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在对知识流动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流体力学中的液体流动进行隐喻分析,研究知识流动与液体流动的对应关系。提出构建沿程损失模型的前提假设,应用流体力学圆管流动理论,构建基于流体力学的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知识损失分析模型,对模型进行推导和求解。在此基础上,通过编程对知识流动沿程损失模型进行仿真模拟,绘制知识流动损失的变化趋势图像。通过研究发现知识流动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高知识接收方自身知识接收上限及提高知识输出方的输出意愿、依靠科学决策方法等途径有效避免知识流动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为提高知识传输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原因、本质、方式、特征等因素,研究了知识链组织之间的知识流动过程,构建了包含五步骤的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模型,提出了促进知识链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战略联盟的知识流动循环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了战略联盟的知识流动循环模型,认为知识势差导致战略联盟知识流动过程的形成,知识流动过程由知识共享阶段、知识创新阶段和知识吸收阶段构成,知识流动的最终结果是导致组织核心能力的提高和知识势差的弥补。当知识势差较小时,联盟各方无法产生合作意愿,联盟将会解体;当势差仍较大时,知识流动过程进入循环。  相似文献   

4.
知识是影响流程再造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以SECI模型为基础,构建政府流程再造过程中的知识流动模型.通过区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研究不同类型知识在政府中的流动及其优化.结合代表性案例讨论,验证了成功实施政府流程再造中的知识系统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知识供应链体系结构的描述,分析了隐含在知识供应链中的知识流动循环过程,构建了基于价值实现的知识供应链结构模型,进一步从知识扩散、信息增值、知识创新等三个方面,探索了科技信息知识在知识供应链中流动、传递并被应用以及效用逐步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认为知识联盟中的创新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知识流动、知识增值的螺旋过程,并且与知识联盟共同演进.论文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联盟中创新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从引文内容视角探究引文网络的拓扑结构及其组成要素的知识属性与引文网络中知识流动 效应间的关系。【方法/过程】首先,在阐述引文内容视角下引文网络知识流动主要特征的基础上,从静态特征属性 和动态结构属性2个方面构建了知识流动的演化动力模型;然后,依据影响引文网络中知识流动效应的主要因素, 从知识吸收效应、知识叠加效应和知识成本效应3个方面构建了知识流动效应函数的数学模型;最后,借鉴描述知 识溢出效应的蜂巢模型及其修正模型提出了知识流动效应系数的计算方法。【结果/结论】运用Netlogo设置演化动 力模型的初始参数,并通过仿真实验剖析各因素对知识流动效应系数的影响机理。文中方法可为客观反映引文网 络中的知识流动规律与模式,并揭示引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效应提供一套可参考的实证模型。【创新/局限】本文通 过计算实验方法从理论上较为系统地分析了引文内容视角下引文网络的知识流动效应,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但并 未结合实际题录数据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SECI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过程及螺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久平 《情报杂志》2006,25(9):51-53,57
分析了知识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层次结构,阐述了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过程中的社会化、外化、整合及内化四个阶段,即SECI,构建了基于SECI的企业内部知识流动螺旋模型.  相似文献   

9.
李柏洲  高硕 《科学学研究》2019,37(8):1506-1516
基于B-Z反应模型,以互惠性文化为控制变量,构建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过程中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的三维Logistic演化模型,通过216份有效问卷数据和Matlab软件仿真研究了在三种不同初始状态下,当互惠性文化强度变化时,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在互惠性文化强度相同时,当知识流动初期对知识共享、知识整合和知识创造均有关注时,知识创造的提升快于知识流动初期只注重知识共享或同时注重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的情况;互惠性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合作型原始创新知识流动的演化,强互惠性文化缩短知识流动演化的周期。本研究为企业实施合作型原始创新模式,提高原始创新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物联网产业开放式创新环境下,知识在企业、科研院所和顾客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有利于提高产业整体创新绩效。在Nakano提出的知识流动SECI模型的基础上,本文从物联网产业创新周期的不同阶段入手,对物联网产业跨组织知识流动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知识流动过程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转化机理。针对不同阶段跨组织知识流动的瓶颈,分别提出了政府介入知识定价、增强企业间信任并使企业知识水平协同发展、提升顾客参与创新程度三点管理提升措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演化的企业知识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流的循环流转有利于知识的创新及知识价值的实现.本文在回顾知识流与知识演化文献的基础上,从知识演化的逻辑来分析组织知识流的过程,建立了基于知识演化与学习的知识流模型,以此寻找知识创新的演化路径.其中,知识演化的过程伴随知识的流动,遵循知识演化的路径,以实现知识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知识在交流中形成知识流,为使知识流健康发展,科学、全面地评价知识流的绩效至关重要。采用BP神经网络的方法解决企业知识绩效评价的问题,建立企业知识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算例进行分析。应用示例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效率,在知识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企业内部知识传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徐渝教授提出的知识传播模型,实际上是说明知识的传播遵循一种Logistic增长的规律,而这种规律仅适用于知识在企业中自然增长的状况,而考虑到企业对知识传播的努力因素时,该模型就明显不能解释其增长规律。论文就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了企业努力进行知识传播时的机理,并据此对知识传播模型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的模型考虑到企业的努力因素时,企业的知识传播遵循指数增长的规律,而当企业放弃努力时,知识传播则遵循Logistic增长的规律,因而存在一个传播的临界点,临界点的位置是随着知识的性质和作用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反竞争情报单元模型,提出知识在企业中的流动情况,并从理想状态下的知识流动模型入手,加入反竞争情报手段,构建出企业的知识流动期望模型,即反竞争情报控制知识流分支的最终目的,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反竞争情报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冰峰 《现代情报》2014,34(12):38-43
基于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视角,构建以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为中介变量的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知识流影响的理论模型,探索非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流关系及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从我国东中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所收集的样本数据,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性影响,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对知识流具有显著的正向性影响,而非正式知识治理对知识流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主要通过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的中介作用对二者关系进行传递,即知识守门者知识行为在非正式知识治理与知识流关系中扮演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苏加福  杨涛  胡森森 《科研管理》2020,41(8):248-257
知识流动效率对创新绩效有着重要影响,在协同创新领域更是如此。为有效测度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知识流动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无向加权网络(Undirected Weighted Network, UWN)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首先,基于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节点特性、节点间关系特性,构建协同创新知识网络的UWN模型;综合考虑协同创新知识网络中知识流动效率的多重影响因素,提出一个新的知识流动效率测度模型,并进一步提出该模型在成员管理中的延伸应用;最后,通过某智能手机开发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本文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知识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以知识流为中心的知识价值链理论的分析,借用生物发酵机理,提出知识发酵模型,以揭示知识价值链中知识转移、知识增长与知识转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和一般规律,进而分析和研究影响知识价值链活动的各种要素和它们的作用方式,以此强化知识流管理。  相似文献   

18.
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创新因主体多样化而分散了创新风险,而合作创新过程中独有的风险及其复杂性和主观性、模糊性远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对合作创新过程中风险因素进行识别的基础上,将合作创新的风险归纳为知识产权风险、合作关系风险和运作流程风险三大类,并结合合作创新风险项目的模糊性特点,运用模糊群体决策理论,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同时给出了风险分析矩阵。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针对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现象,深入分析了影响知识流耦合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假设,据此构建了制造业企业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知识流耦合的理论模型。选择我国201家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所提假设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流耦合度、组织环境、知识传递方式和知识节点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正相关,知识特性与知识流耦合效率负相关,其中组织环境对知识流耦合效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