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美娟 《甘肃教育》2022,(21):55-59
“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美学理论,经典文学文本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它不仅是解读文本的语言密码,还能激起一种强有力的审美情感。文章以这一理论为基础,重点探析《蒹葭》中存在的“有意味的形式”,再探讨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思考,以期教师能带领学生通过鉴赏文本中“有意味的形式”,从而走进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诗意人生,树立健康的言语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陈莹玉 《教育评论》2020,(5):141-144
文本由"情"与"辞"相互交织而成,"情"可以理解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辞"包括语言、结构与逻辑。情辞相生,互为表里,融为一体。回归文本的情辞关系,共情与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维度。共情教学借助语境创设,培养学生共情能力;思维教学探寻"有意味的形式",促进学生思维建构。两者同时进行,相互渗透,不可偏废,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在新课标理念下,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划一被打破,代之以多元解读,使文本视界与读者视界走向融合.但在融合的进程中,主要还是借助于直觉来完成的,还是属于"意义教学"范畴.语文教学要借助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起学生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在"意义教学"的基础上延伸到"意味教学",在两者的融合中使语文更有惠于学生.  相似文献   

4.
马菱 《文教资料》2007,(32):104-105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文本是一种静态而带有"生命"的个体,不能让教材文本游离于一种表面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及呈现形式、"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要求、"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思考等三个方面,对"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进行了初探。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回答的是"教什么"以及"教到什么程度",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确定教学目标,除了要遵循教学的一般规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立足文本的语言形式,尊重文本的文体特征。文体是文学情味、审美体验和形式特色的统一,相对于语言文字、篇章结构而言,它是更高级的一种语文形式。从文体角度拟定教学目标,能帮助我们准确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凸显语文本位,从而把语言表达形式的领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实现文本价值的重要途径。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验、体味内中情味或情感,感悟文本背后的特殊意味、意蕴,最终获得对于文本的多元理解,形成一定的语文素养。它应基于教学,具有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实现"两个走向"——从"解读"三维走向"教学"三维,从"平面"解读走向"立体"解读。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文本的特质决定文本的核心价值,而文本中"怎样表达"的特点就体现了这种价值。语文教学要想从教言语内容转到教言语形式上,就必须以学生有效的"读"为抓手,在把握文本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中语文的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育富有"应试"的意味,内容和形式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的文化学习兴趣,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学作品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意义。本文从回归文本,还原文本意味;延伸文本时间和空间;"击中"学生思想,落实人文性三方面探讨文学作品教学如何激发学生思想空间,落实语文教学"人文性",实现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教材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写作训练的根本所在,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素材内容。文章提出"基于文本语言,搭建写作支架;基于文本表达,迁移写作方法;基于文本特征,内化写作修辞"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醉花阴》教学为例,在"文本背景处"、"教学重点处"、"语言精美处"三个方面对这首古诗进行了拓展,来探索古诗教学中拓展的基本形式,浅谈拓展的基本要点,努力提高拓展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文学语言有其特点.不同特点的语言体现了各式各样的语言美。如散文的语言流畅,小说的语言生动,诗歌的语言凝炼,议论文的语言严谨,说明文的语言朴实.抒情的语言感人等等。美的语言是由普通语言构成的。普通的语言必须进人一定的文学文本和文本中的其他语言构成。并且创造、生成一定审美意味或美学意味的有意味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由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体式是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的基点。诗歌与散文(广义)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最重要的两种文体,"诗"与"文"体现着从"走路"到"舞蹈"的文学意味,"诗文互转"蕴含着从"变化"到"理解"的教学意义。进行"诗文互转"是文体图式教学的一种范式,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诗转文""文转诗""诗转诗"的教学策略,实现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与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文的教学"因文而异",毋需质疑;但课文又分类聚合,因而探索"因类而异"的教学也十分必要。尽管文本分类有利于语文教学,且使各类文本共具一般性和特殊性教学价值,但当下在价值认识和价值实践上仍有误区。而从文学文本的文学形式、实用文的实用性、论述文的逻辑性思维出发,立足各类文本特殊性展开"因类而异"的教学,应是使各类文本应有教学价值生成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理念下,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中的划一被打破,代之以多元解读,使文本视界与读者视界走向融合。但在融合的进程中,主要还是借助于直觉来完成的,还是属于“意义教学”范畴。语文教学要借助于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培养起学生语文的能力和素养。在“意义教学”的基础上延伸到“意味教学”,在两者的融合中使语文更有惠于学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对教案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以文本教案为依据的。事实上,教案除了文本形式之外,烂熟于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相对于文本教案而言在教学中更具实用性。如果说相对于文本形式而成竹在胸的非文本形式的教案可以称做“心案”的话,片面地以文本形式作为教案评价的标准势必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和“动态生成”的课程实际需要产生冲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教学实际对教案作出符合其本源意义的评价,成了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设计色彩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主体做到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变革创新,重视色彩基础训练,在色彩观念、观察方法和表现方式上理清设计色彩与纯绘画色彩之间的区别;在内容与形式上,使"有意味的色彩形式"与创意思维相契合;设计色彩教学必须与实践考察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市场观念、消费心理和应用意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散文,教材中所占分量重,高考中所占分值高,最能考查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而在实际教学中却缺少明确、清晰的教学思路,存在"少慢差费"问题,散文阅读教学成了高中语文教师的"痛"。人教版必修教材虽是以单元形式组构,但由于组构文本时对几篇文本的共性与个性特点把握不够清晰,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虽有单元教学之名,却并无其实,老师们大多还是无整体意识,盲目随意地进行着单篇教学。笔者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内涵的外在表现体现在对阅读文本的阅读教学,阅读文本的呈现形式表现为文学文本和非文学类文本。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会更多的关注文质优美的文学文本,而边缘化非文学类文本。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是完整的教学场,非文学类文本不仅要走进语文教师的教学视域,而且还应该有适合的教学路径,从而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