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本文基于我国电视剧独特的视像本体和文化品性,反观电视剧通俗叙事的传统美学精神,从符号呈现与现实构建、从艺术生产与观者感知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视剧日常叙事审美性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电视剧视像文化借助日常情感的潜移默化以实现深层价值认同,在平俗叙事和诗性美学精神的结合中实现其审美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2.
《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当代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一部代表作品。其叙事结构颇具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分层和叙事时间上:作品有两个主叙述层和众多的次叙述层,主叙述层塑造故事框架,次叙述层深化作品内蕴;作品的叙事时间方面,故事时间是模糊处理的,多处采用倒叙、预叙手法,并多次采用更为复杂的时间交错处理。作品精巧的叙事结构服务于作者对东西方文明、传统与个人才能冲突之主题的展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是"人"的艺术。作为视像直观的艺术,人物是最直接的感知对象,是构成画面空间最为重要的视觉元素。从形体、举止到行为,每一个细部都是诉诸于观者眼中的符号,共同构筑了视像的审美化存在。本文针对当前电视剧倚重言语叙事的局囿,提倡开掘人物身体叙事的"话语"功能、审美功能。  相似文献   

4.
《克拉拉与太阳》是日裔英籍小说家石黑一雄获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推出的一部以人工智能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模糊了人类与非人类的严格界限,将机器人与人类共置于一个技术高度发达的后人类时代,作品采用“非人类”叙事,以克拉拉这一独特的机器人AF视角观察后人类时代高度发达的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挑战与问题。该文旨在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克拉拉与太阳》中的叙事艺术,石黑一雄通过独特的叙述视角、叙述声音、不可靠叙述、陌生化叙事、概念隐喻等手法,探讨爱与人心、自私与欺骗、阶级、人类命运等文学中的永恒主题,警醒人类思考科技进步带来的人际疏离、伦理道德、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何杨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14,(1):107-111
赵本山农村题材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和《乡村爱情》三个系列体现了从摹写底层生活到强化底层娱乐精神的转化。在这个转化中,赵氏农村剧将主题从乡村与现代性的矛盾中游离出来,用东北地域文化精神所特有的幽默、乐观的情绪置换了关于生存困顿的叙述。  相似文献   

6.
张琳琳 《文化学刊》2023,(3):101-104
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对后世戏曲《西厢记》的创作有着极大影响,二者在叙述视角上有很大改变。《莺莺传》看似“全知视角”的叙述模式并未深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情感、性格、心理变化和故事发展背后的促因,而是以冷静理性的语言陈述事实,更大程度上属于“内聚焦”叙事。与此不同,《西厢记》的故事叙述更加细致入微,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丰满细致,故事发展轨迹清晰,叙述模式属于“零聚焦”叙事。二者不同的叙事模式对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涵表达都有很大影响,也影响着作品在读者中间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央视大戏“迁徙三部曲”——《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以其独特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成为中国电视剧最具影响力的作品系列之一。《走西口》和《下南洋》两部作品均出自以宏大叙事见长的女编剧廉越笔理下。  相似文献   

