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反讽是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叙事的显著特征。刘震云官场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以及性格反讽三个方面,同时又蕴含着独特的审美意蕴:刘震云表面采取冷静客观的叙事态度,实质暗含了深刻的批判与反思,并对其笔下的"小人物""官人"形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和同情,而这与他平民的创作视角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小说进入多种语言并存的时代后,小说家纷纷表现出对叙述的强烈关注,反讽也成为了当代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严歌苓以中国大陆20世纪30-80年代历史为题材的"中国记忆"小说,运用视角反讽的技巧,通过视角转换、儿童视角的运用和第三人称限制视角叙事的采用,使得叙事发生错位,产生反讽意味,并以此实现对权威历史的解构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3.
简.奥斯丁的女性叙事策略体现在叙事内容和叙事方法两个方面。在叙事内容上,她摒弃男性的宏大叙事模式,将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的女性推上前台,让女性人物成为小说的主人公,而且一反男性叙事文学对女性的歪曲和贬抑,还女性人物以真实的形象,她提倡一种恋爱时理智与感情平衡,婚姻中爱情和财产并需,家庭内男女人格平等的婚恋观念。在叙事手法上,她广泛使用第三人称隐含的女性的叙事视角和自由间接引语、反讽等“间接手法”,借小说人物之口隐蔽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谴责男权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奥斯丁采用理智而克制,冷静而平和的女性叙事策略不动声色地摆脱了男性话语的控制,凸显了女性意识,并建构了女性的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4.
作为叙事性文本,《最后的常春藤叶》成功运用叙事反讽艺术,通过绝望/希望、绝情/温情、道德/艺术等悖论元素形成了强大的叙事张力,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为艺术而生"之艺术精神的无比崇尚。从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三个层面深入分析文本,读者能够比较清晰地透视作者隐藏于文本深处的叙事意图。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小说《我们的卑微的灵魂》的叙事策略。确定一个恰当的叙述方位,选取一位如意的叙述人和一个最佳的叙述视角进行故事的讲述,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文本叙事上的重要策略。创造一个富于艺术张力的多层反复文本,这是《我们卑微的灵魂》在叙事上的又一策略。这种多层反复文本,是由人物视点、“叙述代言人”、故事的否定性反复连环以及戏谑与反讽式叙事等因素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该文分析了安德森短篇小说中的语言陌生化、叙事视角陌生化以及情节构造陌生化创作策略并指出陌生化创作策略的使用是其短篇小说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反讽叙事在萧红的小说中是进行国民性批判的主要叙事策略,这种对反讽的自觉运用使作者以一种更具审美性的方式含蓄而诗意地表现国民批判的意图,同时也是萧红小说语言诗化特点形式的原因之一,反讽机制的运用使萧红的小说叙事实现了对现实世界和人性世界的深层揭示和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8.
从《无名的裘德》文本出发,运用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解读《无名的裘德》中多元叙事视角的运用,主要包括作者叙述、以小说中的人物为叙述者的人物叙述、以旁观者为叙述者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或称戏剧视角三种模式的交替运用。多元叙事视角的使用,颠覆了19世纪维多利亚小说的叙事常规,进一步加强了作品的反讽效果和人物命运的不确定性,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复调效果,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开创了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9.
在《航程祭典》中,小说叙述者通过塔尔伯特这个叙述视角的"看"和"说"表达叙事层面的"说",叙述视角的"看"与"说"和叙述者的"说"或者融于一体,或者互相抵牾,成为揭示聚焦人物的结构性反讽。从时间的维度看,小说中的结构反讽主要有两种:一是叙述视角与叙述声音即时冲突所导致的反讽,二是两者之间形成延时冲突引发的反讽。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她采用童年视角,反讽叙事以及女性自我悲剧的认同等多种叙事策略,其中浸透了她对人生的思考,对国民性所造成的悲剧的思考,特别是她作为一名女性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儿童视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呈现出独特的叙事语调。在小说《英格力士》的叙事视角中儿童视角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有成人视角或隐含作者渗透叙事系统对儿童视角形成干预补充。同时,采用第一人称叙事拉进了叙述者与读者的距离,读者与叙述者平等对话,使文本颇具亲切感和感染力。文本中多处采用反讽叙事,不仅实现了从儿童视角、心理出发对成人世界中丑陋现象的批判,还使文本的意义阐释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西方叙事学视角理论出发,对奥地利作家S.茨威格的经典短篇小说《家庭女教师》进行了文本分析,指出该文本采用了文本外的叙事者加文本内的儿童视角的双重视角叙事策略,紧接着论述了这篇作品在儿童视角叙事方面的典型性和成功之处,最后从文本的独特的叙事策略自然推及至作家隐喻其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饮食描写在《儒林外史》中具有情节建构和文化反讽的双重作用,构成小说的叙事焦点和讽刺策略。就叙事而言,饮食描写是推动书中主要人物彼此勾连的重要手段,亦是次要人物聚集的舞台。同时,饮食描写还为小说情节的推演提供了必要的叙事空间,最大程度上还原了真实的世俗世界,并承担着伏笔应照之功。另外,以饮食作为特殊视角,关照儒林诸人的种种行为,小说批判了被功名富贵侵蚀的世俗人心,分别从传统礼教、身份地位、食之欲望等方面作出意味深长的反讽。  相似文献   

