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8~10日,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首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和首届中国数字出版趋势与技术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全国从事数字出版的公司、数字出版设备供应商,以及传统出版机构的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上,中国印刷集团总裁沈海祥关于“传统出版业如何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主题演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首先回顾了数字出版技术的发展,接着分析了我国传统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和数字出版给传统出版业带来的挑战,并指明了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最后归纳出传统出版业应如何应用数码印刷技术迎接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由于篇幅有限,本期只选登此次演讲中涉及数码印刷技术在出版领域应用的相关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博览会主论坛上,针对数字出版,相关领导与专家做了精彩的演讲,现将演讲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用它来形容深圳文博会的数字出版展及数字出版高端论坛,也是恰当的.已经举办了14届的深圳文博会数字出版展与数字出版高端论坛,每年都会有几十家数字出版企业参展,展示数字出版的新技术、新产品,有十余人在高端论坛上发表演讲,分享新模式、新理念,因此文博会已经成为观察数字出版发展风向标的重要平台之一.今年的深圳文博会数字出版展览有22家数字出版领域的龙头企业参加,有10位数字出版企业一线高管发表演讲,为我们洞察最近一年多来数字出版发展趋势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我在高端论坛结束时的小结用三个“新”,即新面孔、新业态、新气象,来形容2018年数字出版展览与论坛的总体风貌,这也是近年来数字出版发展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针对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出版业升级转型的主题,相关领导与专家做了精彩演讲,现将演讲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出版参考》2009,(14):12-13
在刚刚结束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主论坛上,针对“落实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出版业升级转型”的主题,相关领导与专家做了精彩演讲,现将演讲内容摘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1,(10):8-9
2011年8月29日,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外国专家座谈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先生和剑桥大学出版社总裁潘仕勋先生就"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发表了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7.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北京数码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我的演讲题目是True-eBook网络数字出版系统和韩国网络报纸的发展。True-eBook网络数字出版系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通过使用传统印刷品的电子文件自动生成和原始印刷品界面完全相同的、可发行的网络出版物。True-eBook系统开发的初衷就是给传统的印刷媒体提供一个数字化、网络化的解决方案。首先我们看一下True-eBook网络数字出版系统的产品界面(图1)。这是通过我们网络数字出版系统生成的一个品牌手册的界面,这个界面更像传统的出版物,我们点击这个地方就可以看的很清楚,它比传统…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媒科技》2006,(6):41-43
各位来宾大家好,我是北京数码美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CEO,我的演讲题目是True-eBook网络数字出版系统和韩国网络报纸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7月8-10日第五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京隆重召开.数字博览会已经成为数字出版企业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向业界展示数字出版新成果的平台.本届数博会的主题为"科技与出版融合,转型与创新并举",无论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的致辞,还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的主旨报告,又或是各家单位代表在主论坛、分论坛上的演讲,以及各家参展单位的现场展示,均彰显出2013年数字出版行业的新气象、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杨驰原 《传媒》2005,(7):4-8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直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蛊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电脑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我们抓住了发展机遇、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枝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铺就了一条数字出版的高速路,而我国数字出版业却始终在高速路外的辅路上行走。如何认识产业发展的现状,破解产业发展的难题,使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数字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届博览会主旨所在。我们认为,本届盛会是我国数字出版业驶入高速路前的盘整,对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将引领我国数字出版业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11月26日-27日,2011全国新闻出版业网站年会在北京举行.方正电子应邀在移动阅读分论坛上发表了主题为《移动阅读:开创数字出版新空间》的演讲.“统一发布平台,多种展现形式”,在回答新闻出版业应该如何发展移动互联应用时,方正电子数字出版业务部副总经理高国连提出如此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李翠玲  孙瑾 《出版广角》2023,(18):24-29
数字出版内容建设是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根本所在,是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和核心任务,直接影响和制约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打造。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体系建构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阶段”,“两种类型”是指转化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和原创型数字出版内容建设;“三个阶段”是指出版内容建设所包括的资源数字化、内容产品化和建构体系化三个环节。出版单位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的可行性路径包括推进数字版权授权工程、实施出版资源数字化策略、推动数字资源精品化建设、建立与数字出版内容建设适配的运营体系以及推动数字出版品牌化发展等。  相似文献   

13.
邹建华 《中国编辑》2005,(5):16-17,31
一、数字出版的版权特征 数字出版的传播途径很广泛,是新兴的、具有网络传播特征的作品数字化的使用方式。数字出版方兴未艾,却有两个基本要件第一,必须是经作者同意,以制作复制品形式公开其作品;第二,有关作品必须被复制一定数量,能“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从著作权法上说,这是出版包括数字出版基本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属性的本源出发,提出数字出版的特性理论与特征理论,分析由意识形态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和数字技术属性所构成的中国特色数字出版的基本属性体系,并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属性是我国数字出版区别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数字出版的根本属性,文化属性和产业属性是其固有属性,数字技术属性是其特有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数字出版基础理论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有益启迪。  相似文献   

15.
7月16—19日,以“数字创新出版,网络改变生活”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在出版产业结构中占据的份额越来越大,其低成本优势给传统出版带来巨大冲击。【目的】鉴于此,需要从政府的产业规划、重新调整各自的定位、建立合理的盈利模式等方面入手,研究两者的融合,推动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方法】文章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探讨传统出版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路径,在改进出版管理体制、整合出版机构的基础上,推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有机融合。【结论】数字出版应当充分吸收传统出版的优势,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出版,同传统出版在互补、借鉴中走向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的出版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数字阅读器的热卖,传统纸本书的市场势必遭到缩减。城邦出版集团首席执行长何飞鹏表示,人类对于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永远不会消失,但随着数字阅读时代的来临,内容产业上下游供应链会有全新的改变,而这全新的生态系统,现在还处于磨合阶段。  相似文献   

18.
修复数字出版产业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  胡嫔 《网络传播》2005,(5):64-65
目前,数字出版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空间广阔,但产业链不完善,无法进行正常的产业循环,生存环境不容乐观。首先,由于网络传播的广泛性、传播途径及传播者的不可控性等,传统出版领域下的版权制度体系已经不能完全适用于数字出版领域,而新的版权授权模式尚未合法化,  相似文献   

19.
正大概在8年前的冬天,我和朋友一起接触到了当时看起来"很好玩"的数字出版。然而时至今日,看着自己和朋友们手里一本本的电子书和所谓的数字出版内容时,竟总觉得现在的数字出版和电子阅读并不是当初我们想象的样子。那么,这些年一路走来,数字出版人到底做了些什么呢?关于内容:数字出版开始尊重阅读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数字出版领  相似文献   

20.
数字出版就是用数字方法来制作、生产、收集和传递复杂的、静态的、动态的和交互式的产品。数字出版引发了书刊出版与发行领域的重大变革,也对读的阅读习惯与获取信息的方式、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结构、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学术信息交流的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出版技术为使在任何时问、任何地点、由任何人出版任何内容提供了可能,如作可自行设计和出版他(她)的作,影片制作可编辑和制作自己的电影,商人可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网站,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