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探讨棉花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棉花品种改良及亲本选择提供信息,运用聚类、判别、多元方差等分析方法对参加2011年黄河流域中熟常规棉区试A、B两组共20个品种的产量、早熟性、抗病性及品质指标共12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以枯萎病指最大(25.36%),黄萎病指次之(19.45%),皮棉产量、株铃、铃质量、麦克隆值及纺纱均匀指数的变异系数均较大,衣分、纤维长度、比强度及整齐度的变异系数较小.聚类分析(minkowski距离,ward方法)将20个品种聚为4大类,基于聚类结果再进行判别分析,误判率为0,表明分类结果可靠.多元方差分析结果显示4类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第I类属早熟、较高产优质类;第II类属中早熟、中产中质类;第III类属较早熟、高产中下质类;第IV类属中熟、中低产中上质类.针对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合理利用的价值和改良目标.百棉985、中植棉1017及锦科棉11号3个品种性状表现突出,在棉花品种的遗传改良中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影响黄淮流域粳稻品质的主要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以提高优质粳稻育种的预见性和可靠性,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2010—2012年20个粳稻新品种的11个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中变异系数较高的有垩白度(64.46%)、垩白粒率(49.67%)、透明度(47.33%)、胶稠度(11.37%)和碱消值(10.20%),其他性状的变异系数较低,垩白度、垩白粒率、透明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很重要;将11个品质性状提取垩白因子、精米因子、粒型因子、出米因子和胶稠度因子5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74%;20个品种被划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含4个品种,第Ⅱ类含8个品种,第Ⅲ类含3个品种,第Ⅳ类含5个品种.第Ⅱ类属优质类,其中新稻062235的综合品质居参试品种之首,达到优质粳稻国标一级标准.在优质粳稻育种实践中应以降低垩白度及垩白粒率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3.
对2005年黄河流域区试B,C两组17个杂交春棉品种的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0.84%.通过聚类分析,从纤维品质的相似度上将17个品种划分为四大类,并对各类品种纤维品质性状进行了多元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第1类为优质棉品种,第Ⅱ类为亚优质棉品种,第Ⅲ、Ⅳ两类为中质棉种。同时,对各类品种的品质育种目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IBM SPSS19.0软件对82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蛋白含量与干面筋和湿面筋间、干面筋和湿面筋间、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相关;按方差贡献率提取出3个主成分,3个主成分初始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89.683%,根据标准化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得出3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和综合模型,通过综合得分的高低,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排序,其中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势强筋小麦品种"新春21"的得分最高,"巴优1号"的综合得分最低。  相似文献   

5.
探讨水稻农艺性状的成产效应,为实现水稻高产育种持续发展与优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对河南省2015—2016两年水稻区试的16个新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最优回归、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根据统计参数所提供的信息,综合分析得出:在育种实践中,选取植株较高、分蘖力较强、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高、每穗实粒数多的性状,是实现高产育种目标的关键.在高产栽培上,应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促早发、成壮蘖,提高结实率、千粒质量和每穗实粒数,夺取水稻高产.14个农艺性状提取的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024%,根据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进行综合评价,新稻89、福稻018、苑丰136分列前3位.基于8个主要农艺性状将16个参试品种聚为4个类群,第Ⅱ类(艺稻206、信粳1787、苑丰136)属高产类,并依据各类品种的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良目标.  相似文献   

6.
以抗虫棉品种和非抗虫棉杂交,在选择的条件下对F2代单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就综合农艺性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4.95%,基本反映遗传信息.各主成分分析结果依次为:结铃性因子、形态因子、铃重因子、衣分因子、营养生长因子.依据主成分评价,较为理想的杂交F2代抗虫棉单株应是第1主成分较大,第2主成分适中的品种,即以果节数、果枝数和结铃数多,果枝夹角、株高和铃重适中的类型.通过5个主成分的总得分,构建出新的一个F2代单株选择指数,可以此作为F2代单株选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抗虫棉品种和非抗虫棉杂交,在选择的条件下对F2代单株性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就综合农艺性状对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前5个主成分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4.95%,基本反映遗传信息.各主成分分析结果依次为:结铃性因子、形态因子、铃重因子、衣分因子、营养生长因子.依据主成分评价,较为理想的杂交F2代抗虫棉单...  相似文献   

8.
棉花新品种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河南省2006及2007年16个春棉区试资料的植株、产量因素和纤维品质共17个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前4个主成分对所考察性状总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83.89%,反映了所有性状绝大部分信息.分析表明,选择植株中等偏高、果枝始节低、果枝台数多、株铃多、铃重高的性状,可同步提高衣分,增加皮棉及霜前皮棉,为选育高产棉花品种的有效途径,但对纤维的长、细度及纺纱指数的间接选择效果不明显.通径分析表明,由于株铃与铃重呈负负相关,选择时必须两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植株中等偏高和果枝台数多的性状,主要是通过增加株铃起增产作用,果枝始节低的性状能极显著提高衣分而导致皮棉增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近年黄淮海区夏大豆性状,以54份品种(系)为材料,利用描述、相关、回归、因子、聚类等方法研究了群体表型.结果表明:11种性状中,库容因子(荚数、粒数等)比株高、百粒质量、产量、节数变幅大;产量与单株粒质量、节数、株高、单株粒数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降低;3个主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81.265%,可...  相似文献   

