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有其特定的法理依据,即第三人侵害债权与债权的相对性并不互相矛盾;债权作为一种财产权利,任何人都不可侵犯;诚实信用原则为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构成要件包括主体要件、标的要件、行为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等.我国目前现行的<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并不能圆满地解决现代社会中日益增加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纠纷问题.在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时应当注意几个方面:(1)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应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制度的关系;(2)要合理对待保护债权和第三人行为自由之间的关系;(3)对侵害债权的侵权行为的规定也应当成为我国第三侵害债权制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2.
债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具有不可侵犯性。当前学界普遍承认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一些国家的立法对此也加以规定,但我国现行立法并没有规定侵害债权制度,导致了我国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空白,文章对构建我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该制度的构成要件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3.
李金玉 《考试周刊》2007,(28):156-157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否构成侵权,是近年来民法界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民商事活动的日益增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时有发生,为保护债权人利益,应将第三人侵害债权认定为侵权。本文对第三人侵害债权构成侵权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释,同时对其责任的承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情形.以传统民法理论构建的法律制度对债权人保护不足.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了弥补传统法律的不足.在司法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而我国法律上没有对该制度的规定.本文对侵害债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剖析债的相对性入手,讨论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理论的形成,以及为维护交易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而建立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性,并对侵害债权的结构要素和责任承担及负责事由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渊源于英国的判例法,并影响到大陆法系国家的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从而突破了传统的债的相对性原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而我国《合同法》删除了该制度的相关规定,致我国法中对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无法律进行规制。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对我国建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该种侵权行为的表现形态和责任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7.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应当增加过失侵害债权的类型,行为人因过失导致债权无法实现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债权具有相对性,对于债权存在不能以道德或者理性人的标准给第三人课加"应当预见"的主观要求,对于未明确知晓具体债权存在时,行为人过失导致侵害债权不能适用此制度.同时,在行为人明知债权存在时,此时债权具相对于行为人而言具有公开性的特征,如果行为人非以侵害债权为目的,但是基于重大过失或者放任的态度导致侵害债权时,也应有此制度适用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第三人侵害债权是指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侵害债权人债权并对其造成损害的行为。虽然债权是一种相对权,但债权本身具有不可侵性,可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我国应借鉴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确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侵害债权制度体现了民法理论发展突破传统债的相对性观念,承认债权具有不可侵犯的绝对性特点。它的确立要求合同关系外的第三人尊重合同权利,以实现对合同权利人更周密的保护。体现社会公正。笔者分析了它的理论背景和法理依据。现代社套复杂的经济生活及规范它的法律的价值取向的变迁是债产生对外效力的根据。债的对外效力是侵害债权制度确立的基础。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在民法中基本原则地位的确立是衍生谊削度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渊源直接来自债权的不可侵性,而债权相对性原理是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最大障碍。债权不可侵性对债权相对性的超越便成为第三人侵害债权得以成立之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应建立侵害债权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侵害债权制度是20世纪以来各国普遍建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合同法(草案)》曾作了规定,通过的《合同法》却没有作出规定,笔者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有必要建立侵害债权制度,并对该制度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当下的法制社会中,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对当前存在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控制。由于我国现行立法并未明文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在司法实践中坚持合同相对性原则,当债权人的债权遭到第三人侵害后、债务人无法清偿其债务时,债权人也无权向第三人求偿,其受侵害却无法得到法律上的救济。因此,制定完善、健全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有利于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创建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侵害债权一直是民法学上的难题之一,其构成要件同样如此.本着更好地防止侵害债权行为的发生与避免侵害债权制度被滥用的原则,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六要件说",接着对各个要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目前在学界讨论颇多,大多持肯定说。笔者对此持有异议,本文拟从各国立法例、债权理论、侵权理论与其制度自身构造四个方面对此制度提出质疑。主张不宜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对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文规定。  相似文献   

15.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在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已得到了正式的确立,在保障债权人权益领域已发挥重大作用。但我国法律并未正式确立该项制度,其中最大的障碍是对传统理论债的相对性的固守,导致债权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不能仅因债权的相对性而排除了侵权法对其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确立侵害债权行为责任制度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位置;适用范围;债务人能否成为侵害债权行为的主体;主观方面的要件;承担责任的举证方式;非法侵害行为的种类;损害赔偿责任的具体承担。  相似文献   

17.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原因在于该制度跨越了合同法和侵权法两大领域,对传统的民法理论提出重大挑战。传统理论认为债权系一种相对权.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不履行赁务。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请求承担违约责任,而不得向债的关系以外的人主张任何权利。但是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案例,迫切需要立法予以明确规定。19世纪末以来.各国均逐步突破债的相对性.通过立法、学说和判例逐渐对第三人侵害债权予以承认。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承认这一特殊侵权类型.但是在具体构成要件上尚缺乏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视野下的虚拟财产二分法及其法律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财产是指具有财产性的数字记录,且不以网络虚拟财产为限。按照《物权法》的规定,部分虚拟财产可以被认为是物,适用《物权法》规则,这些虚拟财产应被称为虚拟物。其他虚拟财产则应认定为合同债权性质的服务,适用《合同法》规则,侵害债权性虚拟财产适用侵害债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债权侵权行为是在价值观念由个人权利本位向社会本位转化的进程中,为调和维护交易安全与保障行为自由之间的价值冲突而受到关注的。债权因其固有的不可侵性而能成为侵权客体。债权侵权制度在各国的立法中已得到普遍承认,在我国应将其确立下来。成立债权侵权行为应俱备以下五个要件:合法债权、侵害者为第三人、行为违法、主观故意、造成损害结果。对于债权侵权民事责任的承担应以直接侵害的不同而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20.
试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法理论界一般认为,合同债权的效力仅存在于特定的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它是一种相对权.因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只能是绝对权,所以合同债权不能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但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被排斥于侵权法之外,不利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所以,在总结和吸收现行各国有关立法经验的基础之上,建议在将要制定的民法典中对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行为制度作出一般性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