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战地钟声》的主人公罗伯特.乔丹,是海明威小说人物画廊中一个复杂而独特的人物。他既是一个崇高的共和主义战士、反法西斯英雄,又是一个具有浓厚悲观色彩和鲜明人性化色彩的英雄,更是海明威一系列具有悲剧性抗争精神的个人主义“硬汉子”形象之一。乔丹形象的生命力恰恰来自于他的复杂和真实。  相似文献   

2.
统编教材中的《哈姆莱特(节选)》是一个经典戏剧片段。借助这一片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戏剧的创作原理,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引发戏剧冲突、戏剧冲突重塑人物形象的内部机制,了解戏剧人物与戏剧冲突的双向建构意义,让学生从戏剧本质上把握悲剧内蕴。  相似文献   

3.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海明威以其丰富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硬汉英雄”、“准则英雄”的形象,他们勇敢地面对逆境和命运的挑战。尽管这些作品中的人物都属于悲剧式的英雄,但其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充分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思想,赞美了人类生命的伟力。  相似文献   

4.
谈悲剧人物     
吴松山  侯丽 《现代语文》2007,(12):97-98
悲剧是一种重要的戏剧艺术形式,以悲剧性的戏剧矛盾冲突为特征,其本质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人物形成的根源正是体现着某种历史的必然要求的实践活动遭受到暂时的挫折,悲剧人物最重要的审美特征是悲剧人物本身所体现的悲剧性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祝福》是短篇小说中的佳作。祥林嫂与孔乙己、阿Q等人物一样都是极富特色、极具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是旧中国妇女具有代表性的悲剧形象。由于时代和阅历的差异,现在的中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和悲剧形象。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小说中祥林嫂的“四个三”——即三到各镇、三幅相貌、三重迫害、三番抗争。通过“四个三”的分析,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和对作者“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目的的认识。一、三到鲁镇三幅相貌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劳动妇女。她的悲剧发生在封建气氛极浓厚的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文化史上,"英雄主义"的标准和"悲剧"一起经历嬗变。在古希腊悲剧中,出身高贵的悲剧"英雄"们通过在黑暗中与命运的抗争激发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展示出人类的尊严;莎士比亚时期的悲剧英雄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到了现代时期,由于时代对人性的挤压,更多的悲剧英雄以"反英雄"的形象出现,但他们藐视正统、不妥协于现实的精神同样体现了人类的尊严,可视为现代悲剧中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7.
文艺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形象是以人物形象为主构成的。对比是刻划人物形象的一种常用的有效的艺术手法。马克思在论莎士比亚的悲剧时说:“它的特点之一就是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恩格斯在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指出:“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恩格斯在《致斐迪南·拉萨尔》这封信中,几次用对立、对比、对照这些概念来谈作品中人物性格的描绘。鲁迅先生也重视运用这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他说:“优良的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  相似文献   

8.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作品用笔最多的正面人物是圣子式的“英雄”史天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圣徒型的人物”,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品行端正、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但也有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或一种观念的体现或化身,这一形象对丰富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雀东南飞》悲剧形成的深层原因,除了学术界已有的“制度悲剧说”、“社会悲剧说”、“婚姻悲剧说”、“心理悲剧说”和“性格悲剧说”等阐释外,更重要的悲剧决定因素还在于悲剧人物出于对生命自由的执着而对压迫与摧残的顽强抗争、对生命尊严的誓死捍卫,以及当生命自由受到绝对挑战时而选择的以死抗争、视死如归。视死如归是生命自由的至大悲哀,同时更是生命自由的极致和绝顶颂歌。可以说,《孔雀东南飞》的悲剧,是一曲执着追求与誓死捍卫生命自由的悲剧。  相似文献   

10.
郭健敏 《现代语文》2006,(9):117-118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一首叙事长诗,它和《木兰诗》被合称为我国古代诗歌的“双壁”,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好评,特别是由于两首古诗都以女性为题材,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活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不幸、抗争以及女性的机智、胜利,更是为人津津乐道。本要关注的却是《孔雀东南飞》中的男主人公——焦仲卿,一个封建婚姻中的悲剧角色,一个常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人物。  相似文献   

