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从政策制定来看,民族教育政策与其他公共政策一样,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理论这个层面来看,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深受教育平等理论、民族平等理论、积极差别待遇与补偿理论的影响。从现实条件这个方面来看,我国制定民族教育政策主要依据是我国的国家制度与性质、我国的民族宗教状况、党和国家当前面临的民族主要工作任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民族地区的现实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向来是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文章着眼于高校民族理论政策教育,从多个方面来就新时期高校民族理论政策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提出基本思路,意在为高校民族理论政策教育的现实开展提供借鉴与支持。  相似文献   

3.
教育政策可以划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教育政策是针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整体所确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包括教育公平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教育体制政策、教育信息化政策和教育国际化政策。纵向教育政策是针对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育所制定的具体行动依据与准则,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领域的教育政策。基于我国横、纵向教育政策关键问题的本质、特征与原因,应依据党的十九大对教育事业做出的总体部署,从教育质量认证与评估体系、人才资历框架构建、教育内涵发展模式转变、优质教育资源扩大、产学研融合发展等方面制定颁布、修订与创新教育政策内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的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中的良性政策是密不可分的。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文本来看,自改革开放后主要经历了萌生探索、发展、内涵建设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从这三个发展阶段来看,其中相关政策对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现实的发展中,仍然存在着政策文本与实践之间的非契合、政策本体存在操作性与科学性的短板以及政策取向与定位的现实偏差等问题。从未来的调试路径来看,我国应从可行性视角逐步提升高职教育政策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与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保障体系等方面来保障职业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改造行动",对当代世界尤其是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教育观。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被付诸实施,其中尤以对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教育政策影响最为突出。比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从我国现有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需要来看,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6.
政策制定过程是相当复杂的.民族教育政策制定是指从民族教育政策问题的发现到政策方案出台的一系列功能活动过程,主要包括界定问题、建立议程、方案设计规划和选择、方案合法化等环节.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使民族教育政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要求民族教育政策主体顺应变迁,制定更符合实际的民族教育政策.为此,首先要优化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系统,实现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职教育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教育极为重要。所以在教育中要在认识上明确必要性,党的民族政策制度依据,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及我国民族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应的党的统战工作和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8.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回顾党的光辉历程,总结建党九十年来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本文以党的民族教育政策在甘肃民族地区的成功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党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实践、取得的主要成就、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得出了完善民族教育政策的路径思考,以期为党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教育政策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民族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的重要表达,也是政府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理性工具。但由于其是在现实条件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手段来实现目标,所以难以规避政策工具运用的“有限理性”。基于政策工具理论的视角,对改革开放40年来民族职业教育政策进行收集、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采用教育政策工具和教育发展要素的框架对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在政策工具运用上存在能力限度、效率限度和可持续性限度。为了更好地超越其限度,未来我国民族职业教育政策应至少实现政策工具使用从“过溢”向“均衡”转变、运用自愿性政策工具实现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变和政策制定的“即时性”向“可持续性”转变。  相似文献   

