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夫子曾经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许多人把孔子的这种说法绝对化、普遍化、常识化,变成了一种教条。许多人把“忍”字当作座右铭,变成了一条忍字诀。忍耐成为了一种美德和智慧,成为了我们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2.
在常人的眼中,忍耐往往与窝囊受气、怯懦无能紧紧相连,可在智人的心中,"忍"并不是逆来顺受,而是一种高级的生存艺术,甚至是走向成功的阶梯,惟有"忍",方可无敌天下。在《从忍到赢的做人艺术》一书中,读者可以从中感悟到"忍"字博大精深、哲理深厚的人生真谛。书中,作者从人生哲学的立场出发,以"忍"为基点,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适度扩大和丰富。如把"忍"看作善解人意、通情达  相似文献   

3.
汪曾祺的《胡同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一次与老北京亲密接触的机会。读罢全文 ,置身于胡同 ,乐不思返 ;聆听京腔京调 ,心畅神舒。文中除了介绍北京胡同的特点 :方正、名俗、量多、安静之外 ,更重要的是向我们呈现了北京的市井文化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为了能透辟其意 ,让我先宕开一笔 ,谈谈“忍”字。“忍”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心为形 ,刃为声 ;容忍 ,忍耐之义”。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为先 ,被视作一种良好的品性。可是 ,真正能把“忍”字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有二 :一是禅悟者 ,一是老北京。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前者旨在悟性 ,后者…  相似文献   

4.
教育中的忍耐是毅力的积聚,是意志的磨炼,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为人所不能为。忍耐是万妙之门,回避是忍耐的过程,忍耐与回避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艺术。有位教师在讲课时,一位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请问老师,您对学校招“高费生”有何看法?您的奖金是否从“高费生”的学费里支取?提问者本身就是“高费生”。这位教师有点措手不及,回答问题带着情绪,结果和学生争吵起来,造成很难堪的局面。一般说来,人在激动时提的问题都很尖锐,而对方在感情冲动时也很难做出妥善回答。所以,当你遇到上面这种情况时,你应冷静、忍耐,善意地回避,…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爆发,也有忍耐。福楼拜说:“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生活中的忍多种多样.有的用于磨炼意志,有的用于消除误会,有的用于化解痛苦,有的用于抗争命运。  相似文献   

6.
厌烦与耐烦     
北欧的一家媒体向众多名人发出过这样一份调查问卷:什么样的人最容易取得成功?其中一份回复引起了组织者的兴趣。上面写道:“容易厌烦的人。很难走向成功;不厌其烦的人,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翻翻词典,才清晰地明白:“厌烦”是“讨厌、厌倦”.“烦恼、烦心”的事情,“耐烦”是可以“耐心”地“忍耐”“烦恼、烦心”的事情。由此看来,“厌烦”和“耐烦”是一对冤家。  相似文献   

7.
一本全国统编的中专语文教材在注释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的“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的诗句时,把“忍”字释为“忍心”。也有选本把“忍”字注为“强忍悲痛”,与前一种注法大体相同。对这样的注释,笔者认为很值得商榷。 我们认为把“忍”字释为“忍心”或是“强忍”之意于情于理都不相合,谁会“忍心”看着“朋辈成新鬼”呢?笔者认为这里的“忍”字应该用“反训”法释为“不忍”才  相似文献   

8.
<正>《汉书·艺文志》云:“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战国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趋势,意识形态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各学派内部流派分衍,“儒分为八,墨离为三”(《韩非子·显学篇》);另一方面,早先似乎水火的诸子百家,则又相互吸收,呈现出合流之势。新道家学派便是在这种政治局势和文化思潮中应运而生的。战国末产生的新道家思想,渊源于早期道家而别于早期道家。战国中后期,道家之徒已然流派纷杂,但综其思想特点,大致可分为二类。他们分别执老子学说的一端,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发展。一类以庄子为代表,沿袭早期道家学说中“绝仁弃义”、“绝圣弃知”的思想,“全性保真”,追求自我人格的完善,走向消极避世的道路;一类则执早期道家学说中“全性保真”的“术”,反其道而用之,研究“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为统治者提供“君人南面之术”(《汉志》),从而走向积极入世的道路。后一类人的学说,经“稷下黄老”诸子的养育,到战国末年,蔚然形成颇有影响的新道家学派,活跃于斯时,并成为后世黄老之学的思想先导。本文旨在论述战国末新道家学派的历史思想。  相似文献   

