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道德争议事件频发,引起媒体大量报道。如"彭宇案"、"许云鹤案"、"小悦悦事件"等,让人哀叹社会道德滑坡。道德争议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但反观媒体在事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屡见于媒体的"扶老人"纠纷,已经让"怕被赖上"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曾经轰动一时的南京"彭宇案"里,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反而被指"做贼心虚"让人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面对摔倒的老人,伸手就意味着危险,"自私"倒出于自我保护。"彭宇案"的主审法官,事后因此案备受指责。有人说,"彭宇案"让"社会道德滑坡30年",以致  相似文献   

3.
常江 《新闻界》2013,(14):13-19
<正>或因嫌疑人、受害人的身份敏感,或因作案手段特殊,一些案件在被媒体报道后撩拨了公众的神经,成为了公共事件,引起热议。从张金柱案,到药家鑫案、李天一案、周克华案,我们都能看到在司法进程之中,媒体报道与舆论压力的影子。这之中,有公民对公共事件的强烈的参与热情,有案件侦破速度与媒体的报道、公众的知情欲望的不同步,有公众对公权的不信任,也有媒体在法庭之外对嫌疑人道德意味浓厚的"审判"。  相似文献   

4.
"彭宇案"的主审法官,事后因此案备受指责。有人说,"彭宇案"让"社会道德滑坡30年",以致社会已沦落到老人摔倒求救,要先对围观者高呼"免责声明"的地步。我们可以指责围观者冷漠,也可以哀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可扪心自问,如果我们在现场,会伸出援手吗?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各种不同类型的司法案件在大众视线中出现的频率在不断增加,比如云南"躲猫猫"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以及去年刚刚宣判的"药家鑫激情杀人案"等。这些案件背后往往直接、尖锐的反应出社会现实和社会矛盾,触及了人性和道德底线,但其最终受到广泛关注除了因为事件本身意义重大外,这和媒体的强烈关注以及广泛频繁地报道是分不开的。那么新闻记者作为现代社会的瞭望者,作为推进依法治国的传播者,应对自己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履行的历史使命有充分的自觉,在案件的报道过程中勇于并且善于承担起一份重重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礼记·访记》扶老人反被认为是肇事者,虽然这类事件并不是个例,但是持续发酵继而引发全民大讨论,至今仍方兴未艾,是网络信息环境下的特例。此类事件在"彭宇案"被爆出后,不断有新的脚本问世,时至今日,在中华大地,关于这类事件的大讨论,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7.
陈汉军 《视听》2016,(12):97-98
十年前的'彭宇案',一个扶跌倒老人反被讹诈的故事,被群众讨论得沸沸扬扬。彼时,媒体一哄而上,争相抢眼球。在这种风气的作用下,新闻媒介选取新闻题材时,往往先考虑轰动效应,而将社会影响放在次要位置。传统媒体受到网络媒体的冲击,对公众意识的主导权是否已不如从前?这样的事件,传统媒体怎么面对?一、从'彭宇案'到'小悦悦'事件,在新媒体的抢夺下。  相似文献   

8.
崔丽 《青年记者》2010,(1):58-59
近一两年来,一系列突发公共事件接踵而至:西藏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贵州瓮安事件、重庆等地出租车罢运事件、湖北石首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事件的发生愈发频密,事态严重性质逐步升级,呈现出群体化倾向,而且其中相当多的突发公其事件属于涉法类案件.  相似文献   

9.
刘琼 《视听》2016,(6):126-127
随着媒体的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公众对社会公共事件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在"掏鸟案"中,闫啸天形象的变化引发公众情绪的转变,进而影响到微博舆论进程。事件引起关注后,公众大多从道德层面出发,认为闫啸天是无知者,表达了对其不知情而受罚的同情。随着事件的发展,公众由"掏鸟案"联想到司法制度和社会现实,在社会大环境下闫啸天变成弱者。公众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表达了对司法不公、社会不公的不满。在事件大白后,公众才知闫啸天是玩鸟者,因此纷纷同情受害动物。  相似文献   

