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日本“历史教科书事件”的本质是历史观的错误。战后日本不能正确地反省历史,并通过错误的历史观指导下的历史教科书向青少年灌输战争意识,具有导致日本重新走上战争之路的危险。在历史教育中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正确历史观是坚定历史自信的价值引领,是增强政治认同的基础,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利剑。从“三全育人”理念来审视当前高校历史观培育现状,普遍存在全员育人不到位、全程育人未贯通、全方位育人未健全等典型问题。“三全育人”理念为提升大学生历史观培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育人主力军建设上,要唤醒育人自觉、提升育人能力、全员培育,凝聚合力;在育人过程中,加强大中小一体化合作和延伸高校培养链,全程培育,梯次递进;在育人方位上,完善历史教学体系、搭建多元历史教育载体、加强制度保障和环境创设,全方位培育,协同融合。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是保存、展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续,学校的第二课堂。博物馆的参与体验式教育活动弥补了课堂书本讲解教育的单一性,馆校合作互动模式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促进了学生们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当下,高校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历史教育工作,在思政历史教育中应当以“四史”教育为抓手,充分认识“四史”教育在树立正确大历史观、激发爱党爱国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坚定“四个自信”等方面所具有的时代意义,认真剖析高校研究生群体“四史”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增强渗透能力、强化教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构建教育体系、形成教育合力等方法全面加强高校研究生群体“四史”教育。  相似文献   

5.
2019年秋季,由国家教材委审核通过并投入使用的高中统编历史教材可称为我国教材编写史上的开创之举。为达到“以史育人,以文化人”之目的,教师在使用本教材时要注意以下五点:引导学生重点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重点学习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重点学习中国近代史,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由来;重点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增强“四个自信”;重点学习必要的世界历史知识,学会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文明互鉴。  相似文献   

6.
开展青少年制度自信教育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义,也是引导青少年拥护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努力的必然要求。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制度自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可通过讲清制度自信优势、讲好制度自信故事、参与制度自信实践、用好制度自信数据、绘制制度自信导图、追溯制度自信历史等方式,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制度自信,增强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7.
制度源自历史,明史方能自信。“四史”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进程,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重要历史依据,在“四史”学习中增强制度自信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和明确的现实指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制度自信形成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制度自信形成的土壤。在“四史”学习中增强制度自信,一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形成制度自信的历史认知和理性自觉;二要明智增信,塑造制度自信的政治认同和价值共识;三要崇德力行,激发制度自信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8.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其危害不容忽视。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举措,管控并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消减其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德育新方法,引领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文化观,涵养文化自信,让广大青少年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奋斗历程所展现的一种价值态度和实践遵循,源于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精神谱系,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必然性。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彰显思政课自身优势的内在需求,是实现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历史自信,需要丰富学生历史认知,构建科学大历史观;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坚持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主动,辨析世界发展大势;增强学生“四个自信”,塑造新时代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今中国社会不断蔓延,消解部分大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高校文化自信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分析其主要成因,可以发现历史虚无主义包装华丽造成精神迷惑,传播便捷助推思想混乱,教育滞后导致育人真空,阅历浅薄引发判别模糊。为此,高校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主导,摧毁历史虚无主义的根基;以科学的历史观教育为主导,增进大学生党史国情的认知;以正确的思想舆论为引导,营造清风气正的网络空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激发大学生积极的文化实践等四个方面着力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培育历史自信是树立中学生正确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必然要求。首先需要厘清何谓历史自信,历史自信是历史主体对民族、国家及政党历史的信心,是对历史实践的总结。其次,为培育中学生历史自信,必须要紧密联系正确的历史观,并将其融合进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正确历史观教育的意义,然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正确历史观教育的策略,包括加强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是正确历史观教育的核心和基础、完善历史这本“最好教科书”的知识体系是正确历史观教育的基本前提、改进历史观教育教学方式是提高正确历史观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来,党史学习教育从党校教育逐渐与大学教育相融合,为加强党的纲领、党的历史和党的革命传统教育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青年学生系统深入持久地学习党史应成为学习生涯的必修课,从而在知史、悟史、鉴史中培育历史思维和历史视野、增强历史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和投身“四个伟大”。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唯物史观、培育大历史观、坚持辩证思维,进而把握党史全貌、准确认识党史、客观评价党史。高校要拓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加强又红又专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三进”长效教育模式、打造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平台、推动师生投身党史学术研究、营造良好的学习和育人环境,促使党史学习教育走入学生学习、生活和实践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感、使命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语文教学应坚持“读书”为要.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青少年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也需要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抓住了“读书”,才能真正落实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课外阅读是语文课程的题中之义.“多读书、读好书”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温儒敏先生的诸多观点和建议都是针对现实...  相似文献   

15.
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既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又是夯实“四个自信”之根基的需要。在此过程中,应该树立“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确定正确的教育资源观和教育过程观;建立“大文化”的课程体系,多元构建教育载体,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实施“以旧唤新”的育人思路,增强传统文化的知识活性,提升传统文化的浸润力度;夯实“言传身教”的育人根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建构多元一体的教学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暑期诵读《诗经》、在父母工作岗位体验,引导学生树立大历史观,以历史眼光观照现实生活;了解远古农业文明,明确“我们从哪里来”的问题,沉淀作为中国人的精神根基;感受现代工业文明,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把握文明转型深层逻辑,增强道路自信,使学生深化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解,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文言诗文的人文教育作用如下: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假借“事实”与“学术”之名,强调主观诠释、细节考究、概念原则等范畴,对高校学生具有极强迷惑性。阐释正确党史观中的规律、主流与价值,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思维陷阱,成为推进高校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题中之义。加强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以理论意识明晰历史规律、以整体意识把握历史全局、以辩证意识领悟历史价值,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党史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四史”教育重要性的不断凸显,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愈发呈现出常态化趋势。“四史”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坚定“四个自信”。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也面临着现实困境,这就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思政课堂,依靠传统宣传模式,并充分融合新媒体推进“四史”教育的开展,为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提供多元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正>历史学科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学科,在历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更是引导学生深厚家国情怀,增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