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道德不同于个体道德,两者适用于不同的范围,有着不同的交往主体.在竞争和对话时代,要求人们从群体道德的角度来审视主体的行为,使竞争更公平,对话更和谐.  相似文献   

2.
当代高科技的发展使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日益凸显,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地认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文章从科技与道德分属不同的范畴,科技与道德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和科技应用中的道德二重性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是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有生力量,切实加强其学术道德建设是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群体中学术道德缺失现象的不断上升,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表现与成因,结合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提出了形成学术道德诚信的“自律”氛围与构建三全育人视野下的“他律”体系相结合的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策略,为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道德关系密切。这里从科技的道德意蕴、道德对科技的关照和科技发展对道德提出的新要求等三个方面全面地分析了科技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以网络中有关大学生的负面新闻报道为研究材料,考察了面对群体负面信息,群体认同与社会评价对群体情绪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社会评价只影响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强度。具体而言,正性能力评价和负性道德评价对低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具有促进作用;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愤怒始终高于低群体认同个体。结果表明,高群体认同个体的群体内疚不易受社会评价的影响;而低群体认同个体在受到负性道德评价和正性能力评价时,群体内疚体验更强烈;群体愤怒只受群体认同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12所高校作为样本,对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概述其基本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改善大学生科技道德素养现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洁 《中国研究生》2012,(12):48-51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担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诚信与道德是为人之道、学术之本。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的缺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破坏社会公平公正,阻碍学术发展和科技进步。如果本应成为社会栋梁的人才们,因个体性的学术失范渐变为群体  相似文献   

8.
从道德角度剖析了学术道德问题,分析了研究生学术道德行为的现状与成因、困境与矛盾,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道德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肯定科技发展对道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的同时.不能忽视科技发展成果会被不正当地利用,从而阻碍破坏了人类道德进步,诱发了某些道德堕落现象。为使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必须借助于道德与法制来制约不良的科技行为.从而使科技与道德实现最高层次的统一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城市社会老龄化形成的老年群体及其道德问题提出了老年伦理研究的必要性。老年伦理研究的对象是与老年人活动相联系的各种道德关系,即老年道德关系。老年伦理研究不仅要发掘老年人丰富道德资源的社会价值,更有责任研究如何促进老年人道德观念更新和发展的问题。除了老年人生问题的研究之外,老年伦理学更要着眼于围绕老年群体而产生的各种道德问题。老年道德有其特殊性,包括老年群体道德地位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活动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心理的特殊性、老年群体道德关系的特殊性等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群体是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对实现人才强国和加快国家建设尤为重要。学风建设和学术道德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研究生为了一些个人利益,出现了"学术造假"现象。针对目前研究生经常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本文进行了调研分析,认为以学术道德为主导的自律性养成是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加强科技道德建设重在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科技道德建设 ,克服学术界不正之风 ,必须深刻剖析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要充分认识科技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科技道德建设最重要的是“自律” ,科技人员应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内化为行为人的自觉自主行动  相似文献   

13.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青 《教学研究》2008,(4):315-317
科技论文写作是研究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内容,从端正写作态度,构建学术道德,掌握写作规范,提高写作能力,以及培养创新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并指出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学术道德是学者在进行学术研究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然而,随着学术的快速发展,学术道德出现诸多失范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学术道德的内涵及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在分析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和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师学术道德保障机制建设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迅速发展和大学生网络群体的日益庞大,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探索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确实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在对湖南科技学院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成因,并对湖南科技学院网络道德建设的对策与措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6.
科技与道德之间并非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处于一种广泛而深刻的联系之中,具体表现为:一、科技与道德互相包含;二、科技与道德双向作用。探讨和理解科技与道德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正确评价科技的发展及其影响人类命运的伦理道德价值,以及积极面对现代生活中新的伦理课题的挑战,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越来越把学术研究作为考量教师水平的核心标准,以学术为志业的研究群体日益庞大,但当前功利驱动与正义制度供给不足导致日益严重的学术道德危机。正确认识当前高校学术道德危机的表征及其产生机制,提高正义而有效的学术制度供给水平,以制度规范克服学术道德危机是正确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一方面,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道德进步,另一方面,科技发展的不正当利用又破坏了人类道德进步,产生不道德的严重后果,诱发道德随落.为此,人类必须实现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19.
以卢梭的著作为基础来考察卢梭的道德观可知:首先,卢梭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出自天然怜悯心的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并认为后者低于前者;其次,卢梭也触及了社会状态下出现的群体、群体的两种道德、群体之间的规则和群体道德问题。自然状态下的群体规则是自然法,社会状态下则依靠基于理性的法律和制度,即人为法。在各自的两种状态下,群体道德均低于个体道德,但群体社会道德高于群体自然道德。文章还尝试对作为群体的国家之间的规则,以及国家内一个个群体所处的状态和规则进行考察与反思,同时对卢梭提出一点批评.并对群体道德低下的原因作了一点思者.  相似文献   

20.
学术自由的限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基本条件,也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学术自由并不是无条件的,也不具备绝对价值。学术自由的限制,包括概念的限制、学术道德的限制和在与其他积极价值竞争中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