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考察职业院校教师的人格特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抽取6所职业院校的421名教师进行测查。结果:(1)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男教师在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教师,11~20年和30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5年及以下教龄的教师,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工作倦怠上,已婚教师得分显著高于未婚教师。(2)神经质和外倾性对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的预测作用均显著,精神质仅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预测作用显著。结论: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水平较低,人格特质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采用自我效能问卷、集体效能问卷和工作倦怠问卷对150名中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探讨了教师自我效能、集体效能和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效能在性别、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集体效能在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工作倦怠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差异显著,在教龄上差异不显著.教师的自我效能与集体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教师自我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一热情枯竭,精力枯竭、职业成就感丧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教师的集体效能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一热情枯竭、精力枯竭、职业成就感丧失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253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主要发现:(1)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水平较高,工作倦怠水平较低;(2)工作满意度:性别、学历差异不显著;已婚显著高于未婚;私立幼儿园的外部满意度显著高于公立;教龄4-6年和10年以上的幼儿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教龄1-3年的幼儿教师;工作倦怠:园所性质不显著;男性的工作倦怠总分和疏离维度显著高于女性;未婚的工作倦怠总分和无效感维度显著高于已婚;学历本科、大专的无效感和工作倦怠总分显著高于学历中专或高中;教龄10年以上的无效感显著低于教龄1-3年;(3)幼儿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呈显著负相关,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教师工作倦怠调查问卷,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对部分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医学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00名城市初中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城市初中教师工作倦怠状况,详细探讨了工作倦怠各维度与社会支持各来源和类型之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发现,城市初中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较为严重;男、女教师的工作倦怠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教龄为1年的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最轻,其次是教龄为6-10年的教师;普通校教师的情绪衰竭和去人性化程度比示范校教师严重,但个人效能感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对提高教师个人效能感的作用最大;就降低教师工作倦怠程度来说,来源于校领导的支持最为有效,情感支持比实际支持的作用更大;同事支持反而增加了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  相似文献   

6.
采用组织契约违背问卷、离职意愿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350名中学教师实施测评,对获取的28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对工作倦怠的主效应显著;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与工作倦怠相关显著,对工作倦怠的总体解释度达到22%;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可以作为工作倦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自编"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对广东省5所高职院校的236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了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本研究自编的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它包括五个维度:工资福利、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与管理和自我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教龄和教育程度上有显著的差异,学历越高,满意度越低;在教龄上则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对河南省高校教师组织公正感及其与工作压力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的组织公正感水平偏低,且在分配公正和程序公正方面,男性教师的公正感低于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在组织公正感各维度和总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学历层次、不同职称层次及不同教龄阶段的教师在组织公正感的总分及程序公正、领导公正和领导解释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组织公正感和工作压力及其各维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性负相关.此外,领导公正和程序公正对工作压力具有预测作用,尤其是领导公正的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玛勒诗的教师测量量表修订本为研究工具,对安徽省12所高校的167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安徽省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属于中等强度;女性教师群体的情绪衰竭水平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显著高于男性教师;就教龄而言,5~10年教龄的教师个人成就感最强;职称高低在职业倦怠的去人性化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情感衰竭和成就感维度上,各职称之间有显著差异;职业压力源的各个层面(学生因素、工作因素、职业期望、组织气氛、自我发展、科研)及总职业压力同总倦怠及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两个因子均呈显著相关。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缓解安徽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地方高师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对江西省某地方师范院校500名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问题,但总体上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在情绪衰竭维度上,36-45岁组得分显著高于35岁以下教师,教龄在5-10年教师得分显著高于5年以下教师;在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上,教龄5年以下教师得分显著低于教龄5-15年教师;资料员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低于其他教师.不同学历、职称、收入的教师在职业倦怠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福建省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采用《中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349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不太严重,不同类型的教师在缺乏成就感上有显著差异,新手型教师和熟手型教师均显著高于专家型教师,缺乏成就感教师的职称、所教学科、学科类别的主效应均显著,去个性化的所教学科主效应显著,情绪耗竭的性别与教龄、性别与职称的交互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警察工作倦怠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作倦怠是现代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警察的工作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越来越受到心理学研究的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警察工作倦怠的特点圾其与不同类型社会支持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性警察比女性警察在情绪耗竭上更加严重;不同年龄段的警察主要在情绪耗竭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社会支持总体上与警察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关系,逐步回归表明主观支持能够很好地预测警察工作倦怠的各个维度,支持利用度能很好地预测情绪耗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3.
教师工作倦怠与管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教师工作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范围和强度呈增长趋势。工作倦怠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工作倦怠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调适,将会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生活质量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工作倦怠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过度应激反应,而是在较长时间内,对来自各个方面压力和事件所产生的累积的过度反应。总体上分析,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存在社会因素、组织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教师工作倦怠的防治可以从学校组织管理和教师个人管理两个层面展开。学校应当采取科学的、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积极预防教师工作倦怠的产生。教师应当在意识到自身处于负性的情绪和倾向时,通过主观的调适,化解这种不良倾向,转而形成正向的工作动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对1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78名辅导员进行调查,以揭示该类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被测辅导员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三个维度上的职业倦怠检出率分别为16.67%、6.41%、47.44%。三个维度在婚姻和学历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在低成就感上的均值显著高于男性(P0.05),而在情绪衰竭、去人格化维度上男、女无显著性差异。不同转岗态度与职业倦怠程度呈正相关。文章还探讨了职业倦怠的致因,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对策。方法:采用测量法,对四川省182名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现状进行测量分析,并系统考察四川省中小学教师职业心理枯竭的特点及对策。结果: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与参照值相比情况较为严重,主要体现在个人成就感和认知枯竭两个维度上;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所教年级因素上存在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情绪衰竭、去人性化、认知枯竭三个维度在有无辞职想法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心理枯竭的个人成就感维度在是否担任班主任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状况较为严重,同时教师的职业心理枯竭还具有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心理枯竭状况普遍存在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亟待社会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6.
探讨工作满意度在农村中学教师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和自编教师职业角色意识问卷对265名中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角色意识对职业倦怠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存在显著的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职业角色意识、工作满意度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工作满意度在职业角色意识与职业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现状,找寻提升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对策的科学依据,运用《高职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中南某省3所省属高职学院293名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高职学院教师的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工作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人际关系、工作本身、学校气氛、专业发展、管理制度、工作环境、薪酬福利;同时,高职学院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并随年龄增大工作倦怠程度加重,而绝大部分教师不善于有效应对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