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盛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丧文化”,是多种解压文化中表现最为持久的文化形态。从文化类型来看,“丧文化”与“躺平文化”均属大学生亚文化现象。“丧”式亚文化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成与传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表现为社会发展存在的负面问题、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大学生的外在归因。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青年大学生中抑“丧”扬“上”,将“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课外教育主阵地,并以“上文化”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思维正确看待“丧”式亚文化。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具体说来,就是“换易言语使相解也”。文化翻译是指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各民族间的文化以及语言的“表层”与“深层”结构的共性和个性进行研究,探讨文化与翻译的内在联系和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3.
“庄稼其”乐舞是土族纳顿仪式中“面具舞”(傩戏)环节中的第一场,通过歌舞演的表演形式揭示青海民和三川地区土族仪式乐舞中“礼”“巫”文化的互融现象。以土族“庄稼其”乐舞为研究对象,重点考察仪式乐舞中“礼”“巫”文化的“异源同流”并交织产生出“礼”“巫”文化的多层叙事,不仅可以探索乐舞中“象”与“意”的美学观照,而且揭示了青海区域多民族共融共生的和合文化思想。特别是“庄稼其”乐舞中表现的“序”与“和”,“同与合”的文化叙事,体现了长幼尊卑的秩序观和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4.
“后街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校园文化一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但当前的高校“后街文化”呈现给学生的主要是消极的文化特征,因而高校有必要对“后街文化”予以重建。在重建“后街文化”时,高校面临着来自体制、机制以及缺少良好沟通平台等方面的问题。对“后街文化”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树立和谐“后街文化”建设理念;赋予高校合法的“后街”治理者身份;健全“后街文化”建设联动、协作的长效机制;社区政府担任“第三方”,搭建文化建设中各方的沟通平台,是重建和谐“后街文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丹尼尔“文化矛盾”论从属于其文化观念逻辑,又与“图式无效论”互为表里,其技术决定论视域规划了其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判断,由批判马克思主义“文化矛盾”而求助宗教精神实则开错了药方,对“文化矛盾”论的再审视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思想廓清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6.
周德义 《教师》2020,(13):3-4
中国文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理论的学问。中国哲学在对事物存在、运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以及事物变化发展的理论建树上,认为“无对”为大。“无对”也就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是“无对”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汉字既是历史的“活化石”.又是流动的文化史。其最早的称呼叫“文”.和“文化”、“文明”共享一个“文”字,足见其关系的密切。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序》中说:“文字乃社会文化之一要征。于社会之生产状况与组织关系略有所得.欲进而追求其文化之大凡,尤舍此而莫由。”他的这番话,并非夸大之辞。“文”是独体的、不町分解的,多为象形字。  相似文献   

8.
“双师”文化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多种表现形态。“双师”文化建设重点是完善政府的“双师”型构文化,为“双师”文化的生成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健全职业院校“双师”管理文化,为“双师”文化的发展提供现实沃土;强化教师的文化认同,为“双师”文化提供动力支撑;弘扬“双师”群体的实践文化,使“双师”文化进发强大活力。  相似文献   

9.
梅山文化是梅山民众在在特定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古老的地域文化。它既具有明显的“蛮夷”文化的特性,又具有丰富的“和乐”文化的特质,其主要表现为:凡事随遇而安,懂得放下;为人处世更要懂得谦让与恭和、包容和仁爱;与家以和而兴、与人以和为贵、与物相生共荣、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处。梅山“和乐”文化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洋 《保定师专学报》2009,(5):87-88,129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文化之墙阻碍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墙”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墙”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特征,进而说明拆除文化之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保山作为小城市,但小城市亦有大文化。本文首次引入社会学、人类学中的“场”、“圈”理论对保山的文化建设进行考察。认为从现实情况来看,保山大文化建设已经具备文化“场”的初型特征与资源基础,可以形成文化“圈”效应,二者的关系是一种线型发展的梯度线索,既统一,又辩证。并强调对保山大文化观的树立与培养,发挥保山大文化的标识功能、路径功能、理念功能的“软实力”作用,努力实现文化“场”“圈”的建设旨归,即实现保山的经济文化一体化工程,树立起标徽式的保山小城大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人的存在形态,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教育是人的特有现象,伴随人类诞生而诞生——人、文化、教育是“三位一体”同位关系。学校当着力构建人与文化互融互动、共同发展的教育形态。建设以真善美为意蕴的智慧文化,涵养师生渴求大真、坚守大善、笃行大美的文化品格,乃是我校文化建设的实践样式。  相似文献   

