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的小说具有丰富复杂的意象世界,这些意象可以分为记忆性意象和联想性意象,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体验意象和象征意象.它们共同联结组合成为独具鲁迅特色的意象世界,表现出鲁迅反封建反传统反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2.
在新文学中,月亮意象最早出现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鲁迅继承并发展了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将其和西方文化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结合,从基调的凸现与角色的参与、形象的衬托与背景的展示、叙述的悲凉与表达的冷峻、无意的描绘与有意的刻画等方面赋予月亮意象更为深广的内容。同时,鲁迅笔下的月亮意象也给后来的作家们以启示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尧  刘腾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36-138
在鲁迅的作品中,“坟墓”这个意象频频出现。对于鲁迅来说,这一意象中包含着两大主题信息——“埋葬”和“留恋”,这两种共存的情感在鲁迅作品中有明显体现。通过解读鲁迅创作文学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心路历程,对鲁迅作品中“坟墓”这一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可以挖掘出鲁迅作品中一系列“坟墓”意象传达的关于生命、生存的意义和苦闷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也是通脱淡泊的一个文化象征,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伟大诗人李白诗歌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月亮意象,这些意象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月亮本是一种客观景物,在文学作品中却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抒情作家巴金心中温柔多情的月亮,市民文学大家老舍笔下忧伤的月牙儿,旷世才女张爱玲眼中苍凉的月亮,都使月亮成为现代文学经典中富有象征意味的独特意象.  相似文献   

6.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意象十分深邃。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落泊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人咏叹最多的自然景物之一,月亮意象在古代文人和鲁迅的作品中存在着诸多不同。鲁迅既继承了古典月亮意象的抒情写意,又于月中蕴涵了深邃的思想,更渗透着鲁迅透过月亮意象对社会、民族的忧愤与探求。  相似文献   

8.
D.H.劳伦斯和K.曼斯菲尔德在其主要作品中都用月亮这一意象来象征女性.劳伦斯赋予了月亮女性凶悍、可怕的意义,而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月亮却表现了女性在男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受到不公平待遇;体现了两位作家对20世纪英国妇女的关注和对妇女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石金凤 《教学随笔》2016,(5):147-147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诗人笔下,灯烛是一种富于审美意蕴的艺术形象,是反映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的经典意象之一。它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所以被诗人赋予了多重意义。灯烛意象在晚唐诗人李商隐笔下频频出现,体现了诗人的特定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意象,映射出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一直占着引人注目的重要地位。选作教材的鲁迅作品共18篇。体裁包括小说、杂文、散文。写作时间既有前期,也有后期。这些鲁迅作品不仅篇目多,内容丰富,艺术格式新颖,表现手法独特,而且贯穿于中学阶段每个年级每册教科书中。这18篇鲁迅作品,几乎包括了鲁迅在各个重要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它们大体上勾画出鲁迅思想发展的轮廓,反映丁鲁迅为了中华民族和劳苦大众的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革命历程。  相似文献   

12.
李燕花 《学苑教育》2012,(21):77-77
鲁迅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堪称经典,能让读者回味无穷、百读不厌,经得起时间考验。鲁迅作品教学价值十分丰富,学习鲁迅作品,有利于中学生阅读、反思,有利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艺术品味的培养。但是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提起鲁迅作品的解读和教学,大家普遍的认识就是,鲁迅的作品难教、难学。当前有几句流传很广...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死火》写于一个艰难的时代,文本构思新鲜,意象奇特。随着《野草》研究的不断深入,"死火"的意蕴得到了新的不断的阐释,"死火"象征了鲁迅内心的矛盾心境,是鲁迅反抗绝望心理与生命哲学的例证;《野草》在整体上表达的主题是,希望和绝望之间绝境,死火象征一种悖论的世界;觉醒之后的现代性追寻。"死火"意象超越了当时普遍的悲观主义的梦魇,成为一种凝结的生命意象。  相似文献   

14.
顾散原 《考试周刊》2009,(12):25-26
在李白所有的咏月诗歌中。月亮的意象极为丰富。在李白的咏月诗中,月亮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月亮是诗人高洁品质的象征,是诗人乡思的寄托,是纯洁友谊的体现。是离愁别恨的情丝,是诗人怀古伤今的感叹,也是诗人失意孤寂时的伴侣。在李白的月亮世界里.诗人与月融合同构.创造了一个迷离浪漫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李金宇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4):40-41,49
灯烛意象在李义山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灯烛是诗人现实世界里苦痛怅惘的象征,是诗人虚幻世界里希望光明的象征,更是诗人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月亮意象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原始心象。月亮意象象征怀人与忧愁,象征聚散离合,又蕴涵有悲剧意识。它是一种原型意象,是一种集体无意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弄清月亮意象的象征意蕴,有助于我们理解古代诗文文本的艺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亮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蕴涵着中国人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朦胧幻象。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将月亮意象融入了西方现代派的笔法,对古典月亮意象注入新的内涵,成为人性异化的绝妙缩影。张爱玲在其基础之上,又生发出融合了西方现代主义的多重释义,成就了月亮流动变幻的意象内涵,完成了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  相似文献   

18.
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亮来寄托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为人们思想情感的载体。月神,是中国民间最有影响的神仙之一。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其他地方也是普遍现象,这起源于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光亮。月色朦胧,又  相似文献   

19.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20.
"月"作为文学艺术代码,象征着美好而空灵的世界。月亮意象携带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经过作者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与改造,将真实的生命体验移情于作品之中。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月亮意象入手,探寻小学语文的审美教学有助于开拓理解教材的艺术空间和审美空间,把握作者的思想活动和作品的内在意蕴,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