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7 毫秒
1.
父亲曾在海参威国立远东大学汉学系执教,天天同俄罗斯人打交道。他回国后告诉我们说.俄罗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和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大自然、习惯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孩子经受风霜雨雪和严寒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于美玲 《陕西教育》2010,(12):47-47
大自然奥妙无穷。包罗万象。山水草木都可创设出景致.浸润着人们的心灵。许多艺术家都是从大自然中获取创作的灵感。中学生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之心,走近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一、走近大自然,写出性灵美 作诗要本乎真性情.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写景文也不例外。中学生有着敏锐的眼光,稚嫩的心灵。  相似文献   

3.
李存花 《陕西教育》2011,(10):38-39
科学课《课程标准》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有较大困难的。作为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李存花 《陕西教育》2011,(10):38-38
科学课《课程标准》遵循的理念是:“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对大自然的概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单靠课堂教学是有较大困难的。作为教师就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搞好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走向大自然.去接触和探究大自然中的许许多多陌生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 1.主动展示自己所学习、了解到的自然知识。 2.培养主动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养成留心大自然的奇异现象、了解自然的习惯。  相似文献   

6.
董明 《甘肃教育》2007,(11S):61-61
一、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共同点:自然美是基础 1.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二者之间的表现对象基本相同。二者都是以表现大自然的山川景色、客观景物为主。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对大自然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用绘画表现大自然的壮美、生机和万千景象,寄托人类对自然美的认识、理解和情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中外艺术家共同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7.
敬畏大自然     
敬畏大自然.成为必要的话题.是因为遭遇汶川大地震的惨重灾难。这里所说的敬畏.不是图腾时代的愚昧.不是封建时代的迷信.不是要去烧香磕头,搞祭拜.乞求神灵。而是说,要正视灾害的严重性.正视自然的巨大破坏力.从而科学地认识大自然.正确地适应大自然。  相似文献   

8.
雷利媛 《语文天地》2009,(10):20-21
大自然奥妙无穷.语文老师要时时告诉学生用慧眼观察自然.用心灵贴近自然.带领他们走进大自然.他们会在大自然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只有他们这个年龄才能写出的佳作.让我们当老师的欣慰.我们会发现人生的哲学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9.
【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次综合性学习.一则语文园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带给人类的启示有两方面:一是大自然给人类的警示,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是从大自然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孩子有机会去接触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幼儿天生对大自然具有好奇心。然而身居高楼的幼儿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对自然界动植物的观察只是片面和间断的。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想通过自然角的创设,弥补幼儿接触大自然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比较自由的、随时能观察和探索自然的机会,让自然角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成为孩子们的“活”课程。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感受散文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在游戏情景中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生动,体会身处大自然的快乐情感。  相似文献   

12.
认识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有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森林科普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该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提高实践技能。因此。森林科普教育,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培养观察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听说习惯,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2.通过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这样的活动,感受秋天的美景,了解秋天的一些特征,激发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相似文献   

14.
数学不仅仅是我们在学校所学的计算方法和各种公式,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目前我们在生活中已经找到了许多数学模式,例如雪花结晶、植物种子、动物外表等,数学家的工作是找出尚未发现的数学模式.下面为你介绍几种大自然中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保护地球资源的意识,训练学生在逆境中合作生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17.
在幼儿中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帮助幼儿对周围环境进行一些简单的、粗浅的、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尤为必要。通过教育,使幼儿认识到爱护大自然能使我们生活得更健康、更愉快,并用实际行动来关心大自然、保护大自然,为建立正确的环境观和世界观做准备。我园从增进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入手.寓教于乐,加深幼儿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以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养成,为创设成为一所具有环境保护特色的幼儿园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三年级《科学》课,我认为教师光在课堂上空对空地夸夸其谈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到户外去.让他们亲临大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受到科学的熏陶.才能让他们真正领悟到科学的奥秘和真谛.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懂得享受生活和创造生活。  相似文献   

19.
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在中学开设《生物》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是大自然的使者,将人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共生共荣的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大自然成为“爱的器官”.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将来成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20.
琉璃 《母婴世界》2011,(4):87-89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要带宝宝到大自然去玩。让宝宝亲身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可是作为父母的你是否知道探索大自然这一行动也是有很多被父母忽略掉的奥秘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