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5月22日,四川地震灾区。在去绵阳的路上,央视记者李小萌遇上了一位挑着担子进山回村的农民,于是有了这样一段“采访“:李:老乡,您这是去哪儿啊?老汉:回家。李:您家在哪儿啊?老汉沙坝子。李:远吗?老汉不远。  相似文献   

2.
那天看完《中国摄影报》所载《李老汉和女弃婴》的一组照片,惊讶不已:李老汉不正是我碰到过的么!不觉遗憾起这条从我指缝中滑掉的“活鱼”来。那是去年暑假探亲,在街上发现十数人围着一老汉评头品足,他身旁的两个竹篮里各放着不足岁的  相似文献   

3.
上博楚简《恒先》被整理者李零认为是道家轶文。《恒先》中的“自生”是老子“自然”观念在宇宙生成中的体现,而“复生”则是宇宙生成的具体方式。同时,《恒先》用宇宙生成的方式说明万物“自生”的法则也适用于人事。  相似文献   

4.
李老师在分析《第二次考试》一文的思想内容时,启发同学们回答问题。李老师:“初试时,陈伊玲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连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领首赞许,可复试时为什么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判若两人呢?是她的声音不稳定吗?是她的态度很不严肃吗?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5.
读了今年第六期《新闻战线》上《地市县报园地》专栏刊登的《总编辑亲自撰写评论》一文,产生了一些想法。鹤岗日报总编辑傅玺政写评论,本是新闻界的光荣传统,也是总编辑们的“份内事”,现  相似文献   

6.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带有浓厚陕北民歌色彩的革命歌曲,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已经传唱了半个多世纪。有关这首歌词作者的名字亦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一件事。然而,近来一些社会人士就《东方红》歌词作者问题,再度发表了大量有争议的言论,有的老同志甚至就此问题联名上书陕西省委。从有关媒体的报道来看,各方争执的焦点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东方红》的最初词作者是李有源?李增正?还是李锦旗?二是《东方红》与《移民歌》的关系。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有关《东方红》歌曲创作情况的档案资…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园地     
方城县券桥乡有个“新闻迷”叫冯金声。你别看老汉年纪一大把,可是热爱新闻事业的心比年青小伙儿跳得还欢快哩。老汉自己积极写稿不算,还影响周围十里八村的年轻人,带出了一群舞文弄墨的徒弟。他的事迹不但上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还被收入《今日中国农村群星谱》一书。老汉说:“俺是庄稼人,信奉这样一条理:学写稿如种庄稼。只有洒足了汗,才会有好收成。”这不,想起这些,老汉心里的欢喜就忍不住飞到了脸上。  相似文献   

8.
<正> 《皇览》,是类书之祖。王应麟《玉海》言:类事之书,始于《皇览》。建云台者非一枝,成珍裘者非一腋,言集之者众也。《四库提要》卷一三五吴淑《事类赋》:类书始于《皇览》……众多文献皆说明了这一点。兹不赘述。然而,《皇览》是在怎样的一种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呢?它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抑或是偶然?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知识分子,即“士”的关系又是如何?这些问题,正是笔者切望探索的。一、个体觉醒——文的自觉——类书出现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怎样教写作课,恐怕是一个老师一个教法。沈从文教授是怎样教的呢? 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的课程中,一年级有《各体文习作(一)》,二年级有《各体文习作(二)》。这两门都是必修课。我上大二时,沈先生教我的《各体文学习(二)》。这已是四十三年前的事了,但有些情景至今记忆犹新。沈先生上课,没有教案,不发讲义,学生一般也不记笔记。他讲课从来不成本大套地讲什么定义,什么写作方法等等。沈先生讲课的口才并不  相似文献   

10.
叶程鹏 《新闻记者》2003,(10):25-25
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一文(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后,我不但失去了往日读此《上学》作品时也曾感受过的心灵上的震撼,反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一股寒意!为什么?请看作者在文中写道: “据《上学》的作者——三秦都市报摄影记者杨小兵讲,他第一次看到这种‘绳桥’时就惊呆了,那感觉只有  相似文献   