11.
差异机会平等是指社会成员之间的生存与发展机会的不完全相等性,存在程度上的差别。政府的各项民生政策的实施要以差异机会平等为前提,要高扬自由、平等理念,确立自致性、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完善公平公正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2.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大政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基本主题。应从民族振兴、国家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高度认识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坚持优先、公平、优质的重大时代意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政策的引领下,普通高中教育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三条规定的"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的既定目标,其价值取向必将发生重大转型:一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缩小差距,走公平基础上的效率化发展道路;二要坚持教育质量为本,实现跨越发展,走内涵基础上的跨越式发展道路;三要推进规范管理力度,寻求体制创新,走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型发展道路;四要省思普通高中性质,满足多重需要,走养成基础上的选拔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South African institutions still confront gendered inequalities, irrespective of transformative national policies, compounded by the absence of a national gender equality policy for higher education. We therefore explore the potential of the capabilities approach (CA) to inform policy formation and arg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policy for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ased on opportunities for valuable functionings as the informational basis for gender equality. Using one university as our case study, data from 38 interviews with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were analysed as part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Gender, Empowerment, Agency and Higher Education. The data reveal which opportunities these women and men find important for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for gender equality. We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data for stimulating public dialogues towards formulating a capabilities-based gender equality policy, as well as reflecting on the broader contributions the CA brings to policy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5.
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核心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公平观,为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人民教育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毛泽东为劳动人民争取了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和权利。邓小平通过恢复高考制度重建了社会公平与正义。江泽民积极发展全民教育,开启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胡锦涛主张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能力主义、社会资本和差异补偿是西方社会学的重要概念,以此三重价值取向来分析我国教育演进过程中的若干重大问题,有利于深入理解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促进我国教育发展的科学决策。优先工农的教育政策中体现着差异补偿,但基本是在能力主义的前提下实施的。干部子弟学校的取消,目的在于限制特权势力,重点学校虽以能力主义为基础,差异补偿和社会资本均参与其中。取消学校考试制度导致能力主义的缺失,而特权势力的介入,必然导致大学生推荐制度瓦解。我国的高考制度是一种根据学习成绩优先录取高分考生的选拔考试,基本排除了家庭出身等遗传因素,因此可以保证社会的基本公正。本来具有促进教育平等意义的高校扩招,由于经济取向的过度干扰,必要的补偿机制又未能及时跟上,其促进平等的目标还任重道远。虽然一些教育优惠措施体现了补偿原则,但却是起点差异极大现实上的补偿,还不足以保证平等。择校的潜规则就是权力、人情加金钱,这是导致择校热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社会不满的本质原因。建立以能力主义和差异补偿为基础,限制社会资本滋生的教育政策系统当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愿景。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轮子,两者应当并行不悖。以能力主义为基础,兼施差异补偿的高考模式,可能是促进高考制度更加公平的一种改革思路。一种教育制度与人事制度相互衔接的新制度体系,立足于能力主义,学而优者通过严格考试可直接录用为领导干部或高层管理人员。我们应当将效率限定在经济范畴之内。而在判断平等与公正时,可以采用能力主义和差异补偿的价值工具:只有在能力主义的基础之上,教育平等才可能实现;只有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采取差异补偿的措施,教育公正才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7.
Looking to conflicting constitutions of education systems through the terms equality and excellenc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iscursive formation of two political rationalities in the contemporary German education system. While early childhood and primary education discourses are dominated by a terminology of equality, terti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such as universities are described using a terminology of excellence that has become a reference point for political interventions and institutional reform processes. Drawing from hegemony theory, governmentality studies and systems theor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ules of justification referred to by such hegemonic discourses. It presents a policy discourse analysis of strategic, concep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texts produced between 2003 and 2010. Through this analysi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mobilising’ and ‘optimising’ represent the common principles of equality and excellence as economic rationalities.  相似文献   

18.
"主辅结合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体制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政策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主辅结合型”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体制的基本框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全球的教育政策步入隐性变革时代。从全球化视角考量,教育政策发生隐性变革有其深层原因:全球化促使全球教育的本质和功能发生演变,全球化促使教育的管理理念发生演变,全球化促使教育走向国际化。在形式上,全球语境下教育政策隐性变革是在两个相反向度上突显出来的,即同质建构与异质解构的趋势并存。由于新形式的教育模式和政策的不断涌现,这两种反向趋势始终处于不断交汇融合的竞争状态。从教育实践的角度看,教育政策隐性变革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民族国家对教育政策的重新阐释,民族国家对教育政策干预力度加强,教育政策时效性增强,教育政策应对意识和服务功能增强。全球化语境下教育政策未来将有四大发展趋势:第一,未来民族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将更多地依附于全球语境;第二,教育政策的制定将朝着多元化和多层治理的趋势发展;第三,未来教育政策的制定将以培养国民全球能力和终身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第四,教育政策作为民族国家经济发展的助推剂的指导作用将日益彰显和巩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