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吴菽蓉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0):111-112,132
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体现了对翻译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研究领域对跨文化翻译中译者角色的再思考。忠实与叛逆、归化与异化、缺省与补偿是跨文化翻译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译者在处理原文化与异文化中应考量的三个主要关系。促进各文化之间平等交流、和谐共生是新时期译者应承担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由于语言的文化差异问题,原文中文化缺省的内容有必要在翻译中加以补偿。从文化缺省角度,对《黑氏》中文化缺省现象进行分析,并研究译文所采取的翻译补偿策略,包括直译加注、音译、概略化、归化、释义、视点转换、异化。通过这些方面的探讨,以期提高译作翻译质量,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差异必然导致翻译损失,翻译活动的特质性使译者有意无意进行相应补偿。为实现交际目的,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异常重要。该文以《三国演义》两个英译本为例,对比分析两位译者对于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手段,并探讨其背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文化缺省是指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对双方共有的、不言自明的文化信息的省略,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需要原文的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以更好地表达原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红楼梦》是一部优秀的中国古典名著,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在《红楼梦》翻译中经常会遇到文化缺省问题.为此,应分析《红楼梦》中文化缺省的表现形式,探索《红楼梦》中文化缺省翻译补偿的方法措施,以更好地翻译《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46):15-16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是指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与其读者所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的缺省,而文化缺省往往会给译者带来许多困难。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再次进行重构,以协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内涵。本文以李白的《将进酒》中的文化缺省现象为例,分析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并就此提出相应的翻译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化缺省是翻译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如果不经适当处理,会给译语读者正确理解原文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译者在翻译中应恰当处理原文中的文化缺省问题,选用适当的补偿方法对其进行补偿,以帮助译语读者正确理解原文。文章从认知图式理论出发,对文化缺省的交际价值及生成机制进行解读,并结合翻译中的实际例子对五种常用的补偿方法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文化缺省翻译的接受美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学文本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对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人们可以将接受美学引入翻译过程,从而为译者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文化缺省因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化缺省是诗歌翻译中常见的问题。诗歌翻译的特点决定了在译文中对文化缺省进行补偿的重要性。关联理论提供了一种处理文化缺省问题的途径,即:翻译应该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直接翻译是由Gutt提出的如何有效地传达原文信息的一种翻译理念。通过找出原文中的语义、句法和语音交际线索,译者可以在遵循最佳关联原则的基础上对原文中的文化缺省进行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诗歌原文本的特征,解决诗歌原文中文化缺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习语具有鲜明的文化风味,渗透着浓郁文化气息。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习语翻译中对所缺省的习语文化进行补偿。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习语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习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的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保证原语习语文化交流达到最佳程度,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按奈达提出的翻译中的五大文化因素对电影片名翻译中的文化缺省进行了分类,分析了近年电影片名翻译的实例,并提出了一些文化缺省补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化缺省是文学文本中的常见现象。在翻译这样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由于文化差异,原文文化缺省的存在给译者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在提出文化缺省文本的翻译原则的基础上,对常见的翻译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旅游文本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文化缺省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旅游文本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诸如增补信息、删减法、音译加注释、文化释义、改写等必要的方法进行文化补偿。译者需要谨慎地对待原文本中的文化缺省,采取适当的策略对其进行文化补偿,架起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从而再现原文本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关联-顺应论视角看《围城》中文化缺省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是与认知相关的交际策略,是认知交际过程的自然结果。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原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三方的认知活动。由于认知环境不同和文化的差异的存在,文化缺省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文化和语言的关系入手,对文化缺省现象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以《围城》中的文化缺省的翻译为个案,从"关联-顺应"的语用学视角对其翻译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源语文本中"文化缺省"现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95-97,12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由此造成译者对原文文化理解不够准确或误解,从而产生欠额翻译、漏译或误译。另外,文化缺省还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策略制定。作为跨文化交际翻译交际主体之一的译者必须思考应该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将许多对于原文读者不言而喻的缺省因素合理地传递或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的《儒林外史》英译本将为探讨文化缺省对原文文化理解和译者翻译策略制定的具体影响提供颇有价值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对双方共有的相关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的存在妨碍了跨文化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译者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在翻译中对之进行重构,以帮助译文读者建立语义连贯,从而更好的理解原语作品的内涵,了解异域文化.本文以《红楼梦》为例,归纳和说明杨宪益、戴乃迭两位译者针对文本中的文化缺省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并对此加以评析.  相似文献   

16.
用典翻译与文化缺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作品中作者常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由于中英文化差异,用典的翻译给译者带来了很多困难。用典的翻译方法有四种,即直译、直译加注、替代和再创造。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所以,用典的翻译离不开文化缺省补偿。  相似文献   

17.
英汉广告中的文化缺省翻译是实现原交际者的意图,诱导广告受众接受其产品或服务,从而使交际获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其主要策略是:一、以目的语读者为视点对译文进行归化性明示;二、以最佳关联为原则对译文进行异化性明示;三、化繁为简,重新组合,突出交际意图;四、调整原语信息,实现译文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8.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想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从作者艺术动机的视角探讨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方法很有价值。翻译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努力洞察作者运用文化缺省成分所隐含的艺术动机和美学创造,根据原文的具体情况和译文读者的接受能力,灵活选择正确的文化补偿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文化缺省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遇到的现象。采用何种翻译策略才能够有效避免文化缺省给译文读者带来的困惑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文章从文化缺省的形成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着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内涵和最佳关联原则,并从这一角度分析比较了老舍著名作品《茶馆》的两个英译本,探讨对文化缺省的翻译补偿策略,认为文化移植是文化缺省翻译的最终趋势。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上的可译性与实践上的不可译性,以及归化与异化在文化层面上的不可协调性构成了文化翻译的悖论.对这种悖论的认知能使译者始终保持理性的翻译思维,并促使其提高文化素养,在文化翻译中随机择法,通过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实现文化信息的多元补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