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杰 《档案天地》2013,(7):53-5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战略构想提出以后,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也都将其作为衡量本部门科学化、合理化和高效性的重要指标。医院作为社会的重要职能部门,医患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社会和谐、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2.
医患关系是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活动中最基础的人际关系,以病人为本的医患关系是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及网络论坛等参与式媒体正式成为主流媒体的补充,参与式媒体的一大特征——新闻自由也被越来越多人瞩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自由得到全新的发展和诠释,本文将概述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重点讨论新媒体时代新闻自由对医患关系的双刃剑作用及如何充分发挥其对医患关系的正效应,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3.
医患关系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医疗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热点问题。媒体报道所呈现的医患关系有可能对现实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从媒介建构论出发,分析《健康报》建构的医患关系,并讨论影响该报医患关系报道的可能因素。研究发现,《健康报》所建构的医患关系中,医患双方地位不平等,报道中主要体现的是医方的声音;《健康报》塑造的是"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医方形象,不良的医患关系源自于不理性的患者;《健康报》整体上呈现的是和谐的医患关系,但是不良的医患关系从时间维度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行业机关报的宣传逻辑、传统文化和与媒体定位相应的新闻工作常规是影响《健康报》医患关系报道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法国社会学家热拉尔·拉尼奥把一般商业广告分成了冲突性广告与和谐性广告。和谐性广告作为一种缓解社会矛盾的"制动器",在社会建构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社会关系的和谐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具有学术价值。本文通过二者对比,重点分析了和谐性广告的发展现状、特征及其社会影响,意在探讨和谐性广告对社会建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涛 《青年记者》2012,(21):71-72
我们将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称为传播媒体,简称传媒,它是信息由传播者到接受者所附加的有效载体,也是各种传播工具的总称.目前传媒的形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传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监测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承文化、提供娱乐等.体育运动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不断扩大传媒的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媒,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本身也发挥了传媒的作用.本文旨在阐述体育对传媒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古雅琳 《东南传播》2018,(5):100-104
随着中国医疗体制改革与经济水准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与医疗事业的关注日益提升.不断涌现的医疗纠纷、伤医、杀医事件也使得医患关系称成为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医患矛盾,许多医疗剧也应运而生.电视剧作为一种叙事文本是通过对符号以"讲故事"的方式来建构社会现实的过程,而这种被建构的"真实"对于电视观众乃至社会都是有意义的.因此,本研究基于叙事理论,通过对医疗剧《心术》的叙事分析来探讨医疗剧用来改善医患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向倩芸 《新闻世界》2014,(4):206-208
近年来,我国医患暴力冲突呈“井喷式”爆发,让原本具有人情味、亲密性的医患关系变得异常脆弱和可怕。本文通过研究《人民日报》、《新京报》和《南方都市报》关于“温岭杀医案”的报道,运用质化的文本分析方法,总结“医患冲突”报道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新闻报道框架。研究发现,媒体借用弱势群体框架,从而建构医生“弱势群体”的形象,由此唤起公众同情;多角度归因促使公众更加全面和理性地思考;多元社会主体也积极参与框架建构,共同致力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八毛门风波中的传媒表现,进而理解和反思中国医疗体制改革转型期的新闻实践。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医患纠纷报道的惯例化倾向影响了公众对医患关系的认知。新闻工作者应该更深入地审视自身的专业实践,医院及医疗工作者也应完善社会沟通的长效机制,共同参与医患关系的社会重建。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以其特有的议程设置功能,其传播内容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广泛深入的影响,甚至建构着人类社会.随着科技进步与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公众对媒介的依赖程度日益加剧,传媒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相似文献   

10.
当今时代是一个传媒越来越活跃的时代,也是一个司法作为社会治理力量,对社会关系的调整更加能动和有力的时代.随着我国进入全面的社会转型期,传媒与司法之间愈加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身份认同与新闻专业主义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处于社会结构中的大众传媒,由于受到社会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的制约,呈现出独特的传播结构和内在的运行规律.传媒、政府、公众三方构成的传播结构及其在社会中的运行,深刻影响着传媒及其从业者的身份认同的建构,新闻专业主义也由此被建构并因社会和历史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本文旨在厘清社会结构中的传媒、政府、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新闻专业主义,以助益于正在进一步改革的中国传媒.  相似文献   

