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她是一位身患癌症的母亲,在弥留之际,她唯一放心不下的是三岁的儿子,病床上,她写下了留给儿子的四封家书,意外出现了;这四封家书感动了整个宁波城,爱如潮水般地向她涌来……  相似文献   

2.
2005年6月初,宁波晚报推出了《给子一封信》的征。不久,编辑部收到一封特殊的来稿,这是一位患白血病的母亲给三岁儿予预留的信。信的作叫罗南英,是青海省乐都县的一名女教师。今年3月,她被诊断为白血病后,慕名来到宁波市第一医院治疗,因付不起60万元的医药费,只好放弃治疗。6月26日,《宁波晚报》选登丁罗南英留给儿子鹏鹏的四封信,这四封信分别是她写给儿子懂事时、10岁、20岁和29岁时阅读的。  相似文献   

3.
我崇敬冯月华。冯月华是江苏省妇联《妇女运动史》和《莫愁》杂志的主编。我写了一篇《抗战前南京妇女运动史(妇女促进会)》的稿子给她们,她补充了一些内容,又把全文缩短了些,发表时却怎么也不愿共同署名,我感到她思想里有着不平凡的东西,就去访问她。她12岁到解放区,18岁参加抗美援朝,21岁毛遂自荐进了南京《新华日报》编副刊。1956年在江苏文代会上,她被评为全省优秀编辑,获奖金200元,以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底色》纪录的是青海山村女教师罗南英在宁波得到爱心救治的全过程:2005年4月,罗南英夫妇来宁波治病,因为难以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绝望之下打算放弃治疗……2005年6月,《宁波晚报》发表罗南英给三岁儿子预留的书信,引来宁波市民的如潮爱心,七天六十万的捐款创造“宁波速度”……2006年3月,经过系统治疗的罗南英住进层流病房,顺利完成骨髓移植……2006年5月,罗南英造血功能恢复,给万千宁波市民以爱的慰籍……这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心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5.
南风 《新闻天地》2006,(11):30-32
爱心无国界,一对中国孪生姐妹自幼被拆散,但她们是一对幸运的天使,因为她们分别被两对美国爱心夫妇收养。因为爱的坚持,因为无数仁爱之心的汇合,这对离散的姐妹在异国重逢,并且引发了一只小绵羊拍出两万美元天价的奇迹……姐妹美国喜获重逢在美国联邦环境保护局工作的吉姆和苏珊是一对恩爱夫妻,2000年9月,他们通过一家专门机构从中国江门的孤儿院领养了一个漂亮的4岁小女孩儿。很快,小女孩在芝加哥有了新家,并且有了新名字——格蕾丝。刚到新家时,格蕾丝常常躲在房间对着从小就戴在手腕上的银手镯喃喃自语。有时,她还会对养父母说:“妈妈,我好孤独,我要妹妹,妹妹在哪儿?”吉姆夫妇觉得格蕾丝一定是太孤单了,于是经常带她  相似文献   

6.
关于女人,我能说些什么?因为对于她们,我们知道得越多,就了解得越少.说她们爱慕虚荣,还是说我们对她们的要求无法满足?说她们缺乏时间观念,在约会总是迟到,但这个毛病不正是我们惯出来的.说她们丢三落四,有时甚至把自己丢了.说她们没有方向感,因而时常迷路.有个女孩曾亲口告诉我,说她有一次下班经过一幢楼房,觉得面熟,走了一大段后,才突然意识到那是自己的家.你也许会认为她在装糊涂,那就让她装下去好了.我更倾向把它当成了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7.
《新闻天地》2006,(10):53-53
9月15日上午,著名作家李敖之女李文酒吧被打案在朝阳区法院开庭审理。面对起诉,25岁的被告李娜称她们是互殴并当庭提出反诉,要求李文赔偿她医药费等各项损失7322.40元。  相似文献   