8.
陈岩 《文化学刊》2015,(2):126-129
语言具有表情达意、叙述事件的功能,但是不能说具有表情达意、叙述事件功能的都是语言。第一电影符号学花了十年的时间来自证其伪,得出电影语言并非是自然语言式的符号系统的结论。在此基础之上,笔者认为所谓电影语言只是电影叙事工具的一种指称,事实上它是一种"非语言性"的叙事手段。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传媒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中国价值观的世界影响力传媒艺术包括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以及一些经现代传媒改造了的传统艺术形式。1在我国提升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的过程中,在所有的传媒、艺术与文化领域,传媒艺术中的电影艺术、电视剧艺术、纪录片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是建构的主力,它们在国际传播中叙事的筹划是否合理,策略的设计是否得当,能力的打造是否切实.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叙事的艺术,叙事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作品的审美效果。20世纪80年代,余华的先锋叙事通过对人性、现实的讽刺,对暴力、死亡的描绘,在当代文坛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开启了先锋文学的时代。本文以《第七天》中的叙事艺术为中心,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即作品中圆形的叙事模式、以荒诞击穿现实的叙述方式、悲喜交融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中心是美国在全球分布最广的文化外交和公共外交平台“美国空间”(American Spaces)项目的一部分。本文选取北京美国中心(Beijing American Center)作为个案研究,通过空间和叙事两个维度深入剖析美国如何实现国家形象的“出场”和“在场”。空间维度具体包括可抵达性、准入机制和场景设置三个方面,叙事维度则从叙事主题、叙事者和叙事技巧三个方面探讨了其整体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2.
孙垚杰  管浩  彭亮 《文化学刊》2016,(4):204-205
观看电视剧是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一种丰富自身精神文化的方式。热门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本文主要对国产剧和美剧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进行对比,从而分析出两者在文化方面所体现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在《母亲河》中,何振基先生以对祖国大地和"母亲河"象征的故乡故土的无比热爱、对中国执政党的无比忠诚和充分依赖以及对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的由衷自豪和自信,艺术地刻画了两代人几个家庭的坎坷生涯,将家族命运与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展示中国当代生活的缩略图。由于小说的叙事与时代政治紧密相联,所以本文从微观叙述形态层面探讨文本是如何巧妙地设置叙事矛盾,通过人物关系、矛盾冲突展开方式、女性角色定位来展现叙事张力的。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国产电视剧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直接载体,其海外传播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策略。国产电视剧是"自塑"中国形象的有力手段,也是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影响力的快捷方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粘性用户。本文梳理总结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现状,为国产电视剧未来开拓海外市场提供有益参考。一、译制主要以UGC形式进行,极少数由OGC形式推动国产电视剧的海外传播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行  相似文献   

15.
"文学之都"是对南京文学成就的权威认可,也是南京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发展,南京文学作品中的美丽故事不再限于笔下纸上,渐渐拥有了影像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以南京为叙述中心的电视剧、电影与纪录片等影像的呈现与建构交织起南京的历史和当下,重述南京的创伤历史,讲述南京当下故事,展现出了传统与现代融汇的多元南京...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多元文化价值追求的形成,多民族国家族群关系所关涉的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等问题日渐纷攘。而民族类博物馆是展示其中问题纷争的重要窗口之所在。以展厅叙事为话题,切入广西民族博物馆"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展厅的叙事内容、形式、主题,讨论其展厅叙事背后的认同建构、文化自觉与文化对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闯关东》与主旋律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春 《文化学刊》2011,(5):148-151
人电视剧作为直接面向大众的文化载体和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发挥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方面热播剧《闯关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引导作用,堪称传播先进文化的一个成功范例,为当下电视剧创作如何坚持主流文化体系下的艺术创新与价值取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分析《史记》人物传记中的叙事艺术。《史记》中各叙事单元严整的逻辑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内容安排使其结构既完整有序又参差变化。通过灵活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表达了司马迁的思想倾向和情感,体现出司马迁对历史的客观态度及丰富情感的统一。同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增强了《史记》的叙事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鲁西作家留待的中篇小说《杀人时间》在叙事艺术上独具个性,体现出极强的叙事控制感。小说中的人物视角不断转换,叙述时序巧妙交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悬念引人入胜,使文本极富张力。小说也展现了作者对复仇行为的思考,寄予了作家对人性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国家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成为现实需求。近年来,政府提出文化产品"走出去"号召使得一批优秀的中国电视剧正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本文立足于中国电视剧(本文中提到的"中国电视剧"仅为大陆生产的电视剧,不包括香港和台湾电视剧)几大出口市场的数据,通过受众市场分析其传播困境,并拟从政策、发行与制片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及建议。一、中国电视剧对外传播困境与原因分析(一)整体规模扩大,贸易逆差明显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剧无论从生产还是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