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性化阅读就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 ,因个性发展的需要 ,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 ,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个性化阅读的出发点是正确认识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它要求在研究学生共性的同时 ,重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研究 ,尊重学生的个别性、独立性 ,使学生在一定阶段内养成适合自身发展的阅读能力。为此我们提出“个性化阅读”这一课题设想 ,试图通过调查、观察、思考与实践 ,着重从家庭社会环境、课堂教学、非智力因素、阅读及测评方式对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有效地…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阅读的舞台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珍  黄汗青 《快乐阅读》2011,(16):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个性阅读的舞台呢?我做了如下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如何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出个性来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学生个性在课堂上显现、绽放,可以从珍视学生体验入手。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活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师应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以此作为激发其阅读兴趣的突破口,努力建构一个真正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阅读的课堂.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阅读应该是学生自主实践行为,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其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用共性取代个性。  相似文献   

8.
黄妙华 《考试周刊》2013,(88):45-45
文章立足于课程理念,剖析优化阅读策略,重视阅读实践活动,张扬学生阅读个性,发展学生阅读素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归宿,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凸显以人为本,张扬学生的个性?一、审视情感个性朗读  相似文献   

10.
自主阅读是一种可以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以学生自主阅读实践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教师可以从引领学生进行个性阅读、对比阅读、拓展阅读等方面把学生的自主阅读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对客体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学习者张扬个性的舞台,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达到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教师应注重学生参与的意识,即时捕捉学生显现出来的独特个性,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发展他们的个性,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是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现代教育只有赢得了个性和个性的发展,才能赢得社会的发展.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耍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个性化阅读是新课标所大力倡导的阅读取向。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唤醒学生阅读的个洼化,发展他们的个注,让阅读成为个性张扬的舞台,让课堂成为生长个性的土壤。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个性化阅读要求老师重视、诊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以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逯新君 《现代语文》2014,(2):125-126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就是一种阅读者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不同的阅读个体,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分析,限制了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思维活动,忽视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解读。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才能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边对话。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阅读,以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18.
彭润泽 《现代教育科学》2009,(4):124-124,10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阅读不应以教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应是学生个性的展现与张扬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这将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养成,使学生能自阅自悟,让其“个性”在阅读教学中“点燃”!  相似文献   

19.
阅读过程,是阅读者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就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个性化阅读,要求教师重视、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并营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即条件、氛围,让阅读成为个性释放的过程,让阅读成为张扬个性的舞台。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句话提醒我们:阅读教学虽然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群体阅读,但是群体阅读必须以个体阅读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个性为落脚点,把阅读还给阅读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独立发挥,读出个性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