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学校情感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锦宏 《教育探索》2003,2(11):94-96
情感教育是当下教育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欧洲情感教育研究组织认为,“情感教育”(affective edu-cation)是与认知教育紧密关联的,以促进学生的态度、信念、自尊、情绪等情感素质发展和人际关系能力、社会适应性技巧形成为归依的教育过程。英国的情感教育主要通过P.S.H.E课程(Personal,Social and Health Educa-tion)和精神关怀(Pastoral Care)课程,促进学生的“自尊”素质、“情绪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英国情感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视情感教育,尊重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超越情绪训练,关注学生情感素质发展;全社会参与情感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长。  相似文献   

2.
广义的美育是指培养学生对客观存在的令人身心愉悦的事物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创造过程 ,它既包括对外在的“形象美”的感受 ,也包括对内在的“意象美”的趋同。美育的实质是使个体心理在感性和理性的交融中达到自由平衡 ,令个体人生艺术化 ,因此 ,美育是每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设计目标和效果。传统的学校美育教学 ,要么注重技能训练和知识堆砌而忽视人文品质的培养 ;要么淡化美育的寓教于乐 ,以情感人的特性 ,忽视学生对美的体验、享受过程 ,将美育“德育化”。这两种做法 ,都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以雏鹰中队活动为例,分析“活动性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的作用,可以在“活动性教育”中孕育集体情感,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让学生充分享受“当下的幸福”.  相似文献   

4.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我们教育事业的任务,是要培养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而这一任务体现在物理教学中就是:要使学生以实验为基础、重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掌握丰富物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蕴涵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实时阅读速度”与“实效阅读速度”的关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引入“元阅读”模式;注意“阅读疲劳现象”的消除。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培养中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涉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要改变“哑巴英语”是英语教学的痼疾,必须注意英语教学的“应用”与“实用”。那么我们有如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创造教育的世纪”。在语文教学中积极进行创造性人格、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 ,开展以“转变学生的传统思想模式 ,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为目标的创新教育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实施语文创新教育的途径有很多 ,针对当前职教语文教学的实际 ,本文仅就自己在教学和学习实践中的体会 ,对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重视情感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性人格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反馈过程 ,也是师生精神情感融汇的过程。但从目前我国职教语文教学“一线”的情况来看 ,仍…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长期以来存在着脱离学生的语言经验和生活实际,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及不以语言能力为培养的中心目标等问题。语文教育改革应从其教学材料入手,突破“范文+分析+练习”的模式,使用与学生的语言经验密切相关的、“当下”真实的语言材料。语文教材应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系,突出语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有利于形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灵魂”(江泽民语)。社会发展的趋势要求创新。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其要求——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吸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正>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在新时代亟须加强“党的领导”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1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①重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育.激发创新意识;②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创新思维;③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创新技能;④开发情感智力教育.培养学生创新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2.
吕莹莹 《考试周刊》2009,(46):163-164
《历史课程标准》一切以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为本,确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极具创新精神又具有操作可行性的教育目标.并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位为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取代传统的政治思想教育。更具有理论的科学性与实践的可行性意义,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难点。本文作者就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赵晓春 《现代语文》2008,(10):105-1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他认为“没有关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此,  相似文献   

14.
“科教兴国”是当今世界的共识,但创新才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旋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地理教学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而且更要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能力。但是,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新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应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15.
以前,一提到课堂敦学改革.人们就会走向极端,要么一言堂,老师满堂灌,学生只管听:要么抛开老师,由学生自学或学生上讲台。这种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改革,都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玫果。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师生互动。师生互动不是一个新话题.却又是一个新话题.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创新意义上的“培养”必须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什么是师生互动呢?简单地说.师生互动就是拥有知识的教师和希望获得知识的学生在特定情境中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应该说…  相似文献   

16.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受教育者全面素质的需要。情感教育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智商” ,即“情商”的教育过程 ;而“情商”是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 ,是学生今后适应社会生存、竞争、发展的重要能力。因此 ,在德育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提高学生的“情商” ,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塑造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 ,为学生今后实现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发问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第 8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探究性学习”已成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要想成功地组织和实施探究性学习 ,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 ,学习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来呈现的。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探索活动来获得知识、技能 ,培养情感与态度 ,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经过反复探索和实践 ,我觉得教会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发现问题的方法 ,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 ;它们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要么没问题或不会问 ,要么问题肤浅流于形…  相似文献   

18.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科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大纲也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健康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这就充分肯定了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审美教育,以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来感染学生,从而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激发创造美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的入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出现,创新就成了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和素质。在当今的世界里,一个人不会创新就意味着落后和挨打。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入化,创新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并在自主学习中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英语教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