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好一半文     
一个好的标题常常为一条报道增色添辉,使读者的兴趣骤增,不由自主地读完全文。所以人们说,“题好一半文”。 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一个好的标题呢?基本上要做到三点: 一、告诉读者这条新闻讲的是什么 标题作为一条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告诉读者这条新闻讲的主要是什么内容。这就要求记者、编辑在作题时,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概括能力,善于把新闻事实中最主要、最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以准确、简练的语言体现在标  相似文献   

2.
串联词不同于新闻导语,它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使新闻在电视画面和语言表达的更替上具有连贯性。先说说承上的方法。一是补充法,即对上一条新闻尚未说尽的内容加以补充。补充式串联词常常出现在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中,交待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注意事项,以增强  相似文献   

3.
新闻导语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好一条导语也是记者、通讯员在写作中常常遇到的问题。现在,我们提供下列新闻事实,请大家设计一条导语。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请有关人员评审后,择优发表,稿酬从优。  相似文献   

4.
“卖点”抓人眼球当今报媒市场正处于“眼球经济”时代,评价一条新闻好看不好看,新闻性强不强,我们常常会说,看这条新闻有没有“卖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正文由导语、正文和结尾组成,而导语是整个新闻写作中的核心环节。一条好的导语可以像磁铁一样将读者的目光立即吸引过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这条新闻的要点并作出决定:是否需要阅读这条新闻的全部文字。而国内的导语写作大多已模式化,难见有新意的导语,读来常常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闻的类型,现在越来越受到新闻界和新闻受众的重视,这就是纠错式新闻。先是有媒体发表了一条新闻,随后,其他媒体发表了纠正其中错误的新闻,可以把后者称为纠错式新闻。纠错式新闻并不自今日始,过去就常常有纠错式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改革下一步怎么走?这是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找寻一条切实可行的改革之路是当务之急。带着这个问题,近年来常常去新闻机关访问学习。特别对沿海沿  相似文献   

8.
“含金量”这个词,近年来在新闻界使用频率比较高。认为某一件新闻作品很好或者能够创优获奖时.就常常说“含金量”比较高。那么,“含金量”到底是指什么?都“含”哪些“量”?笔者试从消息这个新闻的主体切入,作些探讨。所谓消息的“含金量”,是指这条消息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大小或高低。这是从内涵上来讲的。一般来说,具有“新闻”和“宣传”双重价值的消息,其“含金量”比较高;反之,则比较低。而从外延上来讲,消息的“含金量”,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新闻合且”(这里的“新闻”特指新的信息)。一条消…  相似文献   

9.
读者从媒体获知的新闻信息,有的好记,有的易忘。作为编者,编发的每一条新闻都应当标明必备的要素。但是,有的新闻媒体却常常发生缺失新闻要素的情况。2004年11月6日、7日,《人民日报》分别在二版、一版刊登两条杨凌农高会的消息,引起农民读者和有关人士的注意。可是,两条消息中  相似文献   

10.
郭庆晨 《传媒》2003,(5):18-18
阅读报刊,看到一些新闻或文章前言后记中常常有这样的字样:“本报(刊)独家报道”。 以我的理解,独家报道的新闻,表现了记者的新闻敏感性,同时也在告诉人们,采访报道这条新闻的记者是敬业的,是具有较高的素质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才把“独家报道”看得很重的吧。 作为一个从事了几十年的新闻出版工作者,我一直十分佩服和尊重甚至非常羡慕搞出独家报  相似文献   

11.
正象标尺有刻度、天平有砝码一样,新闻价值也有衡量价值大小的砝码,即包含在新闻事实中的多种影响新闻价值大小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客观的,但人们对要素的认识即价值观是主观的,它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是非标准,就会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另一方面,新闻价值观也常常包含着某些反映人们共同心理状态的要素:一方面,具有共同利益的新闻机构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根本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又常常因地区不同,对象不同,在新闻价值观上表现出某些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在选择事实和表述事实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2.
张翔 《视听纵横》2005,(2):112-113
数字在生活中经常出现,但是媒体的记编辑对数字的引用持谨慎态度。他们怕一条新闻中堆积太多数字,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记编辑常常把新闻中的数字简化。对于一些不得不用的关键数字又尽可能地进行形象化处理,像形容一个表示长度的大数字,通常用可以绕地球几圈等方法来表达。而且许多新闻记编辑常常特意绕过数字做新闻。  相似文献   

13.
陈忻 《新闻界》2006,(2):97-97,96
当今,互联网已进入干家万户,已由新闻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常常可以看到,在网上,一条新闻常常引来数十条、数百条的评论,而且评论者相互之间又常常进行问答或争辩。比起传统的评论,匿名参与的方式使网上的评论更加凸现出自由平等、个性色彩极强、快捷互动的特点。同时,随着网络评论的日益丰富,这一块自由论坛也变得更加复杂,对自娱、宣泄的目的性认同,使网络评论中情绪化、随意化的现象也十分突出。本文拟以此为切入点,对网络评论的利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给新闻做标题是一门艺术。同一条标题,出于高手之笔,往往引人入胜;出于平庸之手,常常叫人恹恹欲睡。好的标题,要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新闻中的事实,要使人似乎看到、听到、嗅到、触到正在变动的新鲜事儿。所以,标题(作动词用)是一门要紧的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应该纳入新闻  相似文献   

15.
两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美联社特派记者雷尔迈·帕特·莫林,曾11次撕毁一篇特稿的导语,直到他相信自己写对了方才罢休。大量的新闻写作实践证明,就是学识渊博的名记者,也常常会为写好一条导语而绞尽脑汁。  相似文献   

16.
蒋剑翔 《今传媒》2006,(4X):33-33
现在看报纸、看电视、上网看新闻,常常见到不少“过头话”.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很好的一条新闻,被一些“过头话”拔高了,人家反而不相信,甚至还会心生厌恶。  相似文献   

17.
新闻首先是一种叙述,是对新闻事实的讲述。叙述角度的选择就是视角。叙述学理论认为,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两大类。不同视角的选择常常可以决定一条新闻节目的质量。选择不同的视角,取决于新闻观念的区别,也取决于记者的素质与修养。  相似文献   

18.
打开收音机,听一些地市级电台的新闻,常常出现“我市”这一其实语焉不详的地域性概念。比如前阵子,听常州某电台的新闻,10条消息中,仅出现两次“常州市”。如此一来,倘若你是一位中途收听这家电台  相似文献   

19.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20.
广播新闻节目,一般先要播送“内容提要”。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听众,这个“提要”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因此,编写好广播新闻的“提要”,是广播编辑的一项基本功。广播新闻提要不同于报纸新闻的标题。广播新闻提要常常是根据人们谈话的规律和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