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廖秀云 《广西教育》2004,(7A):85-85
在1999年以前的中师教材《现代汉语知识》(试用本)第二册“形容词”这一节内容里,曾有这佯的论述:“少数单音节形容词和动词一样,重叠时中间可嵌入‘了’或‘一’,例如:热——热一热,热了热;暖——暖一暖.暖了暖”、这就告诉我们,这里的“热”和“暖”原则上还是形容词.只不过它们能像动词那  相似文献   

2.
苏运中同志对中学统编教材《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句的解释提出了意见,并对此句作了语法分析,认为“歌台”、“舞殿”是“状语”,“暖”、“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响”、“袖”是宾语,于是将“暖响”译为“使音响有暖意”,“冷袖”译为“使舞袖产生寒气”(见《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二期)。这样解释,有失句子原意,也打乱了原句的句法结构。我认为,“歌台暖响……”是一组对偶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分句的“欣台暖响”是主语部分,中心词是“响”,带上表处所的“歌台”一词,限制“响”发出的地点,带上“暖”说明“响”给人的感受,“歌台”、“暖”应该是“响”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通小动物间的对话。认识本课10个四会生字和7个二会生字,重点关注“量、钻、藏、巢”的读音,关注“商、暖、第”的字形,并能正确书写“商、暖”二字。2.能结合课文内容,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商量、暖和、春暖花开、钻到、蜂巢”等词语的意思。  相似文献   

4.
<正>寒冬时节,好多家长总担心孩子会冷,外出或上幼儿园时总习惯给孩子裹上一层又一层。但孩子真的冷吗?幼儿穿衣讲究“三暖”“二凉”。“三暖”指的是背暖、肚暖、足暖。保持背部“适当温度”可大大降低感冒概率,“适当温暖”即不可过分保暖,否则反而会因为背部出汗过多又晾汗受冷而患病。因此,家长可在正确穿衣的基础上给孩子准备一条汗巾。肚子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即保护脾胃,如果冷空气直接刺激腹部,  相似文献   

5.
童心的响应     
李秀敏 《学周刊C版》2011,(11):117-118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可以人诗.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诗意语文”.可是,唯有汉语言一进入诗词.就成了其他民族语系不可比拟的艺术.她另所有的翻译家束手叹服。试问有哪一种语言能把“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翻译得通透而不失其原色呢?  相似文献   

6.
魏亚飞 《考试周刊》2011,(7):233-233
古人云:“与人善言,暖与布帛。”日本有一句谚语:“讲一百大道理不如一句动人的话更能暖人的心。”现在我才真正地理解其中的真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7.
歌赛作为一种由官方主导下的“被发明的传统”,是当下广西德靖壮族民间社会聚会对歌传统“吟诗”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壮族“歌圩”的重要表征。通过对其历史和结构的考察可知,它在民间社会仍具有“暖村”“暖圩”的意义。但通过对其产生过程和歌台、组织者、评委、命题等的分析,可以看到其中的国家在场,由此亦突显了其作为国家治理方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何谓“暖场”?在艺术舞台上的正式节目开演前,为了达到造势目的而进行的片断性表演,称之为“暖场”。暖场表演虽短小精悍,却意趣纷呈,能抓住观众眼球,使其静心凝神,慢慢地融入艺术氛围,潜移默化地拉近观众与演员和艺术之间的距离。虽然课堂不是舞台,但教学却是艺术,把学生带入课堂,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是高效教学的前提。从这一点来说,教学与艺术表演是相通的,暖场活动同样能为课堂增色。  相似文献   

