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裕固族分布在今内蒙古高原以及河西走廊境内,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其民歌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民歌分为叙事歌、劳动歌、习俗歌与情歌等,歌词简短、节奏明快,表达了其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赞美。  相似文献   

2.
裕固族东西部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是语言、民歌、口头文学、服装,还是人生礼仪、族群性格,东西部都有着显著差异,这是从族源上就决定的。赵国鹏先生结合丰富的裕固族民歌资料以及田野调查的直观感受从名称、体裁、故乡、地名、环境、爱情、婚礼、佛教、情感、骏马和英雄十一个方面就裕固族东、西部民歌差异展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裕固族民歌有其独特的音乐载体、音乐结构和音乐内容。本文试就裕固族传统民歌音乐的文化生态环境、类别划分以及音乐特征等方面进行基本的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裕固族民歌是裕固族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元素和标识。音乐社会学作为对社会现象的音乐的研究,或作为对音乐的社会功能和价值的研究对裕固民歌的传承、传播起着重要的理论支撑。裕固民歌的音乐社会学特征和价值主要是涉及传承、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5.
《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首次采用裕固语国际音标转写与汉语对照互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原貌,也为今后学界研究裕固族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裕固族民歌和语言提供了国际音标原文文本载体。  相似文献   

6.
《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出版发行,首次采用裕固语国际音标转写与汉语对照互译的模式,不仅保留了裕固族民间文学的原貌,也为今后学界研究裕固族文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裕固族民歌和语言提供了国际音标原文文本载体。  相似文献   

7.
裕固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而该民族的特色文化现象——裕固民歌则因其所处的特殊的民俗环境而成为最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裕固族民歌音乐风格奔放、嘹亮、开阔,曲调优美悠长,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裕固族就是其中一个传承比较久远的,比较古老的少数民族。由于裕固族的文化比较特别,尤其是裕固族的音乐,他们的民歌音乐具有裕固族的民族特色,在歌声中,充满了裕固族浓浓的生活气息。但是裕固族年老的歌手逐渐离开人世,而年轻的裕固族人,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继承民族音乐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裕固族的民族音乐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要传承裕固族的民族音乐文化,就要做好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裕固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少数民族之一,继承了其先祖古代回鹘人文学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民间文学方面。通过比较裕固族《婚礼歌》和古代回鹘吐鲁番民歌《怀念亲人》的异同,两者在结构、韵律、语言方面依然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0.
裕固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少数民族之一,继承了其先祖古代回鹘人文学和文化传统,特别是在民间文学方面。通过比较裕固族《婚礼歌》和古代回鹘吐鲁番民歌《怀念亲人》的异同,两者在结构、韵律、语言方面依然表现出许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由中央民族大学985文学中心、河西学院、肃南县人民政府三家联合举办的"裕固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于7月22日至25日,分别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河西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就裕固族的历史、文学、民歌、语言、文化变迁、民俗、教育、宗教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展开了讨论。这次会议对裕固族文化研究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时也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地方经济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裕固语地名“西至哈至”考释钟进文西至哈至是裕固族叙事民歌中出现的一个故地名称。它告诉我们裕固族先民来自这个地方。因此,研究西至哈至实际是从另一角度研究裕固族族源。在《裕固族文化研究》一书中笔者罗列了6种对西至哈至的解释,其中与史书资料相结合研究的较多...  相似文献   

13.
《肃镇华夷志》是裕固族重要的历史资料,其中记载了不少与裕固族生产、生活有关的资料,这些资料,透露了裕固族早期饮食的状况,是研究裕固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4.
裕固族经过1000多年的游牧生活和多次民族大迁徙,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由于裕固族没有文字,有效保护裕固族民俗文化遗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各种相关文献资料,深入分析探讨裕固族民俗文化特色及其形成的历史条件和地域特点,阐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裕固族民俗文化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为例,从生活方式的相关理论出发,试图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现代化进程中裕固族村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变迁的特征及其原因。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描述所研究对象在劳动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居住方式、交通方式等方面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并运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对生活在皇城镇的裕固族生活方式变化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的对策和方法。期望通过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皇城镇裕固族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研究能够丰富对裕固族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元明敦煌与裕固族的历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忽必烈至元十八年(1281)以后,大批察合台系诸王及其部民涌入河西,并被安置在瓜州、沙州、哈密一带,从而大大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成分。由于他们长期镇戍西部,在与中亚诸叛王的对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西西部逐渐成为他们的分地,瓜、沙一带为察合台之孙出伯的分地。过去,学界公认今裕固族是以明朝内迁关西七卫各族融合形成的,主源是撒里畏兀儿,蒙古族是汇入的最大支源。而我们的研究表明,蒙古族也应是裕固族形成中的主源。裕固族著名叙事民歌《尧呼儿来自西至哈至》中的“西至”、“哈至”就是汉语沙州、瓜州译成阿尔泰语系语音后再译回汉语的过程中音变的结果,沙州、瓜州是裕固族东迁的起点。而裕固族民谚“天下头目都姓安”,也说明裕固族东迁前的居地就在敦煌。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传说称其祖先来自西至哈至,当今学界一般将其解释为西州火州(高昌)。稽诸该传说之原始,与今天的说法迥然有别。裕固族现在传唱的叙事民歌《尧乎尔来自西至哈至》是1963年以后的改编本,违背了原歌词的本意,歪曲了裕固族传说的历史记忆,误导了人们对西至哈至的解读与认识。结合史实,可证传说中的西至哈至实指沙州和瓜州二地,裕固族东迁就是分别从沙州千佛洞(敦煌莫高窟)和瓜州万佛峡(瓜州榆林窟)出发的,向东迁徙至酒泉一带。与之相仿的是新疆东部的哈密豳王后裔,在难以自立时也是东迁至至肃州一带避难,而这里正是蒙古豳王家族的大本营。有意思的是,不管他们来自沙州还是哈密,当遇到困难时,其民众都会东迁至酒泉西400里处的苦峪。这些迁徙虽然都是受到外部压力的结果,但在东迁过程中,却不曾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乃至战争。说明明代中叶裕固族的东迁实际上是在明政府支持下和蒙古豳王家族统领下,辖区内部有序而目的明确的民族迁移。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肃南裕固族婚礼的主要过程——迎客、戴头面、告别、送亲、打尖、迎亲、踏房等,以及整个婚礼过程中所演唱的民歌的曲调及歌词内容,阐述了裕固族自治县婚礼歌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晓花 《甘肃教育》2020,(6):120-120
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双语教育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能够促进民族交融和交流,树立民族共荣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原生态民歌,能够发挥双语教育价值,促进教学目标的早日实现。本文深入研究了裕固族双语教学中原生态民歌的价值及应用,旨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民族大发展。一、民族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分析1.传承民族文化,助力教育攻坚战。  相似文献   

20.
裕固族是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历史变迁中,裕固人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并以此来规范社会关系,这就是裕固族习惯法。传承至今,裕固族习惯法在弘扬民族文化,提倡民俗道德,维护本民族共同利益以及法制建设补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和整理裕固族习惯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