10.
棉花植株性状、产量性状及品质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全国棉花品种A组区试13个品种的7个植株性状、7个产量性状和8个纤维品质性状组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出苗—开花及全生育期短与果枝数适中的性状,有利于提高皮棉产量及霜前皮棉产量。生育期长的性状,则果枝始节高,果枝数多,对纤维长度、整齐度、纺纱均匀性指数产生负效应。结铃性强、株铃多的性状,可同步提高铃重,但会间接导致纤维长度、比强度、整齐度及纺纱均匀性指数的降低,麦克隆值的增加,影响纤维品质。衣分高的性状,可有效地提高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降低纤维黄度,但会促使麦克隆值的增大,使纤维变粗。  相似文献   

11.
产量因素性状与产量的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株铃、铃重与衣分为三大产量因素,以株铃对产量的贡献最大,铃重次之,衣分居三。纤维品质性状的偏相关及通径分析表明,选择整齐度高、比强度大、麦克隆值低的性状,不仅可提高纺纱均匀性指数,且对改善子棉产量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典型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增加株铃,有利于提高皮棉产量和增进纤维品质,但株铃过多,晚秋桃所占比例大,将对衣分、衣指、麦克隆值产生负效应,因此,应注意优化成铃时间与部位,力争多结优质铃。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十三所福州市市属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在福州市职专学生体育消费影响因素的14项指标中提取了三个影响因子,即个人因子、体育消费产品因子和学校因子,这3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7.364%。研究提示:三个因子可全面反映福州市职业中专学生体育消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蓖麻良种筛选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产量、主穗硕果数、株高、百果重、物候期长短、病虫害情况等因素,对10个蓖麻优良品种在济源市的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按生育期均为中熟品种,适宜济源地区栽培,其中2号、8号、10号易发生虫害,3号和10号易倒伏;2号、3号、5号、6号、8号分枝能力较弱,没有二级或三级分枝,其他品种分枝能力较强;7号单株产量最大,其次是9号、2号、1号、5号;7号、9号均在济源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号如能控制好虫害的影响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发展品种.  相似文献   

14.
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本文围绕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通过用人单位、高校半结构式访谈以及对毕业生问卷调查,构建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体系及测量量表,以安徽科技学院财经类2013届毕业生为例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EFA),结果表明交流学习、创新创业、职业发展、职业态度和专业知识技能是影响毕业生就业能力的5个因子,其中交流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态度是就业能力的短板,毕业生整体就业能力一般.依据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之间关系,探讨通过提高累计方差贡献率对公因子解释力的影响,进而印证模型分析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超高产小麦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超高产小麦主要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序依次为容重r10>穗粒数r7>有效穗r6>抽穗至成熟天数r2>千粒重r9>穗粒重r8>全生育期r3>株高r4>最高分蘖r5>出苗至抽穗天数r1,而且还明确了各个性状之间的关联程度,提出了超高产小麦的育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应用DTOPSIS法对2002年国家黄淮海鲜食甜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一组)的13个参试品种12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各品种的实际表现十分一致,比单纯用产量对参试品种进行评价更具有科学性.该方法具有计算简便,结论明确等优点,可作为甜玉米品种区试验中对参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Somatic embryogenesis in wild relatives of cotton (Gossypium Spp.)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ild cotton species can contribute a valuable gene pool for agronomically desirable cultivated tetraploid cultivars. In order to exploit diploid cotton a regeneration system is required to achieve transformation based goals. The present studies aimed at optimizing the conditions for regeneration of local varieties as well as wild species of cotton. Different callus induction media were tested with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hormones in which sucrose was used as nutritional source. Different explants (hypocotyls, cotyledon, root) were used to check the regeneration of both local cotton plants and wild relatives using T & G medium, BAP medium, CIM medium, EMMS medium, and cell suspension medium. Different stages of embryogenicity such as early torpedo stage, late torpedo stage, heart stage, globular stage and cotyledonary stage were observed in wild relatives of cott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ave the way for establishing future transformation methods.  相似文献   

18.
对反映三产水平的19个观测变量建立因子分析模型,以最少因子刻画预期信息量为方向,以方差贡献为尺度,构造了4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因子,并通过载荷因子矩阵的旋转予以合理的命名解释,进一步利用公共因子的信息对我国30个省市的三产水平作了综合性评估,结论支持国家大力开发西部的政策倾向。  相似文献   

19.
"克字号"小麦品种产量因素遗传改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克字号”小麦不同育种阶段代表品种产量与产量因素遗传改良的分析,研究“克字号”小麦的遗传改良进程,及其优质高产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现代栽培技术条件下,目前推广的品种比地方品种增产近50%(47.1%),收获指数和千粒重分别增加了62.9%和32.5%。90年代以前产量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穗粒重的增加,90年代后产量的提高则主要来源于千粒重和收获指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