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惯性是物体的运动和力关系知识中的重要物理学概念,对惯性和惯性定律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既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观察、思考、理解、学习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惯性是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点),是运动和力的关系知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又与实践知识紧密相联。明确惯性概念,理解惯性现象,既是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乃至整个力学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惯性 惯性的应用》一节是初中物理《运动和力》一章中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由于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这个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一部分学生直到初中毕业时解答有关惯性的问题还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在这一节的教学中要多动脑筋,深思熟虑,采用最佳方案,以得到最好的效果,下边谈一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4.
“惯性”是“力和运动状态变化”一章教学的重点之一,对于初中学生来讲,惯性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因此,惯性又是教学的难点。 一、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 1.教材叙述的语句比较哲理,例如“把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初中学生一时不易看懂、不易理解。 2.学生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种种“惯性现象”,但因为尚未学习有关物理知识,故根本不知道这就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非但如此,反而由于对生活经验的误解及误传而形成种种似是而非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说:“力学是从惯性开始的”.可见,惯性是力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如果不能真正理解惯性的本质含义,就很难顺利地建立力学知识体系.这个概念尽管初中讲,高中还讲,但仍有不少学生对它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惯性概念本身抽象难懂;二是教材中对概念的解释不够.为此,笔者在本文对“惯性”这一概念作进一步的剖析和补充,以便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6.
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惯性概念,并运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根据惯性判断物体状态的变化等。学生容易将惯性,惯性定律混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无从下手。现结合中考及学生实际,谈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惯性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感到难教 ,学生认为难学 .通常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能一字不漏地将惯性概念完整地背出来 ,但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感到无从下手 .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 ,并能正确地运用惯性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笔者认为教师在惯性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惯性的实质 ,尤其要让学生弄清惯性究竟是不是一种力 ?惯性的实质是物体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它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的质量有关 ,并且物体的质量越大 ,惯性越大 .学习了惯性以后 ,学生在回答和解…  相似文献   

8.
吴娴  李炳伦  罗星凯 《物理教师》2005,26(12):27-29,32
惯性概念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是理解力与运动关系的桥梁.具有清晰的惯性概念意味着能正确把握力与运动的关系,模糊的惯性概念则往往表现为对力与运动关系的误解.一般中学物理教材往往是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给出后自然而然地引出惯性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也很少给予它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惯性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惯性又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主要考查识别、解释生产和生活中有关惯性的现象.可利用顺口溜理解惯性:“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由于同学们在对惯性的理解上有偏差,所以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下面结合中考题对理解惯性几个易错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液体的压强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一是知识内容抽象,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二是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综合运用力的概念、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而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性认识不足,所以造成一些概念模湖不清,理论难以接受.  相似文献   

11.
学习“力和运动”这部分物理知识应该在一个“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和五个“知道”上下功夫。其中二力平衡的条件是这部分的重点 ,也是学习力学的基础。但学生对这部分的一些概念往往感到抽象、不好理解 ,尤其是对解释惯性现象感到困难、无从下手 ,因此 ,学会分析事物的现象是学习这部分知识的难点 ,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图见文后附图 )由图可见 :( 1 )物体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时 ,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 ,说明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物体具有惯性。( 2 )物体受到不平衡外力作用时…  相似文献   

12.
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惯性概念,并运用惯性及惯性定律解释有关现象,根据惯性判断物体状态的变化等。学生容易将惯性,惯性定律混淆,对惯性现象的解释也无从下手。现结合中考及学生实际,谈谈惯性、惯性定律及惯性现象的解释。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万物皆有的一种固有属性,它既不需要产生,也不会消灭,与物体同在,物体惯性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条件下是不同的,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当物体受到…  相似文献   

13.
在物理"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把概念记得很熟,但在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其原因是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陷入了误区,教师要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惯性"这一概念.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讲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惯性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关于惯性的概念,尽管学生在初中课本中已接触过,许多学生都能熟背惯性定义,也能举出一些惯性现象的实例,但并未真正确切理解惯性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因而时常产生一些错误认识。例如认为:“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有惯性”;“惯性是一种力”;“物体速度越快,改变它的运动状态就越难,它的惯性就越大”;“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时才有惯性”。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惯性概念,我在惯性教学上做了一些探索。   一、揭示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教材从牛顿第一定律引出惯性概…  相似文献   

15.
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仍不强,对抽象的概念和规律不易理解和接受,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推导、理解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和突破这些重难点,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让学生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义务教育小学课本常识第十册《生活中的惯性现象》是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意义,进而使学生能够运用惯性知识来解释自然界中的简单现象,课本中的实验设计如(图一):  相似文献   

17.
刘晓东 《职业技术》2007,(4):128-128
在物理“惯性”教学中,学生往往把概念记得很熟,但在解释和分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惯性现象时就容易出错。其原因是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和理解陷入了误区,教师要分析陷入误区的原因,通过大量的实例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分析,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并能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一些相关自然现象。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力的概念,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用来解释简单的现象.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以及联系实际分析、归纳、总结、应用等能力.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力并应用其解释有关现象.教学关鍵实例与实验现象相结合.教学过程主要内容教学策略组织教学略.用“力”组词,“注意力”、“能力”、“说服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振奋激情.利用学生实际操作让同学观察,回忆起生活中需要用力的事情以及用力时的感觉,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使学生意识自己的重要性,培养了…  相似文献   

20.
惯性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 ,而惯性概念的正确建立和有关惯性现象的解释是一个难点 ,因此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应注意领会以下几点 :1.正确理解惯性概念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对惯性应有如下的认识 :( 1)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静止还是运动 ,速度大还是小 ,质量大还是小 ,受力还是不受力 ,受力大还是小等 ,物体都具有惯性。因而惯性概念中没有“不受外力”这个条件。( 2 )惯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而与“速度大小”、“受力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