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近代以来,日本的保育事业逐步发展,保育思想也不断发展。今天其《幼儿园教育要领》和《保育所保育指针》的基本思想,就是重视孩子自身的各种感受,重视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从"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五个领域规定了比较具体的目标和内容,以确保孩子在各个方面都能够"体验"、"感受"和"享受"各种各样的事情。嬉戏作为孩子的自发的活动,是培养其身心协调发展的基础的重要的学习。日本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就是从五个领域指导孩子通过嬉戏和生活体验逐步形成生存的基础,逐步为生存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保育所,教师和幼儿都是共进午餐的。早上来园(所)时,教师和幼儿都要带上午餐的主食(大米饭、面包等),幼儿园和保育所仅供给副食及汤水。但副食的质量是相当高的,因为日本人的饮食很注重营养。每天午餐菜的品种不少于两种(荤、素搭配,生、熟搭配),外加每人一份水果。偶尔,食堂炊事员会把分剩下来的菜再分摊到各个班里。教师首先考虑到的是孩子,待孩子们都吃饱  相似文献   

3.
日本关于学前教育中教育课程的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这是日本学前教育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其幼儿园和保育园的教育课程明确各个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可以说是保育机构的大体的设计图。教育课程应该是能够充分保证幼儿的主体活动的课程。幼儿园和保育园都按照五个领域规定的目的和内容,通过孩子的嬉戏和生活体验等主体性活动开展指导工作,通过具体的活动进行综合的指导。这要求保育工作者具备高度的专业性,即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外,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发育等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日本的学前教育主要在保育园和幼儿园进行。日本的保育园有点类似国内的托儿所,兼具教育功能。孩子出生4个月后就可以申请入保育园一直到上小学之前,而幼儿园至少要在3周岁以后才能入园。日本的学前教育是如何开展的呢?记者最近采访了东京都品川区西五反田保育园的园长松本纪子女士。  相似文献   

5.
日本学前教育机构按照传统习惯划分为幼儿园和保育所两类。幼儿园属《学校教育法》规定的一种教育机构。而保育所则是《儿童福利法》规定的一种福利机构。孩子满3岁可以进入幼儿园,直至他们上小学。幼儿在园的时间,每年为220天,每天为4小时。而保育所则可招收自出生之日起至上小学前的孩子。保育所全年开放,每天工作8小时,为满足长时间工作或上夜班家长的需要,保育所还可延长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目前教师保育行为缺失,不懂保育、重教轻保的现状,从理性分析教师保育行为缺失的成因入手,介绍了幼儿园几年来通过园本教研在概括保育策略、提升教师保育水平、提高保育质量方面所做的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意在唤醒教师对保育内涵的重新认识,使教师重构“关注孩子需要、呵护孩子心灵、保障孩子健康快乐”的保育行为,提高保育工作的科学性,真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的保育工作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育员是幼儿园里的重要角色,是保育工作的具体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的助手,保育员辅助教师负责幼儿的保健、养育,并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虽然每个幼儿园的工种职责有所差异,但是其基本职责与要求都是相通的,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管理好幼儿园保育工作,在不断提高保育人员素质的同时,还应做到管理好幼儿园的生活环境和物品,以及保证幼儿享用到优质的膳食。  相似文献   

