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丽萍 《宁夏教育》2004,(7):132-132
一忌无限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  相似文献   

2.
张晓 《天津教育》2011,(2):48-49
一、宽严有度,师爱育人 师爱是教师基于学生的身体、心理、意志、品质、学业等方面的发展而付出的理智的思想感情。这种爱不同于父母之爱、亲朋之爱。父母之爱,关心孩子身体、学业的多,关心心理、意志品质的少;亲朋之爱,夸大优点的多,指出缺点的少。有的父母要求孩子过宽,有的要求过严,这些都是缺少教育理智的。  相似文献   

3.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4.
爱,对孩子来说,是身心健康的源泉,它给孩子以安全、快乐,是孩子成长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从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家庭或托儿所给予孩子的爱还存在一些问题。做父母的对自己的孩子很难做到理智与公允。爱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难以按照规定来衡量和计算。我们把无原则的、过分的宠爱孩子称为“溺爱”。“溺爱”的“溺”与“溺水”的“溺”相同,也就是说,爱与水一样,是生命不可少的,但如果爱得不当,泛滥成灾,就会发生危险,危及生命。目前在家庭中有两种倾向,应该引起注意。一是过分的亲呢。肌肤之亲是小龄婴儿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宋文娟 《家长》2009,(7):30-31
没有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他们的父母。至少,孩子爱父母没有像父母爱孩子那样爱得那么深。出现这种情况,人们通常会抱怨孩子不懂事。看完下面这位母亲的诉说,你就会发现,孩子不那么爱父母,父母本身也是有责任的。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父母爱和教育爱,但对父母来说,有两种不可取的、势必遭到失败的爱,这就是溺爱和粗暴的爱。首先谈谈父母爱中的溺爱。父母之爱是一种无私的,高尚的情感。他们把一切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惜的是有些父母爱得不当,爱得过分。他们常常为自己的孩子每一言行击掌欢呼,笑逐颜开,但却从不考虑这是什么言行,会得到什么结果。常见有的父母在爷爷奶奶在场的情况下问孩子:“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给谁吃?”孩子答道:“给我吃。”对此有的父母并不介意,甚至还认为孩子“聪明”。这样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会懂得在人与人的共同生活中有“可以”、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爱的哺育。爱是快乐与信任组合产生的复合情绪,爱是施爱者积极主动地"给","给"不是为了"得",但"给"必然会带来"得"。父母爱孩子就要注意孩子需要的年龄特点与个性特点,合理满足孩子需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要以身作则,获得孩子的信任,同时,坚定信念,无条件地信任孩子,让孩子具有生活的底气;父母还要积极主动地给予孩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使孩子具备"给"的意识、习惯与能力。  相似文献   

8.
"溺":词典上解释为"淹没"。如果父母的爱泛滥起来,也会"淹没"孩子,这就是溺爱。优秀的父母应该学会理智地爱自己的孩子:拥抱智爱,拒绝溺爱。  相似文献   

9.
早期教育应该是全面教育,对智力品德都要认真培育,这样孩子才能全面发展。我常在街上、商店里看到有的孩子为了要一件东西,大哭不止,甚至在地上打滚。我很替那些束手无策恼火万分的父母发愁,怎么会这样?我想只要平时做父母的稍稍留心一下孩子的行为,孩子绝不会养成如此任性的坏习惯的。在我眼里孩子就是孩子,喜欢、爱这是常情,但爱要有度。人都有欲望,孩子表现得更为突出,如何引导孩子欲望成为正常  相似文献   

10.
在孩子婴幼儿时期,父母应该在他们心里填满爱。只有得到充分的爱,孩子的情绪才会稳定,并且产生信赖感,这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这里所说的爱不是指过分保护和溺爱,而是指真诚的爱,理智的爱,珍视孩子心灵的爱。  相似文献   

11.
一个发育正常的孩子,除了一定的生理需要外,其心理需要也必不可少。作为父母,在生活中既要顾及到孩子的生理需要,适当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要尊重和满足孩子正当的心理需求,补充他们的心理“营养”,以确保孩子的身心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一般说来,孩子有以下几种心理需要:父母的爱父母之爱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阳光和雨露,这种爱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感情基础,没有这种爱,父母和孩子之间就难以沟通,更谈不上教育,只有充分地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身心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表现欲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  相似文献   