9.
“亲和”是一种思想文化,“亲和力”是一种人文精神,它与儒家的仁爱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重视自我的修养提高,恰当地把握好工作中的度,可使“亲和力”成为一种人格感召力,以“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方式,让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引语】 一句话可能影响人一辈子,一辈子的伤痕,或是一辈子的鼓励。“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用“赶鸭子上架”来描绘强人所难,让他人做力不从心的事。是啊,在人们眼中,鸭子往往是“笨拙”的:肥胖的身躯,走起路来左摇右摆;它怎么能“上架”呢?可是,你怎么也不会相信竟然还有一种鸭子不仅能上架,而且能上树,这种鸭子叫做“秋沙鸭”。它们选择天然树洞作为它们生儿育女的窝巢,真可谓高高在上。长白山区的4月,天气尚未转暖,中华秋沙鸭(秋沙鸭的一种)便急忙从温暖的南方赶回这里,聚集在茂密森林的小河中,成双成对地追逐、戏耍,选择自己中意的“伴侣”,不久就订下“婚姻”,一同飞到溪旁的大树上,选一适宜的树洞,布置它们的“家”。…  相似文献   

12.
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能“连横”与“合纵”:能使狼烟四起,也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挽救人,也能致人于死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用它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改造”学生。教师的鼓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特级教师施建华执教的《长征》一课 ,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笔者对其“暖”字的教学片断尤为难忘 ,反复咀嚼 ,回味无穷 !理解“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的“暖”字的含义。下面是学生对“暖”的理解 :生 1 :水不断撞击云崖 ,摩擦生热 ,因此用了“暖”字。师 :(微笑 )如果你刚才所说成立的话 ,那瀑布下的水应是滚烫的。生 2 :“云崖”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崖。它很高 ,离太阳相对较近了些 ,因此“暖”了。师 :(又笑 )倘若“崖高温度就高”成立的话 ,那么地球上温度最高的应在青藏高原喽 !(众轻笑 ,生 2也笑了。)生 3 :水被太阳晒得温…  相似文献   

14.
红色、橙色和黄色是“磁性”色彩,它给人一种温暖、精力充沛和积极向上的感觉;蓝色、青色和紫色是“电性”色彩,它们给人一种冰爽、安抚和冷静的感觉;绿色位于光谱的中心位置,不暖也不冷,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颜色能予人一种神奇的影响,包括我们的宝宝也在同样用心地感受着颜色的恩惠! 七彩的世界,七彩的宝宝,让我们为宝宝的天空刷上最炫美的彩虹!  相似文献   

15.
庞方升 《中学文科》2007,(10):80-81
穆旦的诗向采以冷静的思考著称。虽然《冬》这首诗的取材决定了它以“冷”为定位的诗歌风格.但在“冷”的表象下是作者对生活、对生命的“暖”的思考。那么,在这冷与暖之间,诗人的思考必定给我们一个新的发现,这个发现让诗人在当时极其困难的环境下仍能抱着一颗平常的心,去热爱周围的可爱的人们。  相似文献   

16.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廖廖几字的一句话,便可营造一种“气候”,给人一种透彻肌骨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第96页选编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课文后思考·练习中的第3小题是这样问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原是“金沙浪拍悬崖暖”。你能体会出诗人为什么这样改吗?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可借助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利用投影片再现红军驾着两艘小船在风浪中过江的情景,同时录音播放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设疑:1.金沙江的环境是怎样的?2.战士们是怎样过江的?3.想像战士们过江后的情景。请同学根据这三个问题体会“暖”字的含义。这样,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思维的充分调动,总结出“暖”不仅写出了“云崖暖”,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战士不费一枪一弹巧渡金沙江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接着,我又放映了…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场早春的暖雨,是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多情雨。在“一个阴霾的日子”,她突然来了,“使人聚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暖雨“治愈”了“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多么及时,多么富有感情。这和杜甫笔下的春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足以让人全身湿暖!  相似文献   

20.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脉法》中指出:“圣人寒头而暖足。”据考证,“寒头”与“暖足”虽然在许多古医书中都有涉及,但真正将“寒头暖足”四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论,则是帛书《脉法》的首创。“寒头暖足”是我国古代医家倡导的一个重要的养生保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