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教育》2010,(4):M0002-M0002
张军,女,43岁,中共党员.成都市锦江区教育局副局长、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校长、首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人物奖获得者。以勤政务实、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业界倍受瞩目.她积极探索初中学校办学的特点与规律,以“文化养校”的办学发展思路提升学校品质。构建以“和悦文化”为核心的学校文化,追求师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实现师生教学、学习、交往、  相似文献   

2.
柳梅 《吉林教育》2006,(1):42-4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实现学校发展的摇篮。”因此,创新发展思路,打造优质教育资源,是学校发展的唯一出路;创新和培育学校文化,是提高学校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资本的公平意蕴表现在学校物质文化资本倡导公平的道德自由、学校精神文化资本追求公平的文化体验和学校制度文化资本实现公平的体系建立。但是学校制度体系的不公平文化内化、学校文化资源的“不公平”开发和学校文化“筛选式”发展的人为区隔的不公平运作问题倡导在学校文化资本的公平运作逻辑中追求统筹学校发展的制度创新、学校多元文化的和谐自觉和追求卓越的学生发展文化导向。  相似文献   

4.
漫长的制度化学校生活与富有意义生活的断裂,它提供的是用科学话语和善适文化打造的制度囚笼,却没有引导个体生命寻找和亲近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根。由此,教育,“制造”出了众多的“空心人”、“无根人”。在传统与当代的纠缠中,当代学校教育应该藿新审视当代学校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明晰自己的时代责任与以面向未来为导引的新文化建设任务。走向“文化自觉”的当代学校文化应该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延续和发挥传统,实现对学生“文化培根”的导引,让学生拥有文化温情与文化创新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5.
“反学校文化”是指与学校主流文化相悖的一种文化现象,现阶段其在文化行为上主要表现为青少年对长期以来形成的“正统”的学校教育文化及其精神的反叛、挑战与抵制。青少年“反学校文化”既具有消极影响,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自身变革与发展、学校文化改进的潜在推动力量。在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总体趋势下.以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评价与选择,提高他们的文化批判意识及文化判断能力,既是引导青少年文化合理建构的基本策略,也是现阶段我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吴举宏 《中国德育》2010,(10):46-47
传统学校管理,是通过经验管理来监管学校;现代学校管理,是通过制度管理来经营学校:未来学校管理,是通过文化管理来培养人才。根据学校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我们提出,重启“校园文化”话题,再建“校园文化”架构,以“博雅文化”为旗帜,突出重点,探索创新,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品牌,重点致力于诚信文化、生活文化、博雅文化、亲情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  相似文献   

7.
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而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淮安地方文化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资源。“以地域文化观照学校文化,以学校文化发展地域文化,实现地域文化与学校文化互融共生”是淮安市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8.
学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学校成员、学校主体在整个学校生活中所形成的具有独特凝聚力的学校面貌、制度规范和学校精神气氛等.其核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建设是以课程改革为主旋律的学校文化的诊断、设计、转型和生成.她是以课程改革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建构的一种有利于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特征与学校实际的学校文化。现就课程文化建设结合实际谈几点肤浅的见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现代学校文化,实现学校创新发展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议题。为此,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文教局拟联合举办“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创新发展”论坛。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建塑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济南市房地产开发总公司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打造出了以“建筑和谐生活”为使命、以“泉景地产,一生信赖”为文化诉求、以“责任如山、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做最受尊敬的地产品牌”的独具特色的强势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实现跨越发展。在连续几年无开发面积、经营业绩逐年滑坡的情况下,2006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实现了多项历史性突破。在建开发面积10万平方米:销售合同额2亿多元.经营收入1.2亿元.摆脱了几年来的资金困难局面.公司环境、员工精神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1.
学校特色文化是指一所学校以师生为主体.经过长期实践创造并达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一所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追求.也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和“人人是创新之人.时时是创新之时.处处是创新之地”的创造教育思想.给学校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班级团队文化建设”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当下独生子女居多的学校教育特别有效。在学校教育中,建设“班级团队文化”,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从而让其学会接纳与包容.并敢于超越.克服厌学情绪.形成以进步为标杆的学习共同体.实现学生主动学习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蝶化”发展是一个外在环境塑造和内在观念孵化相互作用、彼此成全、一致性变化的过程。学校文化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内在基质,是促进教师蝶化发展的强大磁场。本文基于文化的视角,以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六中教师队伍建设为例.阐述了六中践行“用文化造就有文化的教师”管理理念,以文化化育的方式促进教师蝶化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用教师文化构建教师蝶化发展的生命气场、用学习文化激发教师蝶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用研究文化提升教师蝶化发展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4.
一、学校文化力的概念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明总和。学校文化不等于学校文化力.“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它转化为力量时,才能称之为文化力。”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即使拥有良好的文化要素,也未必会形成良好的文化力。只有当文化要素通过学校管理者的有效运作后,其“正能量”助力于学校、社会的发展,才能称之为“学校文化力”。  相似文献   

15.
考究文化和课程的诸多概念,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是课程文化的两个根本特质。与主题文化和主体文化等学校文化实践的杂多类型相比,课程文化对文化自觉与学生发展的回应更迫切,也更为直接。学校可以藉由课程文化解决学校文化创新过程中遭逢的孤立化、离心化和碎片化倾向,继而实现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学校经验的整合。  相似文献   

16.
登莱小学足一所具有152年历史的学校。帔址原为若名唐代建制的古刹——宝应寺。是区级举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校观有己己个教学班.拥有市、区、枝三级骨干教师己1人,各层面的优秀班主任、辅导员13人。学校确立了“以学习型学帔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文化为核心”的发展方向.确定了“以国学文化奠基.打造高品质的学习型学校”的办学目标.追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是一所人民满意的学校。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参考》2012,(13):14-16
近年来.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以“共建共享”思想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以“人和个性精品”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的和谐发展.准确定位以民族文化引领课程建设.以优质特色课程体系为学校生命力支撑,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全面、个性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特长、终身发展,促进学校优质、协调、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创造以漓江文化为龙头的多层次文化品牌,是发展桂林文化产业的核心内容和战略举措。只有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起新的文化发展观.搭建“社会化、规范化、网络化”的文化产业平台,按照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进行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特色学校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或是不能持久的问题,其重要原因是忽视了学校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在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中要认识到:文化是其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内在根据,要注重对学校文化的认同、传承与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以实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管理滞后是新课程实施中的突出问题。深化课程改革,必须不断加强对新课程的学校管理的研究,必须不断创新学校管理。笔者对此有一些粗浅的思考,梳理如下,与同仁交流探讨。一、管理就是服务——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理念钟启泉教授在《寻求“课程文化”的再造》一文中指出,新课程抗拒“单位主义”,促进“文化再生”,旨在冲破封闭式的“学校文化”,建立起学校研究的共同体。新课程倡导把学校作为一种学习共同体——成员在一起生活学习,分享共同价值,并通过致力于实现共同利益而联合成一体。因此,学校管理者应当改进传统的管理思想——自上而下的科层式的官僚体制的“监控”和“管制”,实现领导重心的转换,由以行政功能为重心转换为以课程为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