12.
作为父母,不能保护孩子的一生,也不应该这样做。父母所面临的现实有时连做父母的都难以应对,如何能终生保护孩子不受伤害呢?因此。爱孩子必须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14.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这是人之常情。但对孩子要做到爱而不娇,严而不厉。做父母的对孩子,不应是本能的爱,盲目的爱,而是要理智的爱,科学地处理好爱与被爱的关系。在现实的生活中,有的认为一味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和需要就是爱;有的认为对待孩子是不打不成  相似文献   

15.
一忌无限度的爱。爱子女是父母的天性,但如何爱却大有文章。有的父母将爱视为惟命是从,一味迁就,哪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也予以满足,一切从保护出发,孩子的困难均由父母承受。这种偏爱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长此下去孩子自然会有不良的个性,使其成熟速度减慢。正确的爱子观念,应是寓爱于教育之中,理智而不盲目迁就,既爱护又严格要求,既放任又有一定限度。二忌过度灌输。儿童的成长发育分为各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特点。当孩子的身心发育到一定时期,就会自然而然地萌发出要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意识。有的父母“望子成才”心切,无…  相似文献   

16.
第13招给予孩子恰当的爱。无论孩子多么淘气,都要使他明白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可被父母接受的。家庭应该成为爱和可依赖的港湾。孩子应该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是:即使没有打扫房间、学习成绩不太好等,父母仍然爱他。作为父母,想要表达爱又要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必须善于发现孩子做得对的地方,并把自己的希望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17.
在家庭教养环境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因为它是直接影响孩子成长的重大因素。什么是对子女的正确态度?简言之就是八个字:爱而不娇,严而不厉。 “爱而不娇”。就是爱得理智、爱得适度、爱得深沉、含而不露。某刊上登过一篇短文“母亲的帐单”,说的是一个10岁的小男孩,一天在妈妈的餐盘旁放了张帐单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好比是植物需要土壤一样,爱就是儿童成长的土壤。每个父母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如果仅凭着本能来爱孩子,父母很容易走入各种爱的误区,出现令人痛心的后果。在我们的周围,在爱的名义下,每天都在发生着太多爱不得法的失败案例。什么才是父母对孩子的真正的“爱”呢?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真正的爱,其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母亲和孩子的分离。”为人父母者要想成为合格的家长,首先要从学习正确的爱孩子开始,不断提高自己爱的能力,爱得科学,爱得理性,才能在爱的氛圈中培养起孩子独立健全的精神生命。本期“特别关注”编发牛琳同志的文章《做合格父母要科学、理智的爱孩子》,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能对广大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9.
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天下做父母的,谁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我队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爱法。 一种是溺爱,这种“爱”往往有两个极端。要么对孩子放任自流、百依百顺,不论什么事情都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恨不得孩子要月亮就不敢摘星星给他;要么对孩子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对孩子的行为从不作具体分析,只是一味的严历指责甚至打骂,导致孩子不敢和父母谈真实话。长此以往,孩子将无法管教。这种“爱”完全失去了理智,很不可取,它最终只能害了孩子而使家长后悔莫及。  相似文献   

20.
是生命就有成长过程,这本是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但当我们面对自己所疼爱的孩子时,却常常忘记这一点。面对在路上不小心跌倒的孩子,父母往往会立即做出不同的反应———A.(妈妈)急忙去拉起孩子,并询问跌疼没有。B.(爸爸)向孩子踢去一脚,并责问为什么走路不看路。C.(妈妈或爸爸)看到了一个教育机会,向孩子示意勇敢地自己爬起来。上述父母不同的表现,无疑都会取得教育效果,但对小孩子的成长而言,C父母的教育智慧不言而喻,因为同样是疼爱,但他们爱得更理智,懂得孩子跌倒爬起来就是一个大进步。成年人面对孩子,往往忘记了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