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煤     
一位节俭的家庭主妇听说用某一种炉子可以省一半煤。“噢太好了,”她说道,“我要买两个这种炉子,好把煤全省下来。”省煤  相似文献   

2.
真·善·美     
真对假说:“人们最信赖的是我。”假不屑地回答道:“可是人们使用最多的是我。”善对恶说:“人们最喜欢的是我。”恶蔑视地回答道:“可是能为人们带来更多物质享受的是我。”美对丑说:“人们最想拥有的是我。”  相似文献   

3.
上《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有学生问:“老师,我看到人们把煤和土掺和在一块,倒上水,和成泥巴,弄成一块一块的来烧。我不明白:土又不是可燃物,怎么能燃烧呢?”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让同学们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我结婚了。结婚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去买过冬用的煤。我找到区长,等这个老头一阵长达十分钟的咳嗽过去后,对他说:“先生,我刚建立了一个小家庭。为了使我这个幸福的小窝能得到些温暖,我要买点煤。”“那要你和你的妻子的所在单位各开一张证明来!”我们弄到了证明。这回区长说:“你们得给配给煤的机关写份申请书。”我们写了申请,又从区公所领到  相似文献   

5.
生动的自喻     
吴运铎——泥土他说:“即使我变成一撮泥土,只要是铺在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让我们的伙伴,大踏步地走过去,那也是幸福的。”彭加木——铺路石他说:”我愿一辈子做一颗铺路石子,让别人踏在自己的背上走过去。”赵春娥——煤她说:“我愿做一块煤,为人民献出全部的热。”朱伯儒——小草他说:“我是一颗长在山头上的小草,而且,不是我高,而是山高。”张海迪——流星她说:“我不能碌碌无为地活着,活着就要学习,就要为群众做些事情。既然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把一切奉献给人民。”  相似文献   

6.
我忘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那份喜悦。我日夜祈祷的是这回事儿。真是的,我想我该喜悦,却没什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某个地方哭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1963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饥饿对于普通人们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妈,剩下的钱给你。”“多少?”“五毛二。”“你留着吧。”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钱,只会买几本小人书。当年小人书便宜,厚的…  相似文献   

7.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  相似文献   

8.
小幽默     
比他多一点儿妈妈对小浩的学习总是特别关心。一次,她问起了数学测验的成绩。“我听说在这次数学小测验中,洛洛考了95分,你考了多少?”“我比他多一点儿。”“你是考了96分吗?”“不是,我考了9.5分。”不能道歉在幼儿园里,一个女孩子把一个男孩子打了,阿姨让小女孩向小男孩道歉,可小女孩无论如何也不肯。阿姨生气了,问她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回答说:“在我们家里,从来都是爸爸向妈妈道歉。”长远储备父亲奇怪地问道:“你为什么要把煤埋在地下?”儿子说:“老师上课时说,再过50年,世界上就没有煤了,所以我想给自己留一点。”吃鱼和吃鸡孩子:“爸…  相似文献   

9.
一天“,14”和29“41吨”高高兴兴地去逛数学城。他们路过小数的家门口时,热情的小数们齐声喊道“:‘双胞胎’朋友,快进来坐坐吧!”“41”和“14吨”不约而同地说“:我们不是‘双胞胎’。”“怎么不是呀,你们不就是一个‘吨’字之差吗?”小数们诧异地说。“41”说“:小数朋友们,把单位‘1’平均分成4分,取其中1份的数就是我,我能大也能小。譬如,一堆煤20吨,我的41就是20×41=(5吨);如果一堆煤是2吨,那么我的41就是2×14=21(吨),比第一堆少得多了。小数朋友们,你们看出来了吧,我的大小是由单位‘1’的量的大小来决定的。单位‘1’的量代表的…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个又老又破的消防栓,立在这条街上已经很长时间了。我的身上满是尘土,上面还有一些涂鸦之作。这些都是人们在我“年轻”的时候涂抹的,那时的我还是一位“小姑娘”呢!可是现在,我“老”了,人们嫌我太脏,不肯碰我。  相似文献   

