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旅游商品最能体现一个地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在满足旅游者购物的心理需求,增加地区经济收入,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我区目前的旅游商品业的发展缓慢,甚至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从关于如何发展旅游商品业提出本人的一些观点和见解,希望能对我区的旅游商品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姜兰  毕强 《现代情报》2007,27(6):19-20
信息具有商品的属性,信息本身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信息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信息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信息商品的有用性。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信息商品的文化价值属性,又从信息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同作为一般人类劳动凝结的价值和作为信息商品效用性的使用价值一样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郭丽 《世界发明》2011,(1):40-40
在本届文博会上,一大突出的亮点即是产业的跨界与相互融合。在这之中,文化旅游景区与旅游商品展、体育产业展和中国休闲礼仪商品博览会则突出展现了文化艺术与旅游、体育休闲娱乐等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传统工艺美术行业与旅游等服务业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族群中一直保持下来并富有个性的文化传统,客家文化的旅游开发是我国文化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就如何发展客家文化旅游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剖析学术界关于旅游商品、旅游文化和生态旅游传统观点的不足之处;论述三大前沿传统理论的盲点给旅游实践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产业之一重要程度有很大提升,蕴含在风景中的文化使旅游变得更生动。高校在培养旅游英语专业人才时要顺应社会需求,在旅游英语教学中要体现中旅游文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罗正霞 《青海科技》2008,15(1):8-10
旅游商品是现代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青海省旅游商品的发展滞后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青海省旅游商品现状及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青海省旅游商品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提升旅游品位的关键.本文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分析了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是提高乡村旅游品位的出路,最后提出了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如何挖掘和保持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丽 《中国科技信息》2006,(12):223-225,227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购买的、具有当地特色的纪念性商品.但在旅游市场上销售的旅游商品,大部分质次价低,更严重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雷同性、单一性和地方文化特质的消退.本文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旅游纪念品的概念进行了解析.然后,立足于地方特色,具体探完了旅游纪念品从开发设计到生产包装及销售的全过程.为挖掘和保持旅游纪念品的地方特色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消费侧重于商品的符号价值,即附加在商品中的文化资本价值.这使得消费呈现出文化化景象,消费的文化象征意义越来越突出,商品的文化价值越来越受关注,形成了消费文化.尤其在文化消费领域,商品中文化资本的含量直接决定了其价值,左右着消费走向.并且,若从布尔迪厄的相关理论出发,透析人格化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则有助于把握当代文化消费趋势.  相似文献   

11.
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个分支,是旅游活动中的文化.旅游文化寓于一般的文化之中,但又不同于一般文化,它具有一般文化形态的共同属性,但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又有着自己的特殊性质.因此,本文从文化的特征出发,并联系旅游活动的特征,从中得出旅游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具有独特旅游经济价值的龙母文化是岭南古都梧州珍贵的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开发利用,对梧州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龙母文化旅游产品的龙头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对其开发利用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梧州龙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问题,对梧州如何进一步合理开发龙母文化旅游资源提出探讨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旅游纪念品是旅游活动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也是旅游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和体现旅游地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点.据调查,武汉旅游市场上蕴含地方特色并具有吸引力的旅游纪念品不多,这与武汉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需求的多样性不相适应.开发独具武汉特色,有较高文化审美价值、制作精巧的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对活跃旅游商品市场,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塑造各旅游区的良好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浅论武当道教文化与武当山旅游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山是我国道教著名的洞天福地,开发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对武当山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武当山旅游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武当道教文化的继承、传播、交流和研究.因此,武当道教文化与武当山旅游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旅游社会学角度。以广东省乳源瑶族旅游发展为例.对旅游目的地传统民族文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变迁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对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与旅游发展现代化的矛盾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试图找出内在发展的一致性.探讨基于传统民族文化开发的旅游发展与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提高当地居民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经济整合:商品价值建构的生态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中国软科学》2003,(2):152-157
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在经过长期分离之后重新融合,文化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商品价值生态建构的重要社会资源和增长动力,由此,也为考察衡量商品价值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生态视角。  相似文献   

17.
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是当代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不容置疑。北京市近年来由于自身旅游资源、产品、企业实力、服务体系、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或不足,导致了其文化旅游产业出现竞争力减弱、后劲不足的现象。然而北京文化产业园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发展势头强劲,如何利用这些产业园的文化资源,使之与文化旅游融合并共同发展,成为一项全新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分析和归纳文化产业园旅游资源为基础,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纳玛磋 《科教文汇》2008,(14):140-140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多数西部民族地区是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厚、历史文化悠久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产业结构的调整、民族文化的重建等。但是大量的旅游人流带来外来文化,涵化了本土文化,使本土原生文化产生很大的变异。本文从西部民族地区在节庆、婚俗等文化旅游的变异现象出发,分析这种文化旅游的异化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并探讨了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双赢"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湘西,集湘西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和绿色经济于一身,是旅游业最具潜力的“大市场”。本文从湘西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出发,分析了湘西民族文化的旅游价值,并提出湘西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