时代性的振动力量、核心力量和功能性力量训练方向发展,新兴力量训练方式的出现使得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不能很好的理解各种力量训练的优缺点以及针对性,以致在训练中盲目追求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而忽视针对运动员所需力量提高的要求。本研究目的在于阐述几种力量训练方式的产生及应用,分析几种不同力量训练方式在针对提高运动员力量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教练员在力量训练中选择适宜的力量训练手段,达到提高专项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闵武凌 《健与美》2023,(9):120-122
功能性训练在各类的运动项目训练当中,都能起良好的应用效果。随着当前羽毛球运动训练方法的不断改进,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运动训练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对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研究认为,在将功能性训练应用在羽毛球运动训练中时,教练员要先充分地了解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运动训练中的价值以及当前羽毛球运动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科学的方式优化功能性训练在羽毛球训练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陈建红 《体育科技》2010,31(3):65-67
现代羽毛球运动要求运动员不仅具备良好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而且具备良好的羽毛球意识。羽毛球教学与训练中,要重视基本技术训练与战术意识相结合,培养良好的意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2.
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步法特点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步法是羽毛球技术的基础,儿童羽毛球运动员正处于打技术基础阶段,应重视对步法训练的研究,加强对步法训练比例的安排,其训练方法、手段应根据羽毛球运动特点,步法特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掌握技术的一般规律有的放矢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13.
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比较少,训练中没有正确认识羽毛球运动专项体能特征,训练理念滞后、训练方法手段陈旧、训练周期中体能训练安排不合理等制约我国青少年羽毛球运动水平提高,研究结果表明依据羽毛球运动制胜规律,更新训练理念、科学安排训练周期、合理训练方法与手段,成功身体功能性训练将能有效提高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体能。  相似文献   

14.
蒋善华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2):44+63-44,63
提高羽毛球专项素质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多球训练法,它对提高运动员的球技、战术和实战水平都有显著的效果。本文对羽毛球多球训练法的概念、具体实施方法和其对提高运动员专项素质所起的作用进行探讨,提出羽毛球多球训练法是一个提高运动员专业技术的好方法,并为羽毛球运动员提高专项素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很快,快速进攻已成为各国技术打法的核心内容。快速的主要目的在于抢时间,实现突击,夺得主动,进而取胜。这种发展趋势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项速度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快速打法的需要。因此,在训练中应当抓住提高速度这一主要矛盾,为运动员攀登世界技术高峰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实验法及个人的训练体会,对专项速度所包括的内容,及如何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素质,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针对越南羽毛球8名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柔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及反映身体机能状况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调查,以期为今后科学训练、监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与我国羽毛球运动员对比,越南羽毛球运动员的力量、柔韧及耐力素质均较差;同时从其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及血睾酮、皮质醇的测试结果来看,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一般;因此提出在训练时要加强运动员的力量、柔韧及耐力素质的训练,并注意水的摄入及膳食营养,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从而逐步提高身体机能。  相似文献   

17.
羽毛球运动员的下肢快速力量训练不仅指爆发力训练,起动和二次启动、制动、反应力等快速力量对运动员的能力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负重训练法、跳深练习法、组合训练法、综合训练法对运动员提高不同形式的快速力量都有一定效果,但要偏重提高具体的快速力量,在训练中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18.
核心力量训练与高校羽毛球教学的结合日趋密切,成为羽毛球教学训练的重要构成内容。核心力量训练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柔韧性与灵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羽毛球技战术的应用技巧。为此,该文主要对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应用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阐述,探讨高校有效展开羽毛球核心力量训练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训练手段的日趋科学化,在提高专项技术水平的同时,人们已经开始高度重视发展羽毛球运动员的各项素质,特别是灵敏素质。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根据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和生物学原理指出灵敏训练对羽毛球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训练中的灵敏素质的训练内容和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专业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灵敏素质训练提供参考,增进其羽毛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Elite badminton requires muscular endurance combined with appropriate maximal and explosive muscle strength. The musculature of the lower extremitie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is context since rapid and forceful movements with the weight of the body are performed repeatedly throughout a match.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examined various leg-strength parameters of 35 male elite badminton players who had been performing resistance exercises as part of their physical training for several years. The badminton players were compared with an age-matched reference group, the members of whom were physically active on a recreational basis, and to the same reference group after they had performed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14 weeks. Maximal muscle strength of the knee extensor (quadriceps) and flexor muscles (hamstrings) was determined using isokinetic dynamometry. To measure explosive muscle strength, the contractile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was determined during maximal isometric muscle contractions. In general, the badminton players showed greater maximal muscle strength and contractile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mean quadriceps peak torque during slow concentric contraction: 3.69 Nm · kg?1, s=0.08 vs. 3.26 Nm · kg?1, s=0.8 (P<0.001); mean hamstring peak torque during slow concentric contraction: 1.86 Nm · kg?1, s=0.04 vs. 1.63 Nm · kg?1, s=0.04 (P<0.001); mean quadriceps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t 100 ms: 24.4 Nm · s?1·kg?1, s=0.5 vs. 22.1 Nm·s?1 · kg?1, s=0.6 (P<0.05); mean hamstring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t 100 ms: 11.4 Nm · s?1·kg?1, s=0.3 vs. 8.9 Nm · s?1 · kg?1, s=0.4 (P<0.05). However, after 14 weeks of resistance training the reference group achieved similar isometric and slow concentric muscle strength as the badminton players, although the badminton players still had a higher isometric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and muscle strength during fast (240° · s?1) quadriceps contractions. Large volumes of concurrent endurance training could have attenuate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maximal muscle strength in the badminton players. The badminton players had a higher contractile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resistance training. Greater explosive muscle strength in the badminton players might be a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 to their badminton trai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