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福家小时候很调皮,初中时甚至被学校退学。他很庆幸自己高中进入上海格致中学读书。杨福家说,格致中学给了他人生两件最宝贵的东西:一是成为有梦想、有追求的人;二是培养了学习和后来做学问的兴趣。1997年,杨福家个人出资在母校格致中学设立了一项奖学金,许多人提议命名为“杨福家物理奖”,他没有同意,最终命名为“爱国奖”。  相似文献   

2.
大爱与小我     
听完杨福家院士的讲座,我的心被刺痛了。我自问:作为教师,你可曾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审视你的工作?杨福家院士所说的“大爱”,你有吗?你工作的每一天,都在引导学生走在正确的路上吗?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你走进学生的心灵了吗?你总是在公平、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吗……  相似文献   

3.
初中毕业时,我的第一志愿是职业高中,在人生之路的分岔口,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计算机专业。  相似文献   

4.
郑洁 《现代教学》2007,(3):27-27
与其说杨福家院士在向我们宣讲科技发展的最新动向,宣讲教师的神圣职责,不如说他宣讲了人生的真正意义。九条“教师的职责”既是为师之道又是为人之道,都涉及到了我们生存最本质的一些问题:我们如何教孩子看待工作?我们如何教孩子看待世界?我们如何教孩子看待民族,看待国家?我们如何教孩子看待生活?每一个观点都深深地震撼了我,每一个观点都化作现实问题让我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5.
通向金牌之路——初中物理竞赛辅导讲座陈檬张大同(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200062)编者按我刊自1995年开始连载了由华东师大二附中物理特级教师张大同撰写的《通向金牌之路——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座》之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讲座》对广大的中学生学好...  相似文献   

6.
彼岸     
在海边长大的我,喜欢看海,喜欢看岸边那闪烁的指航灯,那辉煌的灯火在向我昭示着人生那永恒的真谛:生活的小船注定要经历艰难和坎坷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妈妈告诉我:小学要学好,为初中打基础。上初中时,妈妈又告诉我:好好学,要有信心考高中。面中考的成绩仿佛一双无形的巨手把我推何了人生经过两个月的思索旅顺第一职业中专服装开始了我人生新的里程.从一个校门踏人另一个校门,这其中的烦躁、不安、焦虑,塞满了我脆弱的心灵,那时的我显得那么柔弱,作业是一道道山峦,绸布是一片片阴云,缝纫机也仿佛成了失控的…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中考作题目是“我的人生储蓄罐”,其中有一篇章,阅后令人难忘。“在我的人生里,藏着我初中生活时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在中作对比着写了语老师和数学老师:“语老师凶神恶煞,数学老师英俊潇洒”。中具体写了两件事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杨福家院士到一位朋友家做客,遇到了一件使他深感震惊的事。那位朋友的孩子这样对他说:“如果有来生的话,我再也不做学生了。”原来,这个正在读初中的孩子每天的作业都要做到晚上12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弄得他脸色煞白,不堪重负,根本感受不到一点童年的乐趣!  相似文献   

9.
陈炳毅 《考试周刊》2012,(8):175-176
职业生涯规则是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都要面对的话题.从读书时就已经开始了,是人生的理想和目标的实现途径。如今.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比比皆是,而举办职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座则寥寥无几。更多的是就业指导上的帮助和启发。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方向、学习动力、人生追求。影响到学生的在校管理、校风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失败告诉我     
在初中生活中,我做过让人笑到肚子痛的傻事,也遇到过让我伤心委屈的事情,但正是这些经历使我逐步增长了知识,感受了人生,然而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失败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11.
第一个孩子是我的前任主编。她说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有一次,学校里有个去听天文学讲座的活动,老师在班里征集想报名的同学。当时名额有限,老师又认为这个讲座更适合男生听,所以我的前任主编是费了很大努力才争取到这个机会的。但是那次的讲座给她的学习观带来了一次很大的改变。她说那次讲座,她确实有很多地方没听懂,但是她深刻地了解了一件事。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脚步声轻轻的,柔和的,带我进入幼儿园,领我走过小学,牵我进入初中,扶我跸过人生的长河。  相似文献   

13.
很多时候我都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从初中走过的人,忘记了我曾经被人称作初中生,忘记了那个孕育我成长,给我人生奠基的课堂。我不知“初中”是什么时候开始从我心中淡去的,只知道眼前总有许多事情要我去思考,去计划。是呀,初中时代真的离我远去了。  相似文献   

14.
我想就杨福家院士提倡的“培养好公民”谈一点体会。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公民”姓“公”,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想我们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充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当我亲耳聆听到杨福家院士这一“火把理论”时,内心再一次被震撼了。  相似文献   

16.
林泉 《留学生》2011,(11):9-11
杨福家2001年出任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英国人觉得特别有面子,因为杨福家是他们有史以来聘请的第一位国际化的校长:中国人也觉得特别有面子,因为杨福家是第一个出任外国大学校长的中国人。而当杨福家再次出面兼任诺丁汉大学亚洲分校之一宁波诺丁汉大学校长之时,再次引起了中外舆论的高度关注。杨福家和宁波诺丁汉大学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事业的一个标志性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高校必须将素质与通材教育放在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近日在复旦发展研究院发表了题为“知识经济”的长篇研究报告。杨福家认为,如果说在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那么,在今天,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面对这个挑战、机遇,高等教...  相似文献   

18.
感恩中师     
唐启义 《湖南教育》2006,(11):13-13
不知不觉中师毕业六年了。这六年,也许在短暂的人生中不值一提,然而,于我却意义重大。六年里,我经历了小学、初中,再到高中的三个工作阶段,我的性格被逐渐打磨得浑圆饱满。  相似文献   

19.
初中时代是人生中最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更是人生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黄金时段。因此,接任七年级的班主任责任极为重大。为了扬起学生理想的风帆,点亮学生心灵的灯塔,引导他们驶向远方,我在七年级的班级管理中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我们生活在校园中的人,都会熟悉讲座这个词儿。这几乎是科研工作者们独有的交流方式。出国留学以来,我不知参加过多少次讲座,真是开了眼界、饱了耳福。可以说,在我的学习工作里,它是我不可缺少,给我很多帮助的看不见的导师。我的国外导师就是个思想活跃、钟情讲座的人物,我觉得他好像一分钟能产生一千个想法似的。我一到他那儿,他就给了我三篇他的论文让我啃,听我读完后,也不管我当时说的英语结结巴巴有一堆错误,马上就让我开个讲座讲我对文章的体会。打那儿起,我就陷进了讲座里,隔三岔五肯定参加那么一个。研究中心有谁完成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