13.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文化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一世纪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表现就是经济与文化的一体化推进。二十一世纪的经济格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力”的较量。“文化力”的内涵既包括科技、教育在内的智力因素。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在内的种种精神力量,还包括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力量。对于发展来说,“文化力”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4.
吴举宏 《师道》2009,(9):25-26
现在言必谈“文化”,什么企业文化、学校文化、餐饮文化、旅游文化,等等,“文化”一词成为现在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仿佛不谈“文化”,就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为了说明自己也有点文化,我今天就凑凑热闹,也来说说“文化”。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从整体上透视“沙滩文化”的“内涵”分析性研究成果及对“沙滩文化”概念的理论分析始终相对较少.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在于“沙滩文化”涵盖多学科领域而难以有效“综合”及“沙滩文化”“汉学”内涵与“区域文化”形态的交叉.后者使得“沙滩文化”研究既难以完整获得有助于揭示其内涵的汉学背景,同时又无法与人类学、民族学语境下的“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研究潮流全面合流.充分考虑地域场景的同时兼顾“汉学”宏观背景,或许是“沙滩文化”研究在历经30余年后向纵深推进的全新路途.  相似文献   

16.
高一册新教材选了汪曾祺先生的《胡同文化》,“胡同”书上有了明确的解释,但“文化”一词难以界定,再加上当前“文化”大有泛滥之势,从烟文化、酒文化到风筝文化、豆腐文化甚至有人提出所谓的电子文化,弄得学生很难理解“文化”的含义。古代的“文化”,按唐代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的解释为:一、指典籍,如《诗》《书》《礼》等;二、指人们的礼仪风俗。因此,“文化”就是文治教化、礼乐典章制度。也可以说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如:汉刘向《说苑·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束皙《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武功外悠。”前蜀杜光庭  相似文献   

17.
“四个讲清楚”是一个有机整体,分别论述了世界和中国、历史和文化、民族与信仰、国情与道路等四个方面内容。“四个讲清楚”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提供了方向和道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需要对世界文化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知,加强中华文化教育以提高文化自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觉,领会“三个独特”以进一步坚定“三个自信”。  相似文献   

18.
任何城市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优势,本文通过探索以“活化”地方文化资源、“融化”地方文化优势、“转化”地方文化实力为具体内容的“三化”文化强市战略,以期有效实现地方文化强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主旋律”是国家试图建立“文化主导权”的文化战略工程。借助体制优势。“主旋律”文化变换战略与战术.使用更具弹性和富于活力的方式,表达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意识形态”。“主旋律”战略产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采取了不同于此前意识形态战略的组织与实施方式。“主旋律”文学(小说)在这一宏大工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其创作、传播、评奖、改编等生产与流通过程具有多种复杂情形。  相似文献   

20.
一、“福娃”与中国的“福”文化“福”是所有欢喜,所有平顺,所有美好的总称。几千年来,在中国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把有“福”作为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在中国,商店里胖嘟嘟的“福娃娃”随处可见,家庭装饰的壁挂、民居窗户带有“福”字的镂空雕刻、大街小巷的福文化雕塑等福文化现象与景观无不蕴含了中华民族“福”文化灵魂,“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吉祥文化的代表。2008年世界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