11.
Dear friends,“我”是do,可不要小瞧我,“我”的“职责”还不少呢!请听“我”细细道来。 一、“我”可以用作实义动词,既可作及物动词,也可作不及物动词。人们给我的绰号是“做、干”。例如:  相似文献   

12.
引子 :谁来解“太岁”之谜?当历史长河流入20世纪90年代 ,在中国大地上先后发现了几个巨型的被人们称作“太岁”的不明生物体。由于形状似肉块 ,所以人们便把这些不明生物体叫做“怪肉”、“烂肉”或“肉团”。这些“怪肉”的出现 ,在科学家看来是发现了新的生物体 ,是可喜的 ,在迷信者的眼中 ,则认为是“太岁”出现 ,是凶兆 ,将给这一方人民带来灾难。我也是一名“怪肉”的发现者、收养者。我的这一举动曾招来许多非议、责难和劝告。当时我确实无法向我周围的人们讲清楚“怪肉”、“太岁”是什么 ,它会不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岁月如白驹…  相似文献   

13.
不知什么时候,我沾染上了“偷”的怪癖。 我想“偷”走贫困.让人们都丰衣足食;我想“偷”走灾难.让人们都感受到家的幸福:我想“偷”走荒漠.让人们感受到森林的美好。不过,这些都不是我最想“偷”的。  相似文献   

14.
寸草春晖     
当我帮妈妈把最后一筐煤打上六楼,寒碜的碎花衬衣已被汗水紧贴在身上,痒痒的。 (开头似乎突兀,其实切入得干净利落。它给了读者二个信息:母女共同抬煤,一定是母亲爱女儿,女儿很体贴母亲;她们家不富裕,因为女儿穿的“碎花衬衣”很寒碜。) “华华,热水帮你提到洗澡间了,快去洗个澡!衣服我给你拿。”  相似文献   

15.
寻找目标     
有一天,“目标”二字在字典上消失了,人们感到莫名其妙,然后人们决定把“目标”找回来。人们问风:“是你把我们的目标吹走了吗?”风摇摇头:“要是你们的目标坚定,我能吹走它吗?”人们问乌云:“是你把我们的目标藏起来了吗?”乌云叹叹气:“只要你们的目标明确,没有东西能把它遮藏起来。”人们问电子游戏:“是你带我们的目标去玩了吗?”电子游戏皱皱眉:“如果你们的目标喜欢玩乐,就找我吧!”人们问金钱:“我们的目标找你享受去了吗?”金钱摆摆手:“跟在我身后的有贪图,腐败,名利……这些是你们的目标吗?”人们失望了,有的提议:“坚持下去,我们…  相似文献   

16.
文脉探索◆文中是怎样描写骆驼的性格的◆你能体会出文章的感情基调吗◆写一篇读后感几十字或几百字都可以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他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另外一个拉骆…  相似文献   

17.
一、怎样理解开头两小节的诗句?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要理解这两小节诗句,必须先把诗中的“我”“诗人”与“他们”以及“他们所等待的”关系搞清楚。诗中的“我”,就是指“黎明”,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把“黎明”人格化了。这里的“黎明”是比喻“抗战即将胜利”,这是全诗的总的形象。“我”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可见“我”便是代表光明、温暖,将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幸福。这首诗写于抗战胜利前夕的延安,诗中的“诗人”是报道黎明即将到来的信使,他的任务是把黎明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人们,鼓舞人们用劳动、战斗去迎接黎明。  相似文献   

18.
一天晚上,我看着眼前的一道数学题,抓耳挠腮,束手无策。“小朋友,难住了吧?”一位身着黑衣的先生坐在我的小床上,斜着眼看着我揶榆道。我警惕地问:“你是谁?”他大笑两声道:“我就是人们挥之不去的烦恼先生,我能控制人们的心。”他顿了顿,又说:“不过,我既能让人们寝食难安,也能让他们获得动力。”我咬牙说道:“那就让我从你那儿获得动力,送你走吧!”  相似文献   

19.
微笑的坚果     
我是一种坚果,成熟了的我总喜欢裂开大嘴,露出笑容,看上去十分开心,所以人们叫我“开心果”.其实,我并不是天生爱笑,天性开朗,很多人未必识得我的“庐山真面目”. 首先,我的原名和“开心果”毫无关联,我本叫“阿月浑子”.原产伊朗,在唐朝时传到中国,我的名字音译过来像“阿月浑子”,于是当时的人们就这样叫我了.后来,人们发现我成熟后总是裂开嘴笑,便赐我一个美名——开口笑.但这个名字迅速被口语化的“开心果”取代,“开心果”这个名字与成熟后我的形象倒也相得益彰,于是我就欣然接受啦!  相似文献   

20.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