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要联系生活,善于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还要关注教学细节,追求和谐的语文课堂、富有灵气的语文课堂,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摇篮,精神栖息的家园。努力创设理想课堂,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务实、高效,充满人性。  相似文献   

2.
为改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语文课堂高效,本文着重从对话教学入手,通过创设对话,使探究性的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多元的立体交叉的对话空间,在不断生成的对话中,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互动,从而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融合在一起,让语文课堂闪烁人性的光芒,使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张敖忠 《现代语文》2011,(10):27-28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拓展学生的精神自由。作为充满灵性和人性的语文课堂,它所观照的是学生内心的自由、愉悦、本真、释放,关注的是他们内在精神经验的丰富、个性生命的成长、生命本体的活跃和文化涵养的深浅。因此,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语文老师应将语文学习契入学生的生命领域,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并由此而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它应该是五彩斑斓的,焕发着生命活力与潜力的课堂。新课标呼唤人文精神的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崇高人性的对话。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积极地打造有趣、快乐、生成、真实、诗意盎然的课堂。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文精神的培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珍惜生命、富有爱心已成为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让我们的学生从经典名片中领悟到他们成长所需要的人文精神。让我们的课堂里多一点有人性的温情的东西,多一点珍惜生命、让学生有爱心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堂不仅承担着传授知识的责任,更主要的是通过课堂,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认识世界,实现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发掘自我.这种洋溢着人文的色彩,散发人性之美的课堂方能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生态语文课堂其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让课堂成为师生思想碰撞、情感互通、共同成长的最佳场所。可以说在这种课堂之上,处处洋溢的是生命的光辉与和谐的生态之美。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回归生态,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应该是最能显示人性美的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应该沐浴着人文之光。一、借助影视音乐,打开思考人性的豁口影视与文学似孪生姊妹,不可分离。恰当的援引,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经典影片同经典文本一样,会让接触到它的人心灵都为之震动。而影片较之于文学,它通过影像媒介,构造审美世界,探求人类心灵深处细微的悸动,往往是文字媒介所难以企及的。在教学《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时,我陪着学生观看影片《美丽人生》。师生一起欢笑,一同流泪。人生本应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理论充满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体现了浓浓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思想,其核心就是尊重生命,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堂应让学生有限的生命充满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鲜活的生命之花散发出迷人的芳香。一、生命的课堂流淌着人性学生心中原本就有着一切美好人性的萌芽和火苗,教师的责任,就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去唤醒这种沉睡的人性,不断地培植这种柔弱的人性,使之慢慢地滋生起来、强壮起来、挺立起来。发生在于永正老师课堂上…  相似文献   

10.
正新教材,新理念犹如一股和煦的春风,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新教材更强调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就是用文字来表达人的情感与思维的,我认为语文应以人性为底色,语文课堂应当张扬人性美。张扬人性的美,不是人性的东西占课堂的全部,不是人性的内容充斥整个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示、自我表白、自我对人性的感觉,而是让我们的课堂打上人性的底色,不在于时间的长短,有时只是一两句话,有时是教师自知而学生不知的婉约与含蓄。让学生去体会作家的生命状态。通过文本去领会作家的情思,去感触作家的心灵之美,让学生用这种美感去看世界,看学习,看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使课堂适合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合课堂。因此,我们努力思考和探索为学生组织一个健康的课堂生态系统,意在让学生在成长中呈现生命的生长姿态。一、生态的语文课堂应该回归自然成长回归自然成长的生态课堂是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早在很多年前,柳宗元先生就提出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即真正地顺乎或按照树木生长的客观规律来种树,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性成长的过程,也是人文性发展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那么语文教师要如何立足学生实际,关注教材蕴含的人文精神,让语文课堂传递人文之美呢?一、深入挖掘人文素材,有效传递人文精神纵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包含的领域、主题广泛,这些作品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而且不少作品反应人间的人情冷暖,通过文字语言将作品最生动的一面展现  相似文献   

13.
叶澜教授指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语文是充满人性、人情、人文气息的学科,本文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对生命化的语文课堂做出如下思考:加强情感美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激情,让学生发现、欣赏生命之美;饱含深情厚谊,充满人文关怀;营造和谐氛围,促进对话生成;多元解读文本,彰显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我们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认识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让"生成"之花盛开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5.
黄鸽 《今日教育》2007,(9S):50-51
“科学的境界主于真,道德的境界主于善.艺术的境界主于美。”追求真善美的统一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唤醒孩子人性中最可宝贵的东西——真诚、善良和美好.让语文课堂自始至终洋溢着人情之真、人性之善、人性之美。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全面落实课改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积累知识素养。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有体验之美、有师生和谐之美。着力打造魅力课堂。语文之美、人性之美是就语文课程内容而言,体验之美、和谐之美是就语文教学方式而言,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在学语文中享受语文,获得审美的体验。  相似文献   

17.
文学即人学,语文教学中饱含着深刻的生命哲思,而语文教学课堂则是一个极好进行热爱生命教育和强化生存意志的场所,让语文进入生命,唤醒生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美丽与宝贵,探索生命的方向与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与品位,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因而,构建生命关怀下的语文课堂,将语文教学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个陶冶人性,建构灵魂,完善心智,促进生命成长的摇篮,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洋溢着灵性的课程,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发展人的个性。在强烈倡导人文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飞扬着人性之美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开始生命的旅程。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精彩的、灵动的、有趣的,语文教学应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增强和人性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20.
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课堂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诗意地成长,然而纵观现在的语文课堂会发现,真正属于语文的东西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问题的罗列,烦琐的分析。及时引导、关注朗读,抓住契机、激发潜能有利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诗意地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