11.
张嘉薇 《文教资料》2011,(36):220-222
《西厢记》以崔莺莺为主要人物.以爱情的人文主义启蒙为发端.复苏了一段为个人幸福而发的独特反抗。崔莺莺反抗形象的独特悲剧色彩,以及崔张二人经历的爱情与孤独的体验,构成了《西厢记》中的悲剧情怀。而“大团圆”的结局则在戏剧结构上以悖论的形式为读者带来独特的悲剧体验。  相似文献   

12.
从分析奥瑟罗的多重人格入手,探讨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内涵,包括对这一人物作为悲剧英雄与异族他者的人文主义分析以及对奥赛罗爱情的癫狂、戏剧冲突与人文主义之间关系和悲剧净化作用的分析,旨在揭示莎士比亚如何借人物刻画来表达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与古希腊悲剧都包蕴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在命运主题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点。文章认为,中西艺术家共同赋予命运不可思议的力量,具有伤天害理的邪恶性质。但古希腊悲剧在戏剧题材的传奇性、人物抗争的主动性、结局的毁灭性方面,与元杂剧所具有的题材的创造性、人物抗争的被动性、结局的圆满性方面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海明威笔下的“悲剧英雄”,体现出的是西方悲剧人物的个体特征,西方悲剧中,单个的人物试图与所有的形象对立、斗争,而自身愿意承担一切后果,甚至个体的毁灭,如俄狄浦斯、哈姆莱特等,海明威笔下的英雄也体现出这个特点,如放荡的巴黎青年以个体身份对抗战争、亨利以逃跑的方式对抗战争、乔丹自身走向死亡、桑提亚哥独立与鲨鱼作战……这种个体性体现出西方文化的自律性,这是海明威与西方紧密关联之处。所以海明威笔下的悲剧人物既具有西方现实感又具有东方道德感,而其悲剧效果的含蓄与中和则有更多的东方色彩。  相似文献   

15.
作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以其塑造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的伊阿古形象和做事鲁莽、轻信谗言的非洲裔的军事将领奥赛罗等人物上演了一出奸人得道、美人香消、英雄洒泪的荡气回肠的悲剧。本文根据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探索《奥赛罗》中文学语言的这种"陌生化"在人物的刻画、情节的发展和主题的表达几方面的作用,揭示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一些特点和魅力。  相似文献   

16.
戏剧属于代言体,戏剧台词、人物对话是文本主要构成部分,将语用学话语、语境、语用原则等知识与戏剧教学相结合,能够以崭新的视角引导学生进入到使用中的、行为中的、前后关联的话语中,窥探语言的使用规律,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建构人物形象、窥探人物心理、品味悲剧意蕴。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观照,台词就是话语,教师应挖掘语用价值点,引导学生聚焦话语,分析人物形象;借助原则,鉴赏戏剧冲突;结合语境,品味悲剧意蕴。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审美、文化上的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7.
陈琦 《华章》2012,(31)
在著名戏剧《雷雨》中,蘩漪这一人物形象一直是最受争议的女性形象,深受作者和读者的喜爱.在蘩漪身上交织着最残忍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雷雨》以蘩漪为中心线,细致刻画了人性悲剧和封建家庭的悲剧,进而影射出当时封建社会的悲剧.本文对《雷雨》中的“蘩漪”形象进行分析,探究蘩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哈代小说的悲剧式主人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深刻地体现着古希腊悲剧精神,小说中的主人公与古希腊悲剧英雄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着重从人物的贵族气质、爱情处境和悲剧人物的“过失”等方面探讨这种联系,以及由此带来的对现代人类生存处境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9.
美国现代戏剧<榆树下的欲望>,<热铁皮屋顶上的猫>和<动物园的故事>是三部表现小人物的生活悲剧,其悲剧性有独特的表现方式.这三部剧作分别围绕悲剧人物展开了悲剧与命运,悲剧与面具以及悲剧与抗争的三重关系.悲剧人物无法摆脱孤独的宿命,是自我的不可抗拒和战胜,更是社会力量对人性的扭曲和倾轧.  相似文献   

20.
曹禺创作的戏剧作品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很难找出真正完美的男性形象。他们几乎都是懦弱无能、内心忧郁、不能自救、充满矛盾和痛苦的悲剧人物,《雷雨》中的周萍就是这样一个"懦弱型"的男子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