14.
反讽作为现代写作技法以言语反讽、体式反讽、叙述反讽、互反讽的形式摒弃煽情式的直白的感情抒写,以其独特的幽默成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红高粱》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同时运用复调和反讽等手法,有别于传统的小说。《红高粱》电影是对小说的改编,在叙事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电影在叙事视角和画外音以及视听画面上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富有生命张力的艺术世界。小说和电影以各自的艺术手法表现出了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成名作《最蓝的眼睛》里充分利用了叙事技巧和叙事策略的巨大艺术张力。这部作品的成功在于它的独特叙事——大胆的解构策略和变化的叙事视角,使叙事能够取得形式与意义相统一的艺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小说主题服务。  相似文献   

17.
美国华裔作家任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所使用的叙事策略包括反讽(irony),低调陈述(understatement)以及开放式结局(openending)等,这些策略被巧妙地运用在故事讲述中,使得故事的喜剧性增强,并由此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围城》与《我是猫》这两部著作由不同国家的作者创作于不同时代,然而阅读它们时却是同样令人捧腹且深思,其中的妙处皆是产生于两位作家对反讽艺术的成功表现.从文本的独特视角到文本语言的叙事方式,反讽艺术的悖逆形态在两部作品中的体现,可谓淋漓尽致.两部同样围绕知识分子展开的小说,前者主要以全知上帝的视角来叙事,后者则是巧用猫的眼来看世界,两者都颠覆了普通人的感观世界.叙述方式上两部作品都采用有意克制与特意夸张形成张力,给读者更多的空间去思考.  相似文献   

19.
薛琳璐 《天中学刊》2015,30(1):117-120
日本短篇小说家芥川龙之介在其小说创作中有意识地采用了多种叙事策略,尤其对不同叙事视角的娴熟运用,为小说增添了耐人寻味的审美艺术效果。作者在《竹林中》采用了转换式和多重式内聚焦相结合的叙事视角,在《报恩记》中使用了转换式内聚焦,在《袈裟与盛远》中使用了多重式内聚焦,不同叙事视角的使用也为文本带来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0.
东西对现实世界有着清醒澄明的洞悉,他善于用委婉幽隐的反讽叙事来冲击悖立的本真生活。他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和情境反讽。他的反讽叙事不仅揭示了生存的艰辛与苦难,颠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神话,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直指我们的心灵,对中国人当下的人性给予了犀利深刻而又不失诗意的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