8.
"日本许多幼儿园、保育所以及小学着手将混龄教育活动纳入教育课程,有意识地增加混龄教育活动时间。日本的幼儿教育主要由两大板块组成:一是幼儿园,二是保育所。学校教育法规定,幼儿园归类于"学校",属文部科学省管辖,招收3岁到5岁儿童,实施入学前教育。保育所在性质上非"学校",是厚生省主管下的育儿福利设施,招收5岁以下的孩子,主要职责为养育孩子。向政府申请让孩子入保育所的父母必须有较正式的工作或因其他理由白天无法照顾孩子。事实上,日本教育对年龄的要求是近乎苛刻的。4月2日之前满六周岁的儿童方可入小学,差几小时或几天的孩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一:学前教育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学前教育和保育能够带来诸多益处,是各国最有效的幼儿投资。学前教育近年来一直受到各国及国际组织高度关注。2014年,无论是国际组织的政策咨询报告还是各国的政策文件中,学前教育仍然是一个出现率非常高的关键词,"机会与质量"是学前教育关注的重点。作为富人俱乐部的经合组织,重点关注"学前教育是否到达最需要的人群",指出:尽管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保育见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学习的重要环节。纵观近几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见实习的情况,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见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保育实践能力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前教育学属于基础理论学科,这种学科性质使得学前教育学必须是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研究。从这一立场出发,对以实践为主线的"学前教育管理学科"和学前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为主线的"教师教育技能学科"的价值观和使命观提出了质疑,并期待以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理论的理论研究为主线的"理论学科"能够担当起学前教育学的主流使命。虽然,目前学前教育学主要承担着三重使命,但是,学前教育学历史使命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即推动学前教育研究走向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focuses upon the role of the peripatetic pre-school teacher for children who have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t explores the key issues involved in home-based teaching; 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ing meaningful partnerships with parents; early interven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lay in promoting learning for young children. The research that informs this article is concerned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teaching science to pre-school children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The author, Andrea Bennington, was herself an early years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clusion teacher when she undertook the work described here. She is now an advisory teacher for children with physical disabilities. In this example of practitioner research, key scientific concept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intervention through play carried out in the home setting. The work focuses on the responses of six children to a sequence of six 'experiments' carried out through a period of teaching. Andrea Bennington asks whether science activities can be used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s of pre-school children who have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therefore, their inclusion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situations.  相似文献   

13.
学前智障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也有游戏的需要与权力。手指游戏是伴随儿歌或口令节奏,通过手部动作、言语去构造游戏情境而开展的游戏活动,对学前智障儿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矫治其不良的情绪与行为、发展其精细动作和语言、开发其大脑、培养其交往合作能力。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学前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教学规律等,开发了学前智障儿童的手指游戏课程,并将其应用到一日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将“死亡”这一敏感而严肃的思想主题引入幼儿图画故事,是图画书的主题观念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观和传统儿童文学观的突破。幼儿图画故事依据学前儿童对死亡认知的规律,通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艺术表现呈现“死亡”这一主题,并对其进行了多种诠解。对死亡的正确理解,有利于幼儿从生命的终极角度去关爱生命,探寻生命的意义,建构健康合理的人生观及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的“实然”状态主要表现为远离幼儿现实生活,忽视幼儿当下生活。幼儿教育的“应然”状态应达到让幼儿成为幸福幼儿的目标,这要求幼儿教育必须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把幼儿当成幼儿,让幼儿生活在童年里;关注幼儿的可能生活,为幼儿创造发展的条件,引导幼儿积极建构他们的完美生活。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家长判定式”家庭教育,即家庭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家长陈旧教育观念与儿童成长规律不适应的矛盾”.通过对学前儿童成长综合因素解析,倡导建立“关爱+适度教育”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模式来化解这一矛盾.在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中重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最大化地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7.
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指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以师幼接触为基础的双向人际交流.建构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儿童的学习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双向活动.基于建构主义关于教师现、儿童观及师幼关系的观点,笔者认为在这一理论视角下,应该:尊重幼儿,建立合作探究式师幼关系;平视幼儿,建立民主平等型师幼关系;关爱幼儿,构建情感相依型师幼关系.  相似文献   

18.
Interpersonal cognitive problem solving, one of the most crucial social skills, is a life-long competency that must be supported from the early years of life. In this study, the opinions of 55 Turkish pre-school teachers and 53 Flemish pre-school teachers who work with 3–6-year-old children in private and public pre-schools in metropolitan cities of both countrie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Teacher's Interpersonal Problem Solving Questionnaire. When the results were considered, it was noticed that Turkish pre-school teachers tend to solve problems as soon as they emerge. They usually prefer to suggest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r give advice. On the contrary, pre-school teachers in Belgium express that they analysed problems together with the children and guided children to produce various solutions. It was revealed that few Turkish and Flemish teachers have specific training in improving interpersonal problem-solving skills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9.
"敬天爱人"这四个字,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特别是对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日常管理工作很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的儿童现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观点具有恒常价值,代表了教育文化思想理论的精髓,并能很好地启发和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本文力图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挖掘学前儿童的教育观点,着重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关于儿童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能力进行分析,探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对学前儿童教育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