10.
老人当街摔倒,扶不扶?尽管因频发的"彭字案"上人们对于这"凉薄"的社会更添了一份失望,但在经历了全民大讨论之后,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抛弃浮躁,认真地审视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的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考造假案频现 拷问档案管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媒体上频现轰动性的高考造假案件,如"罗彩霞案"、"何川洋案"、"新疆最大的高考移民案".这些案件都涉及学生档案造假,应当引起档案管理部门及档案工作者的深思,以下是三例高考案件的概要:"罗彩霞案"是在2004年湖南省邵东县高考招生过程中发生、于2009年被媒体全面曝光的一起高考造假案.王佳俊的父亲王峥嵘利用个人关系与金钱违规获取高考相关信息、伪造高考纸质档案和户口迁移证,策划、实施其女王佳俊冒名顶替罗彩霞上大学并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是严重的违法违纪案件,相关的违法违纪人员已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相似文献   

12.
夏瑞芳遇刺案是民国初年的一桩奇案,通过研究《申报》中有关夏瑞芳遇刺案的报道,文章还原出案件的事件经过,剖析其前因后果,并进一步解读案件背后的历史纠葛。  相似文献   

13.
陈奕  张晴 《新闻界》2012,(9):3-5
从2006年"彭宇案"到2011年"小悦悦事件",媒体对相关事件的跟风式报道使原发事实被夸大、扭曲,并逐步形成"偏离放大螺旋"效应,由此造成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本文围绕此效应,研究其产生、演变的基本规律及其负面影响,并从媒体组织和个体等角度来探讨相应的规避措施,以期为新闻报道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轰动一时,一波三折的"彭宇案"终于真相大白,尘埃落定。但此案带给媒体的教训与思考,却远未到"结案"的时候。发生在2006年的这起案子,因被告人彭宇在法庭上坚称当时救老人是"为了做点好事",  相似文献   

15.
孙鹏 《记者摇篮》2010,(7):44-44
“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显示了巨大的能量,在“周久耕案”、公务员“出国考察门”事件、“局长日记”事件中,可以看到网络已经成为反腐败的重要渠道;在胡斌飙车案、许霆案、习水“嫖宿幼女案”等案件中,也可以看到网络民意对司法裁判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孙志刚事件、“躲猫猫”事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网络对行政执法的有力监督。  相似文献   

16.
许莹 《东南传播》2012,(7):39-41
早在2006年"彭宇案"之后,"扶老人"事件即持续成为媒介报道热点,但其中所包含的矛盾并未随报道增多而愈辨愈明,一方面,因"扶老人"而"惹麻烦"的事件不断出现,另一方面,跌倒老人因无人扶助而出现生命危险的事件也越来越多。在此事件高潮回落之后,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扶老人"事件媒介报道情况的分析,认为这种现象出于新闻报道对公众行为的无形引导,以及对公众态度的偏向调节,提出以多维度报道来多角度呈现事实才是引导公众行为与调节公众态度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南宋王十朋《次韵万先之读〈庄子〉》时曾说"王何佐其高,遗害今犹存",借用此活来点评"彭宇案"的生发与影响颇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案件报道是新闻报道的"富矿",但近年来,案件报道呈现出了明显的程式化倾向。如何突破这种陈旧模式,本文提出了对案件新闻进行"事件化"报道的思路。文中以具体案件为例,从契合案件发生时的背景、挖掘案件发生的真正原因、把握案件的个性化细节等方面着手,给出了具体操作办法。  相似文献   

19.
网络群体事件成因及政府治理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利益关系和利益格局正进行深刻的调整,影响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接连发生,涉及面越来越广.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是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绊脚石.但近年来群体性事件不仅发生在现实世界中,在网络世界中也发生了大量的群体性事件.目前被广为认定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诸如"陕西周老虎事件"、"南京天价烟事件"、"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杀人案"、"云南躲猫猫事件"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淮南王刘安"荧惑百姓,妄作妖言"案、张寿王"诵不详之辞,作妖言欲乱制度"案、甘忠可"汉当更受命"案三个案件为例分析汉代妖言罪对当时政治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