8.
胡方玉 《新闻世界》2006,(11):11-12
2006年9月1日,凤台县人民医院三楼某病房。 39岁的周士侠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身上的伤口不时地牵扯着她的疼痛神经。 她身边围坐着自己的三个女儿和一个过继来的儿子,7岁的小男孩轻轻地摸着妈妈的脸,温情中带着几分调皮,女孩们则相对无言,眼里写满了落寞。 今天是学校开学的日子,本来她们是应该“欢天喜地”上学堂的。可一个月前的那场变故,让这个词汇与她们拉远了距离。 那天是2006年7月25日。“变故”之后,妈妈身中11刀躺在了医院,爸爸则被关押进了看守所。[编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天,一列从安徽无为歼往北京的火车上,挨挨挤挤地坐着一群农村女孩予。她们打算去北京做保姆,第一次远离家门,看的出来既兴奋又紧张,有的在说话,有的坐在一旁沉默不语。张菊芳16岁,极力要平静的脸上透露出不安的神情。她旁边的女孩只有13岁,不过她将要对别人讲她15岁。她认为这样更容易被雇佣。到了北京后,女孩子们各奔东西。张菊芳走进一户人家做保姆。之后辗转去饭馆打工,在街上卖菜。其他女孩经历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只有12岁的残疾小女孩,唱歌是她最大的梦想,在央视少儿频道,她以满分获得随央视赴维也纳演出资格。然而因为贫穷,她只能和爸爸及三个姐弟借住在四处透风的农具房里;她的脚摔伤了,因无钱医治终致残疾。寒冷的冬天里,她们简陋的小房子里甚至没有任何取暖设备。一个偶然的机会获悉小美丽的故事后,2012年12月至2013年春,经过大量深入采访,我采写了一系列关于徐美丽的报道,在供职的上党晚报刊发。从2012年12月4日刊发的第一篇报道《一个11岁女孩的梦想与现实》,到2013年2月4日刊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70年代,她是一位弄堂里长大的上海姑娘.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大时代的车轮将她在18岁那年送上了崇明岛的农场。从农场连队到当地工厂,到农场机关办公室,再到市农委的档案室……在这大半辈子里.她始终都不曾离开过"农门"半步。因为幼年时体弱多病,她也曾向往过做一名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中国当代文字圈里绝对的“另类”:她毫不掩饰地自恃美貌、在文字里对性爱浓墨重彩,却大肆针砭卫慧们的“集体精神贫血”;她的作品因为性和官司备受争议,她却始终被正统文化圈欣然接受。她今年42岁,她说——  相似文献   

13.
认识张抒扬,是在80年代初的北医。当时她二十岁,我二十六岁。虽然我是她们班的辅导员,但都属于“八十年代的新一辈”,有着同样的简单与复杂,现实与梦想。  相似文献   

14.
“我爱阳光,因为它是金黄的;我爱天空,因为它是湛蓝的;我爱小草,因为它是嫩绿的;我爱枫叶,因为它是火红的;但是,我更爱生活广播,因为它是五颜六色的。”2005年3月1日,河北乍活广播开播周年特别节目中,一个12岁的小听众用她童稚的声音朗诵了这首她自己创作的小诗。而一位年逾花甲的书法爱好者则在纪念册上留下了一行笔力飘逸的行书“活色生香入味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一个过了40岁的中年妇女,夜生活往往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从19点到22点,是她们与电视剧亲密接触的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16.
培养女孩的目标是什么?让她学习名列前茅?让她成为"乖乖女"?让她嫁个好人家?培养女孩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她成为一个幸福的女人。松永畅史在《好妈妈这点和你不一样.女儿要管》一书中提出只有重视女孩的感受力,女孩和男孩不同,往往容易陶醉于美好的事物,这正是她们与生俱来的感受力。  相似文献   

17.
9月11日,70岁的水户喜世子像平常一样,起个大早,设在附近一所小学体育馆里的投票站开放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8点,她打算早点去投票。  相似文献   

18.
清晨6点,西南民族大学日语专业的大三女生王莉便早早起床了,但她不是去早读,而是匆忙地洗漱、化妆,与其他两名外专业女生会合后,三人同乘一辆"黑的",在8点之前赶到她们的兼职地点——成都金麒麟大酒店。晚上7点,王莉独自乘坐306路公交回校,她脚踩高跟鞋、步履蹒跚地返回位于4楼的寝室。她  相似文献   

19.
当18岁的石建英光着脚跑回姥姥家的时候,家里人吓了一跳。妈妈还埋怨她不该把鞋子丢掉,建英十分委屈,她觉得能活着回来已经不错了。  相似文献   

20.
三、“快,快给妈妈一杯水!”这是1983年11月30日。刘振敏12岁的女儿双双从20点的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里听到了中国代表团访日归来的消息。那是妈妈的声音,妈妈回来了。她给妈妈倒满一杯开水,然后静静地等妈妈。楼道里一有脚步声,她就满怀希望地把门开开,可是每一次都又失望了。刘振敏出国以后,家里就剩下女儿双双一人.她怎么能不牵肠挂肚!这天下午,飞机18点零5分在首都机场着陆,她跑下飞机,直奔候机室,抓起电话向中央台传回了代表团胜利归来的述评稿子,赶上了20点的联播节目。只争朝夕,这是刘振敏的作风。比如那次她参加吴学谦外长宴请日本驻华大使的招待会,散会后她赶回中央台把现场报道的录音磁带整理好,交给有关编辑,已是第二天早晨1点多了。她恨不得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