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交际意图是说话人在交际行为中所要实现的目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说话人对语言形式的选用。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为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有时会故意打破言语常规,造成前景化。前景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读者对非常规形式背后的隐含意义的探求过程正是作者交际意图的实现过程,前景化语言结构可将读者认知活动有效地引向对作者交际意图的破解。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殊的交际活动,是译者推导原语作者的话语意图、并将其传递给译语读者的过程。翻译过程中对源语的理解和对译语的选择都要以传递原文作者的话语意图为出发点。推导原作的话语意图,需借助于语境和各种交际原则进行推理,把握话语的功能。传递原作的意图时,要考虑读者的认知水平,注意意图传递的方式;要优先保证主要意图的传译;对于源语和泽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则可根据翻译的意图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3.
元交际能力是指在交际过程中理解对方隐喻信息、辨识对方交际意图的一种能力,游戏活动的开展以“元交际”为基础,以游戏双方能够识别对方的游戏意图为前提.元交际能力决定着幼儿能否理解玩伴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意图以及游戏本身的意义.文章结合元交际能力在幼儿象征性游戏、合作装扮游戏、规则游戏的运用,探讨了元交际能力对幼儿游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人的言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际意图,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Grice的会话含意理论、关联理论及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境观来讨论语境与交际意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 一、交际活动中的矛盾 交际活动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双向的社会心理行为。在这一活动中,信息的传递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即语言。当然,语言也并不是唯一的信息载体,面都表情、手势、身体态势、实物和图画,也可以充当信息的载体。作为信息源的说写者,他的任务是运用语言的代码把信息物质化,变为“话语”;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听读者,其任务是解码,从话语中提取  相似文献   

7.
刘晶  唐德根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5-128
言语交际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语境与话语双方互动生成的过程:一方面,语境对话语有着制约和释义等多重功能;另一方面,交际双方也总是致力于运用话语改变某些语境因素,并且不断适应和利用“即刻语境”,操纵和构建“即将语境”,从而使交际过程朝着有利于实现各自交际意图的方向发展。语境与话语的这种“互动生成”模式,是以交际意图为轴心不断向前推进的,直至交际意图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阅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关联理论看,阅读理解也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是读者从明示信息来推导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关联理论的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如何运用关联理论进行推理,进而提高他们的语用认知能力。本文结合关联理论,探讨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信息转换的原因,大致包括话题、交际意图、语境、社会环境、交际对象自身的教育程度、对话者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影响信息转换的原因有助于观察和了解言语交际的语用表现,从而正确运用和理解语言。  相似文献   

10.
王倩 《天中学刊》2011,26(6):52-54
前景化在文学语用学和篇章分析中,是指在具体的篇章中相对突出某个成分,好比在背景上突显出一个人物轮廓。《古诗十九首》中的前景化设置表现为诗歌的作者反复凸显“游子”和“思妇”的形象,将这两类形象置于诗歌中最引人注目的位置,以此实现自己追求仕途和渴盼爱情的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1.
交际能力理论,交际途径原则是现代语言学尤其是社会语言学发展的产物。交际能力理论,交际途径原则促使外语教学研究从以教学方法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过程为中心,促使外语教学的重点从句子水平的形式准确上升到语篇水平的意义流利,从而引起了外语教学理论的革命和外语教学实践的飞跃。交际途径是外语教学的一种大纲设计法,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的外语教学原则。交际能力的内涵决定了交际途径可以成为不同外语教学流派的汇合点,可以成为语法词汇大纲与功能意念大纲之间的一种拆衷。探索交际途径教学的策略和方法的突破点在于,如何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妥善处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将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应该是以培养交际能力为最终目的的,个性化的,铃铛样化的,折衷化的。  相似文献   

12.
交际法强调通过让学生大量地参与课堂交际活动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目的。分组讨论即为交际活动的一种,在外语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更加有助于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郝云 《甘肃高师学报》2011,16(5):136-138
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重要发展形态就是交际任务教学,交际任务的引入是英语课堂交际化的有效途径,交际任务得以实施的关键是教师的转变,交际任务的设计原则和表现形式是交际任务得以实施的重要策略,正确面对交际任务实施过程的问题,克服困难和障碍使交际教学这一先进的教学思想得以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4.
精读课应以培养交际能力为主要原则,突出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综合训练。交际式教学模式应替代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应根据文章特点,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设计合理、有效的课堂交际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锻炼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5.
纽马克将文本划分为表达型文本、信息型文本和号召型文本三大范畴。文中着重对表达型文本的英译实践为例,分析纽马克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在表达型文本中的具体应用和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交际法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而阅读正是促进学生在交际情景中使用英语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教学活动的交流与反馈.通过对外籍教师写作课堂的观察,整理了外籍教师写作教学的一些特点,分析了交际法在外籍教师写作课堂上的运用,并为本土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一些中国学生即使在非词汇和语法障碍下,仍然不能充分地理解一篇英语文章,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缺乏有关的英语文化知识造成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对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掌握,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有必要适当地提供相关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信息,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论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际能力包含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两者处于不同层面。交际能力和语言能力是相互依存的,脱离了语言能力的交际能力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而脱离了交际能力的语言能力只是一堆规则,毫无实际运用意义。没有获得语言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交际能力,而语言能力不可能自动发展成为交际能力。在以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作为最终目的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首先培养语言技能,在语盲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交际技能。  相似文献   

19.
交际能力、交际法与英语口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对“交际能力”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将交际法运用于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提出了英语口语教学中交际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并得出结论:交际法是英语口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外语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交际教学法的教学观认为掌握一门语言就是要掌握一种“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策略能力。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的应用要求英语教师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即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一个合格的组织者,一个成功的引路人,同时要避开两大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