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吴敏  马宏佳 《化学教学》2004,(1):16-16,18
高一化学<硫酸>这一节中,"黑面包"实验是为了验证浓硫酸的脱水性,反应现象明显,形成了碳的黑色柱状物.但是,这个实验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除了无害的水蒸气和CO2之外,还包括CO、SO2等气体,这些气体是有毒的.  相似文献   

2.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的实验是高中化学常见实验。其鲜明的实验现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因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产生大量刺激性气体,危害师生身心健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一定的负面效应。为此,我们以正交实验为设计思路。以绿色化学思想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为教学理念,采用密封装置,进行多次实验研究和教学实践,并优选了相关反应的控制条件,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关于浓硫酸与Cu反应的化学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实验,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实验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一些现象,给探寻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等问题带来了困惑,下面做出具体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法和措施.1实验探究1)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现象课本中对该实验现象的表述为:溶液变成蓝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该气体使得品红褪色.  相似文献   

4.
一、铜与浓硫酸的化学反应 1.实验装置图。 2.实验现象。新教材关于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这样叙述的:浓硫酸与铜在加热时能发生反应,放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或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反应后生成物的水溶液显蓝色,说明铜与浓硫酸反应时被氧化为Cu2+。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中验证乙烯性质时,一般用浓硫酸作脱水剂,采用乙醇分子内脱水的办法制取乙烯,验证其与溴、高锰酸钾的反应及其可燃性。但在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以下现象:炭化严重;溴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慢;高锰酸钾褪色后有棕黑色沉淀;乙烯燃烧时,火焰颜色接近H2,CO等气体燃烧时特有的蓝色。这些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学生对乙烯性质的认识。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致使乙醇发生严重的炭化反应,同时实验装置和试液选择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了对乙烯性质的认识,因此在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制取时应注意的问题乙醇炭化产…  相似文献   

6.
高中化学教材通过浓硫酸与铜起反应的实验,说明浓硫酸有氧化性。做这个实验往往会产生一些弊端;如生成黑色沉淀多,蓝色硫酸铜溶液颜色很淡,逸出二氧化硫气体和酸雾。笔者通过逐步摸索,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  相似文献   

7.
一、硫酸的氧化性例析 例1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做CO还原CuO实验通常是将CO储存在储气装置中使用或用分液漏斗向装有浓硫酸的蒸馏烧瓶中滴加甲酸产生CO,再将CO通过导气管导入还原反应管,还原反应管两端用胶塞连接进气管、出气管,反应后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广口瓶后,尾气用气球收集。实验中,我们发现  相似文献   

9.
铜与浓硫酸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硫的性质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两个知识点。通过改进铜与浓硫酸反应及二氧化硫性质的联合实验装置,可达到实验时间快、现象明显、反应可控、无污染的效果。不仅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浓硫酸与铜反应的产物之一硫酸铜,而且同时验证了另一个产物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以及作为酸性氧化物的性质。通过加热对比现象,可以使学生对二氧化硫的不同性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外,该联合实验还实现了实验时间短、现象明显、一体化、微型化、绿色化和可重复性强的实验要求,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浓硫酸与蔗糖反应实验存在不足之处,反应过程有污染室内环境的有毒气体排出及无法检验蔗糖炭化后的产物.为改进该演示实验,进行了实验探究.把该实验设计在相对封闭的体系中进行,并可对实验中产生的有毒气体及水蒸气进行定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反应产物有C、CO、CO2、SO2和水蒸气,且产物炭经洗涤、干燥与研磨后,可作为还原CuO的原料,也可用于吸附气体或有色溶液中的色素.  相似文献   

11.
蔗糖与浓硫酸反应脱水是常见的一个课堂演示实验,该实验具有现象明显、成功率高等优点,但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等,因此不宜用于课堂演示。本文介绍一种新的蔗糖脱水途径,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2.
HCOOH在80~90℃时,并在浓H2SO4作用下能产生CO.而HCOOH的沸点是101℃,非常容易汽化,而且其酸性比H2CO3大,能与石灰水、CaCO3发生反应生成澄清的溶液而干扰CO还原CuO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CO还原CuO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是否充分接触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还原反应在玻管中进行,过多的水分会使玻管炸裂.那么如何制取纯净的大量的CO以及使CO还原CuO的性质实验效果明显同时既经济又环保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利用温度计控制制取CO的反应温度、脱脂棉干燥CO等实验再一次进行了条件的探索,得到了明显的光亮铜镜、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尾气燃烧火焰为兰色等现象.  相似文献   

13.
铜与浓硫酸反应在常温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铜丝表面渐渐变黑,伴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溶液变绿色,随反应的时间推移,铜丝表面有黑色物质扩散到溶液中,对本实验中出现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一些现象进行实验探究,找到实验中发生的与教材描述内容不相符的原因,为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教学提供理论与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中,试管内的液体加热后变黑色,产生这种现象是否与反应物的量及操作方法有关?在实验中,尽管进行了尾气吸收,但还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如何有效地防止SO_2污染空气?本文从反应物的量及其操作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一、对实验结果的探究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1)根据反应Na2SO3(固) H2SO4(浓)=Na2SO4 SO2↑ H2O,制备SO2气体。①试用下列简图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带孔橡胶塞锥形瓶集气瓶分液漏斗导管液体固体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3)有一成员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  相似文献   

16.
刘粉珍 《云南教育》2003,(11):26-27
高中化学实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践中我总了几做法。一、对实验进行延伸拓展例1,对HCl、NH3的喷泉实验的拓展,向学生提出问题:Cl2、CO2等其它气体能否做喷泉实验?通过讨论和实验得出结论:气体“溶”于某种液体或者与固体发生反应能产生较大压强差就能产生喷泉,如氯气与红磷的反应,CO2与碱液的反应等都能产生喷泉。例2,对盐类水解反应知识的拓展,向学生提出下列问题:向饱和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学生提出假设:可能有气体生成,有白色沉淀或红褐色沉淀生成,CaCO3粉末逐渐溶解等。让学生上台…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30):129-130
人教版教材《化学必修1》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教材中代表性演示实验。该实验的明显缺陷是:(1)产生有害的SO_2气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2)实验完成后大概要浪费30%的药品;(3)敞开的装置产生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需要长时间的通风才能恢复原貌。这个实验也引起了很多同行的重视,但做出可行性改进实验内容的并不多见。通过在实验室里反复的构思与实践,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相关的改进。  相似文献   

18.
<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因此我们学习化学不但要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还要能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处理。本文就以例子来谈谈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类试题的陷阱很多,解题时注意以下几点:(1)副反应或带出的杂质可能导致实验结论的不准确。例如:蔗糖与浓硫酸反应时除产生SO_2外还有CO_2,将两种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均会产生白色沉淀;盐酸与碳酸盐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19.
实验改进一例高一第一章教材中铜和浓硫酸的反应,要求学生观察的现象是气体的产生和溶液的颜色。其中溶液的蓝色是通过稀释反应液而得到的。但反应液中常因混有氧  相似文献   

20.
HCOOH在80~90℃时,并在浓H2SO4作用下能产生CO。而HCOOH的沸点是101℃,非常容易汽化,而且其酸性比H2CO3大,能与石灰水、CaCO3发生反应生成澄清的溶液而干扰CO还原CuO实验现象的观察。同时CO还原CuO是气体与固体的反应,是否充分接触也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另外还原反应在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