9.
忍耐思想在中国古已有之。中华民族向来尚忍,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取向。《道德经》中的忍耐思想意蕴深刻,老子用无为开出救世良方,无为的形式多种多样,而忍耐正是其不可忽视的展现方式。老子的思想有道常无为、孔德不争、守柔曰强等内涵。老子的忍耐以"道"为限度,具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谦下不争、贵柔处弱、致虚守静等特点,挖掘老子忍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有着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情境导引,让学生畅所欲言。   触景生情,人人皆知。为学生设置一个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写作文,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策。   例:《说“忍”》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一个话题,什么话题呢 ?我班两同学在她们的叙评日记中都提到了使我很佩服的一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另外,在前几天,我发现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在手臂上写了一个“忍”字。××同学你为什么写个“忍”在手臂上 ?  生:因为我爱在上课时开小差,看到“忍”字后,立刻“忍”下来,专心听课。课外学习时,我如果要偷懒,一看“忍”字,“懒…  相似文献   

11.
先秦诸子道德教育观比较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先秦诸子的道德教育观各有千秋。在教育目的上,儒家以培养仁智合一的“贤人”、“君子”为己任;墨家主张培养“贤士”、“兼士”;道家追求天人合一、自然归真的独立人格;法家的培养目标是“名成于前,德成于后”的“耿介之士”。在教育内容方面,儒家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仁”、“智”、“勇”;墨家是“兼爱”;道家是法自无为的“道”;法家则是“法”、“术”、“势”相结合。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儒家持性善论,主张教师言传身教;墨家认为“有道劝以教人”;道家则主张民主平等的交流;法家因信人性本恶,故力主以法为师。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学”、“行”、“思”的结合;墨子主张“学”、“行”统一,以“行”为本;道家主张后发起人,白化自正;法家主张“以力致功”,反对空言。  相似文献   

12.
享用沉默     
刘明普  李名臣 《学子》2004,(4):33-33
有时候问候足一种关切,有时候无言也是一种关切;有时候倾诉是一种表达,有时候沉默也足一种表达;有时候公开反对是一种否定,有时候沉默不语也是一种否定:有时候高喊是一种赞成,有时候沉默亦是一种赞成,“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3.
投降派的伎俩,花样繁多,而“忍受”则是最被玩弄的一种。叛徒、卖国贼林彪就十分欣赏孔老二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个反动说教。“大谋”者,大搞复辟、投降的反革命勾当也。“忍”,是为了投降;要投降,就必须十分讲  相似文献   

14.
忍耐     
纪广洋 《初中生》2008,(5):17-17
如果说人生是一条奔流的江河,忍耐便是暂时的冰结;如果说人生是一曲悠长的歌,忍耐便是瞬息的凝咽。漫漫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公和不平,甚至会遇到躲不开、避不及、挥不去的强加在自己头上的冤枉和委屈。如何面对这种难以避免的人生际遇呢?是迎难而上、以牙还牙、拼他个你死我活,还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从长计议呢?古人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我认为这是一种处理突发事件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拥有一颗宽容之心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推动他们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6.
谈“忍”     
君子忍人之所不能忍,容人之所不能容,处人之所不能处。自古君子善忍,有“百忍成金”之说。《国语》记载春秋末期越王勾践为了雪洗亡国之耻,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率三千越甲灭掉了吴国。这个历史故事也正说明了忍的理性光芒。那么“忍”到底有何意味,是什么意思呢?一种人认为“忍”就是为了保全自己,欺侮不还手,辱骂不还口,顶得住侮辱,才叫忍。另有人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国传统哲学对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认为,我国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得到以下几点重要启示:即教育现代化的终极理想在于“立国”、“化民”;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任务仍是“立德”、“树人”;而“刚健中和”的发展道路则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走向成功的必由途径。同时本确信,我国的教育现代化一旦扎根于传统哲学的沃土之中,必将获得取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也会变得愈加明朗和清晰。  相似文献   

18.
品味舍得     
贾平凹说,“舍得实在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艺术。” “舍得”二字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佛家认为,舍就是得,得就是舍;道家认为,舍就是无为,得就是有为,所谓“无为而无不为”;儒家看来,舍恶以得仁,舍欲而得圣。  相似文献   

19.
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角度来看,“典雅”有两种较典型的风格特征:一种是刘勰的解释,倾向于儒家。其特点是:1.创作主体情感温柔敦厚,寄托高尚;2.语词雅训,叙述节奏从容不迫;3.美感特征是儒家的“和”。另一种为司空图的解释,其精神内涵接近于道家,这种风格的特点是:1.创作主体人格淡泊,有独特的精神追求;2.叙事时空转换比较快,营造出“虚的意境”;3.其美感是道家的“妙”。  相似文献   

20.
去年,王蒙先生在北京大学有个演讲,题目是:“文艺与异端”。他说,为什么文艺有时候被认为是异端呢?“第一条,文艺强调创造性,而创造永远是对平庸的一种挑战”,他甚至说,创造性是一种叛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