12.
时下,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多发期。作为社会关系之一的医患关系,也日益变得紧张、尖锐。在这种形势下,媒体对医患关系的报道要更加慎重、理智,报道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大局。  相似文献   

13.
舆论是社会关系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关系的营造物,它既体现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本身也营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舆论和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社会和谐水平的基本指数.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洋  李君 《报刊之友》2014,(3):129-130
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为了维护平等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往往偏重于强调医护人员在构建医患关系中的责任。由于媒体、舆论对医疗行业的不客观评价及患者角色意识的增强,导致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并进一步激化了医患矛盾。媒体不应只以凸透镜来聚焦个别医生的不当行为,甚至放大到整个医疗系统,须知扭转当前媒体对医患报道的凸透镜效果刻不容缓。当前媒体营造客观的舆论导向和社会环境对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和谐医患关系中的媒体作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患关系"不和谐",医患间缺少信任和理解,医患纠纷增多,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减少乃至消除医患间的"紧张因素",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受到普遍关注.新闻媒体作为医患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能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些什么?医疗卫生记者如何成为和谐医患关系的"建设者"?  相似文献   

16.
传媒的政治功能使其与政党、政党关系的发展有着不解之缘.在当代中国,传媒对和谐政党关系的构建起着重要影响,提升和谐的政党关系应坚持以下原则:尊重传媒发展规律与政党政治运行规律的统一;其价值指向应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维护党的执政权威和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等作用的统一;在批判基础上借鉴西方政党政治处理与传媒关系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7.
江宇  覃培艺 《青年记者》2017,(29):34-35
近年来,随着医疗需求的迅速增长和医生职业的“去神圣化”及民众维权意识“初醒”,伴随时有发生的各地医疗事故,闹医伤医事件见诸各大媒体,紧张的医患关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报道这类医患关系相关的医疗纠纷事件的时候,如果新闻媒体缺乏医学专业知识,滥用新闻自由,就很可能出现“媒介审判”、新闻失实和错误引导等问题.①而《贵州白云“后付费”患者守信履约》《叫出患者名字是医患和谐的良药》《医患和谐有时只要一句问候》等报道,则利于塑造良性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患漫画的总体特征,发现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类型、这些主题隐喻体现的作者态度及其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为通过媒体宣传手段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认知语言学多模态隐喻理论对中国新闻漫画网中的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漫画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结果:医患漫画的主题隐喻可分为"互信合作"、"沟壑深渊"、"爱心责任"、"防范对抗"、"利益矛盾"等五大类型,其中"防范对抗"和"利益矛盾"两类为数最多,分别占44.44%和34.73%;从作者态度来看,绝大多数为消极隐喻性漫画语篇。结论:"防范对抗"和"利益矛盾"的医患漫画中过度地批判和揭露医患矛盾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产生消极、负面的社会影响,漫画作者和媒体不仅应该揭露和批判社会问题,更需要为解决医患矛盾作正面的引导,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邹琳 《青年记者》2012,(21):31-32
当前,我国的媒介生态影响和制约着我国媒介化社会的发展.媒介生态作为一个变动的系统,媒介本身的多元化、媒体内容的多样性都促进了传媒的发展,但一些传媒的发展是以破坏传媒生态为代价的.只有建立媒介之间的良性和谐生态环境,进一步净化传媒生态空间,才能引导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目前影响我国媒介化社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的发展不仅冲击了传统媒体的生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媒体的操作观念,最终这些媒体的共同发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信息错乱和关系错乱的社会,这种现实不仅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及长治久安,而且使得新闻及记者的存在备受冲击.此种背景下,媒体人必须完成从传播信息到进行信息校正和关系校正的转变,重视信息全面真实、社会关系整合和事件反思,以完成社会纠偏功能,减少社会仇恨,降低怨恨情绪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