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闯  董光恒 《幼儿教育》2008,(10):42-45
<正>关于敏感期,我们所知道的: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孩子的一种神奇而热情的力量。在每个敏感期,孩子都会迸发出一种潜能,在这种强烈的内  相似文献   

2.
双双 《父母必读》2012,(7):100-103
在蒙台梭利看来,敏感期,就好比是一段可以让孩子。事半功倍的黄金时段。了解了孩子的敏感期,一就像是掌握了理解孩子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3.
在山区各小学办的学前班虽对山区孩子入园难的现象有所缓解 ,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师缺乏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前教育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实现的 ,因此 ,组织有效而高质量的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孩子的能力就成为教师必备的素质 ,而山区绝大多数学前班教师未受过专业培训 ,缺乏必要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的心理不仅有规律按顺序地发展着 ,而且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敏感期” ,如4岁前是形象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5岁至5.5岁是掌握数的概念的最佳年龄 ,3岁至6岁是对成人教育最为敏感的感受期等。教师只有…  相似文献   

4.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2.秩序敏感期(2~4岁):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  相似文献   

5.
数感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中是一个全新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生的数感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数概念的理解脱离现实的生活,而且缺少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理解方式;学生的估算意识薄弱,缺少估算的方法;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抑制思维的发散;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培养学生数感的策略有:在数概念的教学中,重视对数概念的切实体验与理解;注重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加强估算能力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数学交流中领悟数感;在问题解决中培养和发展数感.  相似文献   

6.
程革 《教师》2010,(6):125-128
孩子在成长中的某个阶段,只对环境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他事物,这些阶段叫做敏感期(也称关键期)。在敏感期内.孩子会毫无理由地“对某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不厌其烦地重复.一直到最后因为这种重复突然爆发某种机能为止”。在这段时期内孩子所表现出的内在省略与快乐,正是源于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强烈欲望。假如父母知道这种敏感期,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一些帮助,而且善于利用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对孩子的教育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在任何敏感期的兴趣遭到妨碍而无法发展.就会丧失以自然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0~6岁的孩子正处于语言发展中的敏感期,在语言敏感期内,如果成人能够让孩子处于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他就能够轻松地掌握某种语言,如果错过了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以后的学习往往事倍功半。但在这一时期,特别是0~3岁的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让人捉摸不透的情况,家长应该正确地认识孩子语言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并采取恰当的措施,从而让宝宝的语言能力得到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机器数概念的提出是计算机进行数值运算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对机器数的概念、表示方法、机器数的算术运算、机器数运算中的溢出判断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数学运算技能是指正确运用各种运算法则进行数及式的运算、正确运用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数及式的变形,属于数学三大基本技能之一.一般说的运算包括数值计算和数式的变形,数值计算有: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和复数运算;式的变形有:整式、分式、根式运算等代数  相似文献   

10.
刘久成 《江苏教育》2023,(14):24-27+3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数的认识与数的运算进行了整合,对数与运算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深对数概念的一致性、运算意义的关联性、数与运算的整体性、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运算规律的共通性的教学理解,将有助于教师把握新课标精神,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一致性,促进学生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使学生形成更为整体而结构化的数学知识。  相似文献   

11.
《宁夏教育》2013,(7):155-155
当你发现孩子对自己的穿衣打扮产生极大的兴趣并有自己的想法时,便意味着孩子进入审美敏感期了。家长无需过于担心孩子会受到什么不好的影响,如担心孩子太过注重自己的外表而变得爱慕虚荣,更不要一味地责备孩子的这些反常行为。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在审美敏感期的表现,尊重孩子这一时期的审美要求,适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如给孩子自己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等,并正确引导孩子形成健康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本期观点     
《父母必读》2012,(7):12-12
敏感期,是孩子感受事物的最佳时段 蒙台梭利认为,敏感期是指孩子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一个阶段,会对外界某些事物产生超乎寻常的感受性,比如对书写、秩序等。这是一种灵光展现的秉性。在那一阶段,孩子会对这个特定事物产生无法遏制的热情,要维护它、获得它。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早期教育》2004,(3):U003-U003
1.语言敏感期(0~6岁):婴儿开始注视大人说话的嘴形,并发出呀呀学语声时,就开始了他的语言敏感期。语言能力影响孩子的表达能力,因此,父母应经常和孩子说话、讲故事,或多用“反问”的方式,加强孩子的表达能力,为日后的人际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数概念”是指分数、负数、平均数等与“数”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的运算、与数有关的数学问题的基础,是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感的重要载体。但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不能把握概念本质,以致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浅尝辄止、浮于表面。我们认为,教师要紧扣概念的本质,展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正>很多父母在孩子2、3岁时发现孩子有很多"刻板"的行为,如2岁的然然穿袜子一定先穿左脚,再穿右脚;2岁半的淘淘睡前一定要听妈妈讲故事再道晚安,否则就难以入睡;3岁的丫丫一定要求爸爸把香蕉皮扔进厨房间的垃圾桶,因为奶奶说过客厅里的垃圾桶只能装废纸等。其实,这些表现正说明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一、秩序敏感期是什么?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根据她的研究提出:在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敏感时期,在某一个阶  相似文献   

16.
中班序数教学是幼儿园计算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是训练儿童思维的一项教学任务。序数教学是在充分掌握基数的实际意义和空间、方位、时间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中班孩子对于基数概念的发展早于序数概念的发展。因此,孩子在熟练的掌握10以内的自然数后,序数教学才能顺利进行。序数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孩子掌握物体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物体排列次序通常有如下几种:从左往右数;从前往后数;从下往上数;按时间先后数。当孩子掌握了简单的排列次序和数的方向以后,再帮助孩子掌握比较复杂一些的排列次序。比如:按大小、高矮、远近等为排列次序。经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训练,逐步使孩子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教学内容分析,对初高中数学运算衔接教学提出建议:注重运算对象和概念的理解,掌握各种运算法则,突出从“数”到“式”的变化;追溯数式运算源头,体会运算思维的发展性;加强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提高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许娜 《甘肃教育》2014,(21):55-55
正要促使幼儿形成数概念,需要尊重幼儿智力发展的规律。一般孩子,2岁半就有实物数量的模糊概念;到3岁可以懂得"2"的意思,产生数概念的雏形意识;到3岁半才能理解"5"之内的数量关系,认识数概念图片表征;到4岁时,能够认知"10"之内数量关系,实现从实物、图片到符号表征的转变。在幼儿数概念建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图片数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敏感和敏感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指出了少儿敏感期的特点.认为抓住并合理运用少儿武术训练的敏感期进行武术素质和武术技能的训练,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数学虽然简单,但要让学生理解透、运用好,教师的方式方法尤为重要。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计算能力的培养,如何能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快速而准确,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数学难题。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刚入学的学生头脑中并没有数的概念,对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脑子聪明且家长能够辅导的孩子来说,这很简单易会;可是对于在农村没有上过正规幼儿园、计算零基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