11.
1982年3月21日解放日报四版《讲短话偶感》一文写道:英国现代作家海明威说:“我站着写,而且用一只脚站着写,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逼得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同年11月18日解放日报四版《试试站着开会,如何?》一文写道:美国作家海明威说:“我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繁本的百回本与百二十回本之间的差别,不仅在于后者插增了梁山泊好汉攻打田虎、王庆的故事,还在于后者“移置”了“阎婆事”。“阎婆事”系指“水洗”故事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在《水浒传》百回繁本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一般被安排在刘唐奉晁盖之命下书给宋江之后(晚于百二十回本的芥子园本等除外)。而《水浒传》百二十回本中,宋江娶阎婆惜一事则被移置到刘唐下书之前。 最早提到这一情节差异的是万历时期的出版商人袁无涯。他在托名李蛰的《忠义水浒全书发凡》(以下简称《发凡》)中说①:“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  相似文献   

13.
关于“○”     
张景龙同志的《“零”之惑》一文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对应于阿拉伯数字“0”,出版物上使用汉字时,是写“零”还是“○”?王柏秋同志的《“零”不惑》一文对阿拉伯数字“0”和汉字“零”(“○”)的渊源作了考究,认为“○”是汉字应当是没有疑问的。 笔者认为:“○”是汉字这一点是很有些疑问的。  相似文献   

14.
元明文人全面论述元文的文章不多,明人叶盛《水东日记》中“李性学文章精义”一则后附元代散文“论述”一文,甚觉珍异。笔者据史料发现,其作者不是宋玄僖,亦不是李性学,而是元末文人林希元,并对林希元生平及著作做了相应考证。  相似文献   

15.
上博楚简《恒先》被整理者李零认为是道家轶文。《恒先》中的自生是老子自然观念在宇宙生成中的体现,而复生则是宇宙生成的具体方式。同时,《恒先》用宇宙生成的方式说明万物自生的法则也适用于人事。  相似文献   

16.
《艺文类聚》改变了以往类书“事”和“文”分别辑录的做法,创造了事文合璧的新体制。这种新体制的创立,是对前代“专取其文”的类书和“直书其事”的类书的编纂经验的借鉴、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期在《雕虫”杂俎》中,谈到的主要是短言论的“题”,这里打算讲一讲短言论的“论”,即说理。就事论理抓住生活中的一件事,然后加以议论,这是小言论中最常见的一种格式。这种格式的文章看上去很简单,要写得好并不  相似文献   

18.
1990年第二期《中国记者》发表的《典型宜多,综合宜少”之局限》一文,笔者有些不同看法。此文认为,新闻报道的片面性同“典型宜多,综合宜少”之局限性有关系,开头就说:“力戒新闻报道的片面性,这是我们经常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过去往往思想方法上讲得多,从具体的报道方法上讲得少,片面性仍  相似文献   

19.
上海《报刊文摘》去年12月31日三版,刊登了一篇文摘,它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币上的汉隶是谁写的?》一文,说“中国人民银行”几个苍劲有力的隶书,是马文蔚书写的。可是,《新民晚报》1984年6月30日曾载文说这是冀朝鼎的手笔。那末,“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究竟出自谁手呢?  相似文献   

20.
王力明 《中国档案》2005,(10):66-66
1940年7月12日的《阵中日报》刊登 了《钟毅将军殉国纪实》一文。 1940年“随枣会战”中爱国抗日民族 英雄、第84军第173师师长钟毅将军牺牲 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有人讲在湖北省的枣 阳市,有人讲在河南省新野县,还有的说在 河南省唐河县苍台镇。关于具体的牺牲地 点,有人说是在白河岸边,也有人说将军牺 牲在唐河岸边或唐白河岸边。钟毅将军牺 牲的地方在哪里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