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学界对沈从文的都市小说研究相比起湘西小说研究要少一些,特别是都市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一般容易被忽略,批评者们并没有过多地从城市的角度追踪沈从文如此表现都市人性和都市恶的原因。文章从《都市一妇人》这个单篇谈起,回归城市深入研讨沈从文小说的都市女性叙事。  相似文献   

2.
《浮华背后》是广东作家张欣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展示了滨海城市W市的生活场景。在喧嚣的市声下,在遍地涌动的都市欲望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本文对小说中的三个主要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力图在此基础上揭示都市女性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都市小说创作中贯穿一个相同的主题,就是对都市意识的现代书写,都市小说中物与商品的理念、现代都市情绪与体验、现代都市情爱关系是都市小说现代化的表征,彰显了新生代都市小说的特质,体现了作家的思考与批判.  相似文献   

4.
由于文化观念和性别立场等方面的不同,男女作家在塑造都市女性形象时呈现出鲜明的性别意识,形成男权话语和女性意识下对都市女性形象的不同观照。男权话语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赎罪主题的言说、父亲形象的无形强权与文本细节的失衡等方面;女性意识下女性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在缺席的男性、渴望对话的书写与温情述说的立体感等方面。从文本得失看,保持精神自由及写作话语的超性别意识应成为今后塑造都市女性形象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5.
傅军 《文教资料》2011,(34):17-18
海派作家施蛰存在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一直擅长抒写女性心理体验和妇女命运。他的小说文本明显蕴含和突出时代都市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形象.关注和表现理想女性与现实女性、传统道德与都市文化的碰撞、消解和平衡。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和人物的解析,从作家创作态度、视点。手法比较分析其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作家创作素养和背景局限分析这种意识成因与特质。  相似文献   

6.
女作家池莉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对女性传统文化解构的同时又进行了重新建构,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都市现代女性”,确立了女性的独立人格,实现了女性个体生命价值,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她笔下的都市女性就像一道美丽的都市风景线,斑斓了我们的文学舞台。  相似文献   

7.
丁玲的早期作品大多以都市生活为背景,年轻的丁玲以大胆率真的心灵直面女性的都市生存,写出了都市女性的情欲、理性、失落和超越,敢于逼视女性意识中那些隐秘的,甚至是尚不清晰的思想,发现其中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因子,唤醒、鼓舞、高扬它们。她的小说是真正意义上中国女性都市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8.
王安忆都市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人公王琦瑶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女性形象,王琦瑶与其成长环境上海关系密切,深入认识上海文化,观照一座城市的品格一上海心,透视都市欲望对女性的异化影响,进而呈现出都市女性坚韧挣扎却仍然虚无漂泊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1930年代,沈从文创作了以探索都市女青年婚恋心理和情感生活为题材的一组小说。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多重意蕴,她们既映照出都市男性的孱弱,又暴露了女性自身“自然”的缺失。作者探索都市女性人格、揭示知识者“阉寺症”的人性病象,与作者笔下的湘西女子构成鲜明的比照,对完成“湘西世界”的想象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都市题材小说是于晓威小说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以其敏锐的目光和深刻的思考,表现了外来打工者在现代都市文明中的挣扎和都市文明对人的灵魂的腐蚀,以及技术和规则对人性的扭曲。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代都市文明的本质。作家欲将爱情视为疗救都市文明痼疾的希望,却又避不开它的软弱无力。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他的都市题材小说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批判精神和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1.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有符合男性期待的理想化的女性形象,也有令男性厌恶的泼悍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形象中以泼悍女性最为独特,文章以江城和尹氏为例,通过分析男性作家对她们女性恶德的描述,以及对她们悲惨结局的安排和这类女性形象出现的意义,认为这类女性形象的塑造完全处于男性作家男权意识的观照之下.  相似文献   

12.
北村是中国唯一公开皈依基督教的作家,他在9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的诗人形象。这些诗人身上明显带有作者本人的影子。通过对((玛卓的爱情》和(《鸟》中的诗人形象分析比较可以发现,小说人物所遭遇到的困惑和挣扎也是作者面对现实的狐疑和思索。在北村的理念中,爱情和艺术都是脆弱的,人类必须通过皈依宗教才能获得对自我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
河流在作家贾平凹的眼中既是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的生育形象,又是纯洁美丽、通情达理的女神形象,更是贾平凹先生走在城市他乡的精神家园。在贾平凹先生小说中出现了很多河流意象,这些河流意象或起着承载生命的作用;或与人物形象相互映衬;又或起着转折故事情节的作用,了解其存在的意义,可为探索作者的创作思想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4.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最为"耀眼"的是撒旦式的"英雄"陆承伟:他是一个具有多方面的智慧、才能和具有"高大全"特点的"英雄",但他的"高大全"是一种颠倒了的"高大全;"他是社会转型期的一个新兴阶层的代表人物,是一个矛盾复杂且颇具争议性的新形象;他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金融资本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中对奴仆形象的塑造.其笔墨大都集中在女蜱特别是年轻丫鬟身上,而这些年轻丫鬟将中和做到了极致的,只有平儿。  相似文献   

16.
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塞谬尔.贝克特的戏剧作品独树一帜。文章尝试对Rum elhart(1975,1977)and Thorndyke(1977)提出的“故事语法”进行填充,并就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采用语篇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最终从时间和情节安排、舞台背景和人物、语言等三方面揭示其在背景设置方面的技巧特点。  相似文献   

17.
浅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威塞克斯小说"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小农破产后的悲惨命运.本文试从作家如何通过叙述"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的糅和、景物描写等艺术手段,来揭示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18.
穆时英的现代都市小说营造了丰富的意象,并形成多个意象系列,包括颓废女人意象、孤独丑角意象和喧哗都市意象,这些意象所体现出的思想理念,既表现了现代都市的喧哗,又揭示了都市人的孤独与颓废,从而与西方19世纪末的文学思潮"战栗和肉的沉醉"及"忧郁的末日感"相契合,达到了一种文化精神上的同构。穆时英是一个具备了都市的灵魂、都市的感觉、以及都市的表现技巧的现代都市作家。中国现代都市文学是由穆时英开始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9.
《69 Sixtynine))日本作家村上龙创作的一部风格独特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几个性格各异的男性。但与几个男性主要人物相比,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个性却更加鲜明。这反映了作者村上龙对女性持有的一贯态度和对女性艺术形象的塑造特点。村上龙的大部分作品,对女性的认识主要来自年幼时的生活经历,并且他所描写的女性形象的特色都可以从《69 Sixtynine))中找到根源。  相似文献   

20.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一节本来在《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中,有举足轻重的不可替代作用.可是,长期以来,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过度着眼于宝玉和晴雯关系的情节,认为它游离了作品的主题:作品正集中笔墨写“金陵十二钗”之命运渐渐凋零之肇端——晴雯之死,却突然插进一段不相干的文字.为此有人以“一张一弛”的写法来解释其作用,认为是为陪衬《芙蓉诔》的.还有的人孤立地看《老学士闲征姽婳词》内容,以此来论宝玉的思想,甚至是曹雪芹的思想倾向.更有的人把兴趣放在了林四娘和“流寇”的身上……凡此种种,实际上都是一种误读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