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和前苏联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但建立的政党制度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而苏联建立的是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制度。两国不同的政党制度运行的结果迥然不同,“一党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之一,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了避免重蹈苏联的覆辙,必须加强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党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大提出参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民主,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是我国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党在执政条件下实施组织领导的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首先必须遵循党管干部原则。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进一步扩大民主,使优秀人才 脱颖而出。而党管干部原则是我国干部制度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是党在执政条件下 实施组织领导的中心环节和基本途径,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所 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首先必须遵循党管干部原则。  相似文献   

4.
防止和反对宗派分裂活动,确保党的团结和统一,这是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保障。十月革命后,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先后同"左派共产主义者"、"工人反对派"、"民主集中派"等宗派活动和分裂错误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出色地保证了布尔什维克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和统一。并且,为预防和消除"寡头政治"带来的分裂危险设计了一系列制度方案。列宁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制度设计对各国工人阶级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均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立公平竞争机制,是完善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关键。实施党内公平竞争选举制度,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竞争选举相结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明确界定选举产生的干部与非选举产生的干部范围,保证竞争性选举的科学性;严格选举资金预算管理,杜绝贿选行为对党内公平竞争选举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健全有关公平竞争选举的监督机制,确保党内竞争选举真正做到公正、公平、有序。  相似文献   

6.
潘坤 《时代教育》2012,(7):1-2,4
从十月革命到1922年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一党执政的政党制度形成的主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俄国的政治传统、阶级基础、文化状态、经济模式以及内忧外患的处境是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而十月革命之后列宁有关国家、政党理论阐述的转变又将其进一步巩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曾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反思苏联政党制度形成的历史原因,无疑对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政治体制改革和党的民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试论邓小平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历史上既起过积极的作用,也包含了一系列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以苏为诫,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针对缺乏生机、日益僵化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由此形成了全新的社会主义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邓小平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观点;针对苏联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观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沙主义的对外路线和政策,邓小平提出了在新原则基础上建立国与国、党与党之间新型关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党的任务的组织保证,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制度改革,改进党管干部方法,积极探索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途径.大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开创人才辈出、生机勃勃的干部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斯大林模式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啦在经济体制方面,斯大林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排斥价值规律,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在政治体制方面,在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后来发展到极端则是个人崇拜的盛行与肃反运动的发生。斯大林模式在长达半个多世纪里左右着苏联的发展,留给苏联的也是一个问题成堆的、病态的社会。尽管苏联领导人几次试图调整与改革,但始终未能触及体制的根本痼疾;戈尔巴乔夫的一剂“猛药”,最终导致苏联分崩离析。  相似文献   

10.
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组织、思想和干部等方面的帮助,并提出了建党原则和建党要求、革命领导权和革命前途、革命战略和斗争策略等方面的指导意见.这些指导和帮助对中国共产党确立马列主义的指导思想、按照布尔什维克党的样板建党、制订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起到了重要作用.共产国际在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帮助中国共产党建党过程中及后来在指导中国革命过程中存在领导方式、组织纪律以及联合对象的确立等方面存在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初苏共垮台,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与日益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苏共脱离群众,失去了执政基础是苏共垮台的深层原因。它留给我们党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就是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将“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国际政治的重在事件,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其原因在致有如下为1.长期推行僵化的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发展停滞不前;2.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民主和法制不健全;3.苏共建设上存在严重问题,4.国内的民族矛盾;5.“8.19”事件;6.戈尔巴夫的个人因素。社会主义国家应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1.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2.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4.坚定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注重借助俄国革命的历史、理论和文本等方面的资源,获取中国革命的路径参照、理论指导和方法启示。1938年9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与《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出版"不期而遇"。前者强调要将研究马、恩、列、斯的理论作为"时代任务",借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最终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后者提供了马列主义基础知识的"百科全书"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百年总结",恰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相互契合。基于四个方面的革命需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掀起了以《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为"中心材料"的学习运动,为中国革命及其要素的系统建构创设了重要前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党群关系的实质即为利益关系,因此,立足于苏共党群关系发展,以利益关系为主线,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各级地方组织活动,党员的个体行为等方面,从宏观、中观以及个体角度入手分析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过程中党群关系发展的历史状况,并对其进行深刻反思和总结,以期对社会主义国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60多年教育历史中没有培养出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钱学森院士临终前担心中国出不了创新人才。有人认为这是由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造成。可是,作为中国政治体制先驱的苏联,在体制存在的80多年历史中,却获得了9项诺贝尔奖,诸多科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的高等教育。苏联的经验表明,即使是在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下,只要能让高等教育保留相对的自由空间,高校就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其创造天职。同时,文化传统中对普适价值的不懈追求,也是成就高校创造职能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6.
政治信仰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苏联社会主义和苏共失去了政治信仰。导致人民群众失去政治信仰的原因有四: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影响了劳动的主人翁地位;二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削弱了人们的民主参与权利;三是苏共领导人推行的一些不当的方针政策造成了意识形态的变异;四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当产生了民族隔阂与分离的倾向。当前,我们只有真正坚持和落实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才能坚定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才能使社会主义立于不之地。  相似文献   

17.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它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苏维埃制度是布尔什维克革命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苏维埃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是布尔什维克判断革命形势成熟程度的晴雨表,布尔什维克最终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确立了苏维埃民主制度.十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民主机制历经七十多年的实践,其意义是深远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苏联解体说明苏共始终没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权力过于集中、民主太少,政治文明未开化,是苏共亡党的根源。如果不能从中汲取足够深刻的教训,历史悲剧就无法以历史的进步来补偿。从正反两方面阐述提高文化自觉性,对构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政治文明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