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扶贫兴教相结合携手打好攻坚战白继忠甘肃是一个经济、文化欠发达的多民族省份。多年来,贫困问题始终困扰着我省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造成贫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教育的落后。“治穷先治愚,治愚办教育”已经成为贫困地区各级...  相似文献   

2.
中国欠发达地区贫困现状及扶贫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现状,探索了中国欠发达地区农村贫困的原因,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区域整体发展,加快扶贫开发步伐;构建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和农村社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扶贫体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入机制,调整投入方向;物质扶贫与精神挟贫相结合等4方面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村的一些贫困地区,农民的物质贫困往往与精神“贫困”并存。造成物质的贫困,除了历史、人口、自然环境等原因之外,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精神的“贫困”。治穷要先治愚,扶贫要先扶志。因此,必须把扶贫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既要重视物质的“投入”,又要重视精神的“投入”。没有农民的精神“脱贫”,便不可能有物质脱贫,扶贫工程就无法达到预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当前,因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尚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严重制约农村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在精准扶贫中起到基础性、先导性和持续性的作用,通过教育帮扶实现精准扶贫,既是当前落实农村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手段,也是精准扶贫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还是彻底消除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做法。从理论认识不到位、实践上轻视"造血功能"、过于注重治标忽视治本、关注眼前效果缺乏长效机制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农村教育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然条件地理因素、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财政经费投入有限和经济落后的制约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落后地区的贫困原因,最后,从强化教育精准扶贫理念、加大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实施力度、创新教育精准扶贫模式、注重教育精准扶贫的层次性和巩固农村教育精准扶贫成效等方面,提出我国农村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贫困是世界性的一大难题.规划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参与性扶贫规划方法,以便使规划更符合农牧区的实际,更能广泛地调动群众积极性,变被动扶贫为主动扶贫,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更能收到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与扶贫效益.提出了围绕着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应以农牧民脱贫增收为目标,努力增强自身的造血机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扶贫开发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精准扶贫刚开始针对物质上的扶贫,在物质扶贫卓有成效的同时,贫困大学生在精神上也存在贫困表现,主要存在思想意识上、心理活动上、道德修养上"缺钙",那么如何"补钙"呢?就要在解剖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归因上,创新精神扶贫新路径;优化周边环境,正确认知精神贫困问题;采取"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的脱贫方式;做好"成人"和"成才"的扶志教育,彻底改变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困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向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作出庄严承诺:在21世纪到来以前,中国将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使全国农村现有650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最终解决温饱问题.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壮举,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如果不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就意味着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将被带入下一个世纪.在过去几十年,我国主要是依靠向贫困地区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救济式扶贫,这种扶贫方式换来的温饱生活比较脆弱,难以稳定、持久地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阴影,有的地区甚至重返贫困.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改革和调整了扶贫战略,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  相似文献   

8.
绿色产业是贫困地区群众生活和收入的主要来源;绿色产业创业扶贫是探索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的内生性机制;绿色产业创业扶贫模式是生态文明新时代下贫困地区精准扶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有效路径。靖西市是广西知名贫困地区,如何依托该地区绿色生态产业资源优势,引导当地群众以绿色产业创业带动扶贫和实现脱贫,意义重大。文章试图在对绿色产业创业扶贫的内涵及其模式的生成逻辑等综合分析基础上,结合靖西市绿色生态产业优质资源,提出了构建绿色产业创业扶贫模式及其保障机制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教育扶贫作为我国“十三五”脱贫攻坚的一项重点工程,需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对发达国家教育扶贫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发现发达国家贫困地区教育支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经费投入上,实行差异性的经费分配机制;在师资配置上,采取优惠政策、交流轮岗、定向培养等多种措施;在扶贫监管上,实施绩效管理模式和行动计划管理模式.鉴于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应加强立法,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实施差异性的经费分配制度,建立贫困学校进入和退出机制,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和扶贫对象精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确保师资保障精准;完善教育扶贫项目的监管制度,实行分层评估,确保扶贫成效精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公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还有592个贫困县,全国还有8000万人处于贫困状态,我州还有13个贫困县,80多万贫困人口。缺技术、缺人才是这些贫困地区在发展中遇到的主要矛盾之一;人的思想观念落后,科技文化素质低下是这些地区长期处于贫困的重要原因。电化教育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这些问题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贫困地区与电化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推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一项重大举措。贫困地区最大的实际是教育科技文化水平的相对滞后,特别是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严重束缚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着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增加、劳务输出压力变大的实际,如何适应市场和形势的需求,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课题。本文以国家第二轮扶贫攻坚重点县——湟中县为例,围绕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初步探讨了贫困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杨红英  林苑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4):66-68,76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有了很大改进,但与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卫生事业特别是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更加落后。贵州农村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农村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贵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落后,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也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贵州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贫困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的贫困成因是多方面的,资源禀赋不足、制度安排缺陷、人力资源不足、价值观念落后等都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而城乡割裂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所有原因中的主导因素,如果能够放开户籍制度,促进劳动要素的流通和转移,赋予贫困地区农民以更多的发展的机会和权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动力,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行政指导是现代市场经济和合作、协商的民主精神发展的产物,是发展民主政治和保证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因子。由于行政指导的相关研究较为落后和立法层面的缺陷,其在制度设计和运行实践中存在诸多现实困境并制约着行政指导目的的顺利实现。软法之治的兴起、软法机制的健全,可以为行政指导的完善提供一种新的思维面向。  相似文献   

15.
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错位及其匡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和巨大变化,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现了定位偏高、共性趋同等错位现象。将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恰当位置,是当前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和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李阳 《承德师专学报》2009,29(2):102-1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然而,从目前广大农村金融现状看,农村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有明显弱化的趋势,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因此,建立健全完整高效的农村金融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地理与历史等综合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那坡和平养殖协会以“党委+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开展“五统一”活动,大力发展了地方经济,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也在参与发展农村经济中获得了基层社会再组织化、与基层政府合作互动、相关群体利益协调等宝贵经验,为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村庄建设与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结合点,是教育与社会各种职业沟通的桥梁。乡村职业教育是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是实现乡村城镇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目前,安徽省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劳动者整体素质低下,城乡差距较大。职业教育在转移剩余劳动力、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乡村和谐发展日益重要。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统筹;转变观念,端正办学方向,明确新型农民的培养目标;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乡村职业教育应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了以社会经济结构、社会运行机制、价值观念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转型.由于各地区社会转型所面临的改革环境不同,起点、机会、条件不均等以及发展态势不同,导致社会转型不平衡,形成一定的转型差距,致使地处中西部民族地区的内蒙古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直接影响了我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从而拉大了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对于我区来讲,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发展差距,要立足于自身,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社会转型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应采用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实物和服务消费结构层次等多个指标综合衡量。根据这些指标的数据判断,贵州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仍然严重滞后于全国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低于西部地区多数省(区、市)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导致贵州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农村居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占比较高、消费观念保守和不尽合理、购物和消费环境较差、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等。提升贵州农村居民消费水平,需要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快振兴农村经济、巩固精准脱贫成效、转变居民消费观念、改善购物和消费环境、提高农村社保水平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